APP下载

浅析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

2019-01-19张玉亮

装饰装修天地 2019年24期
关键词:遗址

张玉亮

摘    要:近现代的文化、艺术、建筑以及科技成果无不富含工业文明元素,现代城市更是彻头彻尾的工业文明产物,文化遗址见证了这一时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在文化遗址上修建的博物馆,收藏了具有特殊历史意义和价值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遗址的构建筑物本身也是被保护与展示的内容之一。文章阐述了文化遗址博物馆设计与运营的重要性,探讨了在目前城市建设与工业发展背景下,对大量废弃的工业生产设施、设备及其相关非物质文化进行功能转换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进而围绕实现其特殊公共服务功能,分析了文化遗址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遗址;遗址博物馆;展陈设计

1  引言

“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这是《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对博物馆的定义。遗址博物馆从分类来看属于历史类博物馆,是指为保护已发掘遗址或展示发掘成果而在遗址上修建的博物馆。从世界范围看,要成为一流的博物馆,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世界知名的建筑和丰富且高质量的藏品。可见,博物馆的外观和内涵同样重要,世界上的知名博物馆无不二者兼备。对遗址博物馆来说,亦是如此。而伴随城市化进程加速,经济发展与遗址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现今是博物馆建设最好的时代,但同样也是最差的时代。一方面,随着国家对文化遗址的日渐重视,许多遗址得到妥善保护;但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也在不断蚕食挤压着遗址博物馆的生存空间。

2  遗址博物馆的建筑

2.1 建筑选址

一般博物馆会配合城市规划的布局,选址在人流量较大的城市区域或者交通便利的区域,以方便人们参观浏览,除此之外几乎不受其他因素影响。而遗址博物馆为了达到保护的目的,则必须考虑遗址的位置,也因此受城市规划布局影响较小。一般在遗址保护规划中会提出遗址博物馆的选址建议,为了保护遗址的完整性,减少建设对遗址可能造成的破坏,通常选址都要避开遗址本体。但同时考虑到参观流线的连续性,博物馆也不能距遗址过远,要将博物馆的参观与遗址现场的参观流线衔接起来。规划位置确定后,还要经过考古勘探,探明地下是否有文物遗存,特别要避免建设过程对遗址的二次破坏。

2.2  建筑规模

遗址博物馆在选址时,对建筑规模和形态的控制会提出相应的要求,原则上应该尽量保留遗址原本的风貌,同时也要保证博物馆的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这些考虑一方面基于对遗址进行最大程度保护的初衷,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投资和日常维护的成本问题,因此一般会对遗址博物馆的规模进行控制。

2.3  建筑设计

在设计方面,总的设计原则是保护遗址、消隐建筑,尽量将建筑融入遗址区环境。此外,遗址博物馆的建筑和一般博物馆不同,遗址博物馆的建筑空间构成对展陈流线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因此,在构思建筑设计时要了解或参与研究展陈方案和展线布局,为日后的展陈设计保留一定的发挥空间。在设计建筑时应适当加入遗址的文化信息,将遗址中的标志性文化符号转换成建筑语汇加以利用,进一步体现遗址博物馆的特色。

3  遗址博物馆的陈列设计

3.1  对遗存构建筑物及其相关元素进行合理利用

与常见的各类历史、艺术以及主题博物馆相比,文化遗址博物馆的厂址内所有元素都是展陈内容的一部分,无论是有形的建筑、工业生产设备还是无形的相关生产技艺、工艺与企业文化,都应当在展陈空间规划设计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为了准确把握文化遗址博物馆的展示主题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向参观人群传达工业文化遗产所蕴藏的特殊内涵,需要对遗址空间内对原有的部分构建筑物、遗存物品以及相关书面史料等进行必要的改造和整理,在不破坏与遗址主题相关要素完整性的前提下,从博物馆运营视角对其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此外,在空间规划和重构时,拆解和移除的部分建筑材料和遗存物视其特点应妥善处理,将可以在空间改造工程中利用的部分妥善保存和有效利用,从而在展陈空间构建时减少现代元素,让整体氛围符合遗址的历史原貌。

3.2  线路设计

跟随着参观者的脚步,首先,需要设计的其浏览线路。在博物馆的空间行进中,需要通过展厅来体现相应的浏览线路,对于简单、清晰的线路而言,需要结合历史时间的叙述、发展脉络进行。例如,对于“六朝都会”的南京历史遗址类博物馆而言,其所发掘的遗迹超过了30处,加上遗址分散性强,因而缺少集中的展陈平台。因此,设计者结合博物馆空间格局,设计了一条长条线型浏览线路,便于参观者在浏览过程中,更好地接受历史文化信息。就像良渚博物馆路线一样,游客先从入口庭院进入,再选择不同的展厅参观,由中间贯穿到了庭院中,最终从庭院出口、引桥出来。在长条线型的空间中,游客在错落的边界中不断改变着参观的方向,犹如流水线一样单一,却十分高效,设计时试图利用庭院的格局,弥补这种单调的线路,使参观者在浏览中不会感到乏味、无趣。

3.3  展厅场景与意境的营造

前厅序曲的设计,是为成功地过渡到展厅场景,将博物馆的主题叙述成功地引入高潮。因此,为在展厅营造起历史场景与意境,需采用多种空间设计方法,例如,可利用动静对比方法,将展厅由一个动态、韵动的空间形态,直接拉到一个静态的意境中,经过鲜明的动静对比,带给参观者强烈的视觉、心理震撼,从而在这片寂静之中思考历史、文化。例如,在良渚遗址博物馆中,为展示良渚古国遗址,展厅将那个国度人们的生活、劳作场景进行了全面模拟,将其重新呈现在展厅,使参观者犹如进入空旷的莫角山宫殿中,该展厅中,動静意境的营造十分显著,当参观者情绪激动时,突然跳入了一个空旷、静寂的空间中,相信其会对这些文物、展品的产生强烈地好奇心理。当然,在静态空间中,展品的展陈方法也有讲究,可将墙体作为展品,置于橱窗中加以陈列,还可利用仿建城墙和真实遗址加以结合,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就像良渚博物馆展厅中,将地貌截取出来进行展示一样,真实的土质嵌入了仿建的墙面之中,二者互为整体,如此进一步增强了意境感,使人们犹如神游良渚古国一样。

3.4  陈列形式设计

博物馆的陈列形式设计主要是运用环境、灯光、字体、文字等元素,对文物的陈列进行组合“包装”,通过这些元素达到优化展览效果和强化展览主题的目的。而遗址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主要在于,运用遗址博物馆所特有的遗址资源,在展厅营造与陈列主题相符的背景氛围,设计出具有艺术感的参观环境,引发观众参观兴趣。同时可以运用现代科技,将一些新的辅助设施引入,带给公众更加全面的遗址还原观感。遗址博物馆一般都具有典型的文化符号,可以将其运用到陈列设计中,给公众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遗址博物馆除了运用好以上的陈列模式以外,还主要应该注意遗址的参观路线设计,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参观视角。

4  结语

正如王宏钧教授所提到的那样:“历史遗址博物馆展陈,是建立在文物标本的基础之上,在博物馆这一特定空间中,设计、配合相应的辅助展品,依据一定的历史、文化主题、艺术表现形式等,整体组合所形成的一套系统的博物馆展品群体。”因此,运用科学的展陈方式,深刻地传达历史文化主题,介绍藏品的基本途径,实现与参观者沟通与交流,是历史遗址博物馆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

参考文献:

[1] 单霁翔.从“馆舍天地”到“大千世界”:关于广义博物馆的思考[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2] 佚名.遗址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猜你喜欢

遗址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
黑水城遗址出土F20:W63a文书研究
元上都遗址出土石刻的保护与研究
希腊遗址
澳矿业巨头炸毁4.6万年历史岩洞遗址
遗址保护与利用现状
针对大遗址的挖掘与保护措施研究
寻找丝绸之路遗址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Confirms the Ancient Past of Yin County
明中都遗址文化旅游的开发设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