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QCA在创业研究中的应用及未来展望

2019-01-19周鸣徐文

绿色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创业综述

周鸣 徐文

摘要:创业研究聚集个体特征、行为和情境等多因素的互动规律,受研究方法的限制,过往研究大多检验单一因素对创业结果的影响。以QCA为代表的组态研究方法,可以检验多种因素同时作用以及不同因素组合导致相同结果等复杂因果关系,学者们已将其作为验证和探索创业理论的新范式。目前,国内创业领域采用QCA方法的研究较少。为了普及QCA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国外研究进行梳理,将检索到的24篇创业文献从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类型进行分类,发现个体的创业意向、新创企业的生存、成长和绩效以及国家创业活动等三个主题的研究较多,指出未来研究可以从中国情境、补充创业失败案例、增加跨层次研究和探索理论四个方面进行补充。

关键词:定性比较分析法;综述;创业;QCA;新创企业

中图分类号:C9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 2019) 24-0279-04

1 引言

定性比较分析法(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下文简称QCA)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拉金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适用于小样本和中等样本的案例导向的研究万法[1]。QCA早期主要应用于政治学和历史社会学,分析工业化国家的民主、政治革命以及社会运动等宏观比较研究。2007年,Fiss在管理学顶级期刊《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发文,表明QCA适用于要素互动的组态研究,标志着QCA正式进入管理学的研究领域[2]。国内对于QCA原理和应用领域有所探讨,学者臧雷振[3]、夏鑫[4]、张驰[5]、杜运周和贾良定[6]等分析QCA在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管理学学科领域的现有研究和应用前景,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学习和应用QCA的热潮。

2 文献阐述

QCA将案例看成条件的组合,借助于集合论和布尔代数原理,不仅可以反应案例内部复杂的条件关系,而且可以比较案例间的不同因果模型[7]。QCA为创业领域的部分研究问题提供了更精确、更有行的解决方案。从变量角度来看,QCA能够准确揭示导致新创企业绩效的原因组合,深化对现有理论应用条件的理解。例如,Sandberg和Hofer指出新创企业绩效受到创业者、企业战略和行业结构三个因素的影响[8]。单个因素往往对于企业的成功或失败常常导致矛盾的结论[9]。然而,创业研究中大多采用回归分析、交互( interaction)只能检验单个因素的净效应或三个以内因素的调节作用,现实中新创企业的绩效可能受到技术、管理者、市场、战略联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将前因条件限定为三个因素不合理。QCA可以同时考察4至7个因素的组合对结果的影响,更好地解释实现新创企业绩效的多重路径。此外,创业研究通常分析创业者个体决策受到宏观层面国家制度、文化影响[1O],QCA通过对不同层面因素的组合分析,可以展示不同特征的创业者在不同制度和文化情境下的创业决策差异,全面展示创业决策的因果复杂性。

从案例的数量上看,QCA可以帮助研究者解决抽样和小样本的研究困境。例如,于晓宇指出创业失败的研究难以从公开数据库获得创业失败者分布信息,给抽样调查创业失败带来一定阻碍[11]。QCA以理论为基础进行抽样,案例选择的标准为全部案例结果的同质性和案例间最大程度的异质性,即同时选择“正面”和“负面”结果的案例。这一方法更好地解决失败研究无法随机抽样的问题。在样本量上,林嵩认为创业失败相关的数据较为匮乏,阻碍失败研究进展[12]。QCA最初被视为一种小样本的研究方法,通常10到40个样本量可以满足研究需要。因此,QCA对于创业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学者纷纷呼吁研究范式的转化,学者Woodside[13.14]发表系统论文提倡fsQCA方法在管理中应用,强调管理决策的研究范式应由传统实证主义的矩阵代数向布尔代数逻辑转换。2015年全球创新和知识学会的年会( GIKA)为学者提供交流研究范式转换的平台,大会收录46篇采用QCA方法探索创业、组织战略和绩效问题的论文[15]。部分论文发表在2016年《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特辑上,极大推动了QCA方法在管理学科中的应用。

然而,QCA方法在创业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发展初期。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表QCA方法在经济管理研究中的文献综述,较少探索创业领域[3,4,5,16]。尽管学者Kraus[17]等梳理2005-2016年fsQCA方法在创业和创新领域的应用,但论文的内容是fsQCA方法的介绍和论文发表期刊、发表时间和主题的统计描述,缺少对研究内容的系统梳理和对比分析。相对于国外QCA方法在创业领域中的兴起,国内创业领域的QCA方法的应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为了弥补这一空白,本研究针对国外SSCI期刊上的创业领域QCA研究进行梳理,从个体、企业和国家三个层次对截至2018年QCA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对比分析,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为国内学者应用QCA方法研究创业问题提供参考。

3

QCA方法在创业研究领域的应用

本文中创业是探讨机会的识别、评估和利用的过程[18],QCA研究涉及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法( csQCA)、多值集定性比较法(mvQCA)、模糊集定性比较法( fsQCA)三种方法的相关文献。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进行检索及整理,国外文献主要来自美國科学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QCA”和“entrepreneurship”为检索主题词,年限设定为1987-2017年,文献检索类型设定为期刊论文,人工阅读了每篇文章摘要,排除只提到创业概念,但内容不符合创业领域的研究文献,得到18条英文文献。有2篇论文内容是学术年会QCA的综述论文,两个年会分别是2015年国际创新和知识学院的年会和2015年全球创业和创新的管理年会,会议论文中的一部分推荐到期刊《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上发表,成为定性比较方法的特辑,本文将特辑中6篇创业相关论文纳入综述范围,文献合计24篇。

从发表数量来看,QCA方法还处于发展初期,逐步得到管理学界的认可。学者们从战略和管理等不同学科视角纷纷提出QCA方法的应用。搜索文献分布于2015~2019年时间跨度为4年。从图1可以看出,2015年起文献的发表数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通过对文献的回顾,比较其研究成果,发现主题覆盖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女性创业、社会创业、学术创业、商业模式、新创企业的生存与绩效、创业意向和创业活跃指数( total entrepreneurship activity,TEA)等。研究对象可进一步细分为个体、企业和国家三个层次。

3.1 个体创业研究

创业研究的核心议题是创业者对于机会的识别、评估和利用,过往研究指出创业者的主观感知对于机会利用过程有重要影响[19]。针对个体的研究主要关注4个方面,即创业意向、创业阻碍、信心和成功。

首先,创业意向的研究。Maria等使用fsQCA方法研究西班牙运动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工作经历、性别和行业控制等5个因素对创业意向的影响[20]。其次,创业阻碍的研究,聚集创业的性别差异[21]。过往研究发现相对于男性,女性创业者对财务目标关注少,更加在意社会目标。研究结果表明,机构资金支持、家有子女和缺少企业扩张愿望造成青年女性的创业性别阻碍,而自有资金、机构资金支持、家有子女和有企业扩张的愿望是年长女性的创业性别阻碍[22]。再次,创业信心的研究,分析了社会创业者。研究发现,当地政府的影响力是社会创业者信心的核心条件,但这一条件需要与当地网络支持、当地投资和財务建议等补充性制度因素进行组合,共同提高社会创业者的机会开发信心[23]。最后,创业成功研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结论,旅行是创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与学习愿望、失败经验、创业导师和逆商指数形成5个组合共同促进创业成功[24]。

3.2 新创企业的研究

新创企业一般是成立时间小于8年的企业25],受到新进入缺陷的影响,企业存活率较低。本次综述的文献对于新创企业创立、生存、成长和绩效的研究较多。

首先,新创企业的创立研究表明,对于大学衍生企业,高校内部学术创业的支持活动、规范框架和基础设施(商业孵化器和科学公园)和技术转移办公室专家的技术能力影响衍生企业的创立[26]。

其次,新创企业生存的研究有5篇,所占比例最大。这些研究分析个体决策逻辑、创业动机、商业计划书质量、企业资源、内外部的创业建议对于新创企业生存的影响。①个体决策逻辑对企业生存的影响,相对于非学术创业者而言,学术创业者计划更多,应对变化的灵活性更差,而创业经验对两类创业者都有显著影响[27]。②女性的创业动机对企业生存的研究表明,风险倾向和工作一家庭平衡对女性创业成功的影响最大,追求工作一家庭平衡、有风险倾向、高收入需求和缺少就业需要的女性创业者所建立的企业在存活企业中所占比例最高[28];③商业计划书质量对企业生存的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者个人特征是企业生存的核心要素。商业计划书在新创企业(成立3年以下)生存中处于次要位置,当创业者具有相关经验和教育并具备初始资金,新创企业就能生存[29];④企业人力资本和经济投入会影响新创企业生存,研究发现创业教育和创业家庭背景对创业生存均有积极影响,经济投入和创业者使用媒体和缺少企业规模可以提高企业生存[30]。⑤创业咨询服务、公司创新程度和创业者个体特征对企业生存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失败有4不同类型,例如,高学历创业者接受家人的创业建议并且企业缺少创新[31]情况下企业会失败。

再次,新创企业成长的研究,证实个体创业意向、公司资源和外部环境单一条件无法解释企业成长。此外,针对新创企业的商业模式、国际化、商业化等内容进行研究。①新创企业的商业模式是指企业对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获取的实现机制结构或设计。Munoz和Cohen分析了共享经济下企业的商业模式,企业采用最多商业模式的是利用技术、双边互动、没有治理和未被利用资源的条件组合,这一模式有很大可能形成规模效应,从而获得风险投资[32]。Kulins等研究高市场价值企业的商业模式,发现与过往文献研究不同的两种条件组合:商业模式的新颖性和锁定(成本转换给顾客),效率(降低交易成本)、锁定和互补(产品和服务协同效应),这样形成的商业模式可以创造同样高的市场价值[33]。②新创企业国际化市场的选择,认为企业在产业附加价值链中的业务位置、创业者背景、市场选择均会影响企业的国际化。研究发现墨西哥信息技术产业(ICT)小型创业企业聚集在微笑曲线的附加价值链高处,呈现出非地理位置上的集群[34]。③新创企业商业化是指企业产品或服务成功商业化,研究从制度合法性和战略差异化的理论视角,分析战略(差异化框架、合作)和情境(重大技术、在位者依赖、国际化市场)、创业者特征(相关经验)对于企业商业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合法性与差异化的战略平衡很重要,当新创企业跨越合法性门槛后,战略平衡问题就解决了,这时差异化才是商业化成功的关键[35]。

新创企业绩效的研究,包括企业规模和企业绩效两个方面。①企业规模的研究发现有经验和政府资金支持的社会企业规模相对大,创造就业岗位更多[36]。②酒店绩效的形成路径分析,企业的盈利指标入住率和高利润有不同的条件组合,提醒酒店管理者应该首先选定绩效指标,再依据不同绩效指标的条件组合采用针对性措施[37]。

3.3 国家创业活动和市场创新的研究

创业被视为推动国家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国家层面的创业研究关注了创业活动的跨国差异和市场创新活动。

首先,国家的创业活动用创业活跃指数( TEA)表示,其中2篇文献分析创业者自我感知与社会价值观、创业意向对TEA的影响,研究发现机会感知和没有失败恐惧等3个组合可以解释TEA存在,而媒体报告成功创业者事迹和创业并不是好职业等5个组合可以解释TEA存在[38],没有能力、没有创业意向等4个组合可以解释创业驱动国家的TEA不存在[39]。这一结果再次证明创业活跃度存在,与创业活跃度不存在的前因条件组合是不对称的。①1篇文献研究创业自由度对TEA的影响,创业自由度是政府通过法律规范干预创业的程度,结果表明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创业自由度的条件组合对TEA影响着显著差异[40]。②另1篇文献分析领导风格(魅力型和自我关注型)和国家文化维度(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和不确定性回避)对44个国家创业意向和TEA的影响,发现魅力型领导和文化维度的结合可以促进创业,而领导和文化的单一条件都不足以解释创业意向高和TEA高[41]。

其次,市场创新是指企业拥有的新市场概念或战略,显著不同于原有市场方式并从未使用过。通过对比26个欧盟国家的创业者动机、创业意向、机会感知和失败恐惧,发现有市场创新的国家,创业者或感知到机会并且有创业意向,或是有失败恐惧并且没有创业意向。结论是失败恐惧不会阻碍市场创新,而是会激励企业避免失败而努力创新[42]。

本文按照年代顺序,从研究问题、研究主题、使用QCA类型和样本量、研究类型梳理上述成果,其中研究问题是指文章明确提出研究问题或关注的因变量,QCA类型是指采用QCA方法属于csQCA\ mvQCA\fsQCA中的哪类,研究主题对因变量进行归类,样本量是文献使用的样本数量,研究类型是从知识产生角度评估文献,分为检验现有理论或创造新理论,当文中明确指出过往研究不一致的新观点,视为发展新理论;当文中指出是利用现有理论或分析框架,视为检验现有理论。

4 研究述评

4.1 既有研究以西方情境为主,缺少中国情境的研究

既有研究大多关注欧盟、美国、西班牙等创新驱动型国家,拉丁美洲等要素驱动型国家而对效率驱动型国家的研究较少。中国是效率驱动型国家的典型代表,同时处于制度转型期,创业需要面对制度转型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创业行为与情境具有复杂因果关系[43]。学者蔡莉也强调本土创业现象是独特的制度、市场以及文化环境的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结果[44]。中国情境创业研究关键在于考察多種因素的作用路径,回归分析等方法很难全面揭示和区分因素组合,而QCA方法可以实现此目的。然而过往QCA研究鲜有探讨中国情境下创业问题。后续学者可以探讨中国情境中多因素并发的创业现象,为创业研究提供效率驱动型国家的经验证据,丰富和完善西方情境下创业理论。

既有研究大多关注社会创业、女性创业、学术创业、新创企业(建立、生存、成长和绩效)和国家创业活动的研究主题,过往研究表明中国情境下的家族创业[45j、制度创业[46]和非正规创业[47]等具有与西方情境不同的创业规律,通过QCA方法进一步探索可能获得新见解。

4.2 既有研究侧重创业成功的前因条件,忽略创业失败的分析

QCA研究是选取代表性案例,分析导致案例结果的前因条件结合,前因条件通常来自于结果相关的理论和文献。学者kan[15]对2005 - 2015年间QCA在管理中应用的论文进行综述,发现既有研究大多关注企业成功,而忽略企业失败。这一现象同样存在于QCA的创业研究中,然而既有研究大多关注创业者成功、新创企业生存和高绩效的案例,忽略了创业失败案例。尽管部分研究运用QCA方法分析创业者失败、新创企业低绩效的前因条件组合,但这些研究中前因条件没有考虑创业失败的相关变量,无法准确地揭示创业失败的因果复杂性。因此,为了科学地应用QCA理论,只有依据创业失败相关理论,选择合适的前因条件才能合理地解释创业失败现象。学者于晓宇提出创业失败的真实原因并不重要,创业者对失败的主观归因对失败后行为和决策影响更大[48]。后续学者可以依据创业失败的相关成果,运用QCA方法解释创业失败的原因、失败后决策和行为。例如,可以将创业失败成本(心理、财务和社会)、创业失败归因(内部和外部)进行组合,解释创业者失败后的学习行为。

4.3 既有研究的方法以微观层次研究为主,缺少中观

和宏观层次的研究

既有研究对新创企业的探讨较多,内容侧重于分析创业者人口统计学特征(性别、年龄),人力资本(教育、创业经验)和社会资本(家族创业背景、网络关系)对企业创立、成长和绩效的影响。而忽略创业团队、创业战略、创业资源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尤其是中国情境下资源约束大,创业可能会利用效果推理的战略决策和创业拼凑的资源利用方式。依据组态理论,企业绩效是管理者、战略、技术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新创企业绩效也不例外。Kraus[16]等研究也发现,过往fsQ-CA的创业研究过于关注创业者个人因素的影响,这一状况在2017 - 2018年QCA创业研究中未得到改善。因此,后续学者可以关注创业者和创业团队等微观层次、创业资源和创业战略的企业层次、创业环境的宏观层次的交互作用,探索应用QCA方法探讨新创企业绩效的可能构型。

4.4 既有研究大多是检验理论,缺少理论探索的研究

QCA研究能够探索理论和验证假设,但目前大部分研究者使用QCA是检验创业相关理论而不是探索性研究,表现为前因条件的选择是基于现有理论或文献实证结果,缺少对于冲突的理论视角、现有研究结论不一致等问题的探索。此外,既有研究使用QCA方法与偏最小二乘法、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对比,强调QCA方法对于解释复杂因果关系的优势,而没有通过案例与理论间的对话增加新的知识。最后,QCA方法对于样本数量要求较低,通常5至50个样本就可以开展案例分析[10]。后续QCA的创业研究可以结合访谈、扎根等质性方法探索理论,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创业理论。

参考文献:

[l]Ragin.C.C.Redesigning Social Inquiry: Fuzzy Sets and Beyond[M]. Chicago: 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 2008.

[2]Fiss,P.C.A Set-theoretic Approach to Organizational Configu-rationsJ]. Academy ofManagement Review, 2007. 32(4): 1180~1198.

[3]阿克塞尔·马克斯,贝努瓦·里候科斯,查尔斯·拉金,臧雷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定性比较分析法——近25年的发展及应用评估[J].国外社会科学,2015(6):105~112.

[4]夏鑫,何建民,刘嘉毅.定性比较分析的研究逻辑——兼论其对经济管理学研究的启示[J].财经研究,2014 ,40(10):97-107.

[5]张驰,郑晓杰,王凤彬.定性比较分析法在管理学构型研究中的应用: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7.39(4):68-83.

[6]杜运周,贾良定.组态视角与定性比较分析(QCA):管理学研究的一条新道路[J].管理世界,2017(6):155-167.

[7]Ragin,C.C—The Comparative Method: Moving Beyon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trategies[M]. Berkeley, CA: Universityof California Press. 1987.

[8]Sandberg, William R.Hofer, Charles W. Improving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Strategy, Industry Structure, andthe Entrepreneur [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87,2(1):5~28.

[9]Dew N,Sarasvathy S D,Read S,et aL Immortal Firms in Mor- tal Markets?: An Entrepreneurial Perspective on the "Innovator'sDilemma" [J]. 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2822008, 11(3) :313-329.

[1O]Reynolds P , Bosma N , Autio E , et al.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 Data Collectio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1998 -2003 [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05, 24(3) :205-231.

[11]于曉宇 ,李厚锐 ,杨隽萍.创业失败归因 .创败学习 -s随

J业意向 [J].管理学报 , 2013 , 10(8) : 1179-1184.

[12]林嵩.创业失败综述 :研究传统.前沿iX题与未来 tn会cjl.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 2016 , 37(8) : 58-67.

[13]Woodside, A. G_ Moving Beyo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to Algorithms: Calling for Adoption of aParadigm Shift fromSymmetric to Asymmetric Thinking inData Analysis and CraftingTheory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3, 66 (4) : 463 -472.

[14]Woodside, A. G. , Hsu, S. - Y. , & Marshall, R. GeneralTheory of Cultures Consequences on International Tourism Be-havior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1, 64 ( 8) : 785 -799.

[15] Huarng K- H . Roig- Tierno N.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Crisp and Fuzzy Sets in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6, 69(11) : 5181-5186.

[16]Kan A K S , Adegbite E , Omari S E , et al. On the Use of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in Management [J]. Journal ofBusiness Research, 2015 , 69(4) : 1458-1463.

[17]Kraus S , Ribeiro- Soriano D , Schussler, Miriam. Fuzzy- set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 fsQCA) in Entrepreneurshipand Innovation Research - the Rise of aMethod [J].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 2018 ( 14) : 15 -33.

[18]Shane, S. Reflections on the 2010 AMR Decade Award: Delive-ring on 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12, 37(1) :10-20.

[19]Arenius P , Minniti M . Perceptual Variables and Nascent Entre-preneurship [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 2005 , 24(3) : 233一 247.

[20] Huertas Gonzalez- Serrano M, Calabuig Moreno F, Crespo Her-vas J. Analysis of Sport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Through I_in-ear Models Vs QCA [J]. Materiales Para La Historia Del De-porte, 2018(16) : 6~15.

[21]李新春 ,葉文平 ,朱沆.社资本与i女性创业 (1)——基于 GEM数据的跨国 (地区)比较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 ,2017, 20(8) : 112~126.

[22]Tur-Porcar A . Mas-Tur A , Belso, Jose Antonio. Barriers toWomen Entrepreneurship. Different Methods, Different Re-sults? [J]. Quality and Quantity, 2017 , 51 : 2019-2034.

[23]Munoz P , Kibler E . Institutional Complexity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Fuzzy - Set Approach [J]. Journal of BusinessResearch, 2016 , 69(4) : 1314一1318.

[24]Overall J, Wise S. The Antecedents of Entrepreneurial Success:A Mixed Methods Approach [J]. Journal of Enterprising Cul-ture, 2016. 24(3) : 209~241.

[25]Mcdougall P, Robinson R B. New Venture Strategies: An Em-pirical Identification of Eight ' Archetypes' of Competitive Strat-egies for Entry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0, 11(6) :447-467.

[26]Berbegal - Mirabent J, Enrique Ribeiro - Soriano D, SanchezGarcia J L. Can a Magic Recipe Foster University Spin-off Cre-ation?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5. 68(11) : 2272-2278.

[27]Villani E, Linder C, Grimaldi R. Effectuation and Causation inScience- Based New Venture Creation: A Configurational Ap-proach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8, 83: 173一185.

[28]Rey- Marti A, Tur Porcar A, Mas- Tur A. Linking FemaleEntrepreneurs' Motivation to Business Survival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5 , 68(4) : 810~814.

[29] Virginia Simon - Moya, Lorenzo Revuelto - Taboada, Revisingthe Predictive Capability of Business Plan Quality for New FirmSurvival Using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Jl.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6 , 69(4) : 1351~1356.

[30]Gieure C, Buendia- Martinez I. Determinants of Translation- Firm Survival: A Fuzzy Set Analysis [J]. Journal of BusinessResearch, 2016 , 69(11) : 5377~5382.

[3l]Mas-Tur A . Pinazo P , Tur-Porcar, Ana Maria, et al. Whatto Avoid to Succeed As an Entrepreneur [Jl. Journal of BusinessResearch, 2015 .68(11) : 2279一2284.

[32lMunoz P, Cohen B. Mapping Out the Sharing Economy: A Con-figurational Approach to Sharing Business Modeling [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7 , 125 : 21 - 37.

[33]Kulins C . I_eonardy H , Weber C . A configurational Approachin Business Model Design [Jl.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5 , 69( 4) :1437~1441.

[34]Larios Hernandez G J. Patterns in International ICT Entrepre-neurship: Mexico's Case [J]. Academia-Revista Latinoamerica-na De Administracion, 2018, 31(4) : 633-650.

[35]Mcknight B, Zietsma C. Finding the Threshold: A Configura-tional Approach to Optimal Distinctiveness [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8, 33(4) : 493一512.

[36]Rey- Marti A, Ribeiro- Soriano D, Luis Sanchez - Garcia J.Giving Back to Society: Job Creation Through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6, 69(6) : 2067-2072.

[37]Rey- Marti A, Augusto Felicio J , Rodrigues R. EntrepreneurialAttributes for Success in The Small Hotel Sector: a Fuzzy-setQCA Approach [J]. Quality and Quantity, 2017, 51(5) : 2085 -2100.

[38]Coduras A,Clemente, Jose Antonio, Ruiz, Jesus.A Novel Ap-plication of 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GEMData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5, 69( 4): 1265~1270.

[39] Beynon M J,Jones P,Pickernell D.Country- based Compari-son Analysis Using FsQCA Investigating Entrepreneurial Atti-tudes and Activity[Jl.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6, 69(4)。1271-1276.

[40]Kuckertz A,Berger E S C,Mpeqa A.The More the Merrier?Economic Freedom and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Jl. Journal ofBusiness Research, 2016·69(4): 1288-1293.

[41]Torres P, Augusto M. Cultural Configurations and Entrepre-neurial Realisa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Behaviour and Research, 2019, 25(1): 112-128.

[42]Cruz-Ros S,Garzon, Dolores, Mas-Tur A.EntrepreneurialCompetencies and Motivations to Enhance Marketing Innovationin Europe [J]. Psychology and Marketing, 2017, 34(11): 1031~1038.

[43]張玉利,杨俊,戴燕丽.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现状探析与未来研究建议[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34(1):1~9,56.

[44]蔡莉,单标安.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回顾与展望[J].管理世界,2013(12):160-169.

[45]李新春,刘莉.家族创业研究:一个理论研究的新范式[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6):145-154

[46]李雪灵.黄翔,申佳,等.制度创业文献回顾与展望:基于“六何”分析框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37(4):3~14.

[47]于晓宇,刘婷,陈依,等,如何精准扶贫?制度空隙、家庭嵌入与非正规创业绩效[J].管理学季刊,2018(3):46~67.

[48]予晓宇,蒲馨莲,李宁,等,内因?外因?别急着对创业失败归因[J].清华管理评论,2017(5):48-54.

收稿日期:2019-12-12

作者简介:周鸣(19 91-).男,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

猜你喜欢

创业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面向自动问答的机器阅读理解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