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市大气环境现状与问题分析

2019-01-19姚宇坤乔月珍刘逸瑶刘倩

绿色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大气环境空气质量

姚宇坤 乔月珍 刘逸瑶 刘倩

摘要:分析了苏州市大气环境现状,以及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加强交通行业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对策建议,为持续改善苏州市大气环境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气环境;PMz.s;空气质量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 24-0098-03

1 引言

苏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1]。近年来,全市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不断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由于苏州市人口密集,工业经济体量巨大,交通运输规模不断增长,造成苏州市大气复合污染特征越发明显,空气质量主要污染物指标中细颗粒物(PM2.5)、臭氧和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在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方面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1]。

因此,本研究基于2013~2018年苏州市设区市的8个国控大气观测站点(南门、彩香、轧钢厂、上方山、相城区、吴中区、苏州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的PMz.。、PM10、N02、S02、C0和03等6种主要污染物的监测数据,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 2012)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HJ663 - 2013),对苏州市区各站点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演变趋势进行评价并对原因进行分析,常规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来源于国家生态环境部网站[2],VOC数据来自于现场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结果。同时,结合苏州市大气污染重点行业现场调研工作,提出重点行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全行业达标排放以及交通行业整治等方面提出持续改善苏州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

2 苏州市大气环境现状

2.1 空气质量逐步改善,但达标压力较大

2013~2018年苏州市区的PM2.5、PM10、NO2、S02年均浓度及CO日均浓度的第95百分位数(CO -95%)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从2013年的70 μg/m3、95μg/m3、53 μg/m3、31 μg/m3、1.9 mg/m3,下降至2018年的42 μg/m3、67μg/m3、48 μg/m3、8 μg/m3、1.2 mg/m3,较2013午评价值分别下降了54%、29%、9%、74%、37%。与这5种污染物的年变化情况相反,苏州市区的03浓度呈上升趋势,0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的第90百分位数(O3-8h-90%)从2013年的144 μg/m3(低于国家二级标准限值160 μg/m3),上升到2018年的173 μg/m3,上升幅度达到20%。与国家二级标准相比,2018年苏州市区的PM2.5、N02和03年均浓度仍分别超标了20. 0%、20%和8.1%。SO2、C0-95%在2013~2018年均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PM10 2017~2018年均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从历年改善幅度情况来看,PM2.5、PM10、NOz近年来降低幅度已经放缓,但PM2.5与N02超标率仍较高。

3.2 污染物空间差异显著,核心城区机动车污染突出

2013~2018年,苏州市区各国控站点的6项污染物浓度排名年际变化较大,但近3年来市区污染物浓度较高站点较为固定。彩香、苏州新区、吴中区、相城区站点各项污染物浓度排名均很突出。彩香、南门站点PM2.5浓度排名较为靠前,彩香、苏州新区站点PMio浓度排名较高,苏州新区、吴中区的03浓度排名较为突出,相城区的NO2、S02及CO浓度排名较为突出。

2013—2018年苏州市区各国控站点的N02/SO2比值逐年增加。2018年增加幅度最大,由2017年比值为3左右突增至6以上。从市区各国控点的NOz /SO2比值看,2018年苏州工业园区、上方山N02/S02比值相对较小,而吴中区、相城区、彩香的N02/S02比值较大,这些站点受周边机动车排放影响较为显著。

2.3 全市污染物浓度季节差异显著

根据2013~2018年苏州市区PM2.5月均浓度变化,苏州市每年秋季11月及冬季(12、1、2月)PM2.5超标污染最为严重,7~9月PM2.5超标污染最轻。PMio浓度的月变化情况与PM2.5类似,在1月及12月PMi。超标污染最为严重,其次2~5月和10~11月有轻微超标,而在6~10月PMlo超标污染最轻。苏州市区NO2浓度在秋季11月、冬季1月和12月、以及春季3~4月较高,超标污染较明显,其余月份的NO2浓度较低。与颗粒物的季节变化相反,苏州03超标污染主要出现在春季(4~5月)、夏季(6~8月)及早秋(9~10月)。

2.4

VOCs组份复杂,二次污染问题突出

通过对苏州市2018年7~10月份5个监测点位(南门、环科所、实验中学、相成区环保局、医药大厦)环境空气VOCs(106种)样品采集和分析检测[3],结果表明苏州市各站点VOCs化学组成以烷烃和OVOC为主。国控点周边VOCs浓度异常点位以加油站、汽修企业为主,工业区VOCs浓度异常点位以溶剂使用企业为主。二次无机离子SNA约占水溶性離子和含碳颗粒物的74%,二次污染对苏州市PM2.5贡献较大。

3苏州市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自然因素

近年来,苏州市年相对湿度大于90%的出现频率明显增加,小雨及中雨日数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大雨日数基本保持不变。边界层高度普遍低于周边城市和江苏省平均。气象条件对全市的大气污染扩散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

3.2 能源与产业结构

近年来苏州市产业结构调整进度有所加快,但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以及产业结构总体偏重的情况尚未根本扭转,能源及煤炭消费总量大,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短期内难以改变。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及煤炭消费居全省首位,单位GDP能源消费量处于全省中等偏上水平。电力、钢铁、化工等重点企业的能源及煤炭消费量较为突出。尽管近年来苏州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产比重仅次于南京和无锡,但二产比重仍然处于高位,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3.3 区域污染传输

利用WRF- Camx空气质量模型开展PM2.;传输贡献来源解析研究,分析长三角以外区域、安徽、上海、浙江及江苏其他12个地级市對苏州的贡献。结果显示,苏州市冬季受长距离输送影响显著,夏季以局地污染为主受苏南地区影响显著。根据传输贡献来源解析结果,冬季其他区域的长途输送和苏州本地排放贡献分别占比约30%和57%。典型传输过程上方山、相城、彩香站点浓度变化显著。

3.4 臭氧超标短期内改善较难

由于苏州市企业数量多,行业齐全,涉及NOx和VOCs排放的企业分布广,在全省各市中排放量名列前茅。根据臭氧污染特征分析结果,市区吴中站点03可能处于VOCs控制区。区域背景点常熟虞山森林公园处于NOx,VOCs协同控制区。甲苯、间对二甲苯、乙烯及丙酮是苏州VOCs的关键物种。当前苏州市臭氧污染防治方面刚刚起步,尚未找到快速、有效的管控路径。臭氧仍有进一步上升风险,亟需加强前体物NOx与VOCs的控制。

4 对策与建议

4.1 调整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

严格落实煤炭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新上耗煤项目实施煤炭减量或等量替代,非电行业新增耗煤实施减量替代。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保持在65%以上。

持续推进热电整合,加快供热管网建设,充分释放和提高供热能力。苏州市区按照《苏州市区热电联产规划(2017~2020)》,常熟、昆山、张家港、太仓按照各地热电联产规划,加快推进区域热力管网工程建设,淘汰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散煤;加快整合工业园区(工业聚集区)现有热源点,扩大热力供应范围。

4.2 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

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电解铝、铸造、水泥和平板玻璃等产能。严格执行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除公用燃煤背压机组外不再新建燃煤发电、供热项目。禁止新建35蒸t/h及以下的燃煤锅炉。原则上不再新建天然气热电联产和天然气化工项目。对现有天然气热电联产企业列出清单,秋冬季严格实施以热定电,纳入“压非保民”清单。对新增“煤改气”项目,要坚持增气减煤同步,以气定改,在签订供气合同的前提下,有序实施。新建天然气项目必须建设低氮燃烧与燃气机组实施深度脱氮。严格审批新建煤气发生炉项目,实施减量置换。新建高耗能项目单位产品(产值)能耗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布局敏感高值区内严禁布局新污染项目[4-6]。

4.3 推进工业领域全行业、全要素达标排放

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度,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加大超标处罚和联合惩戒力度,未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依法停产整治。全市范围内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VOCs全面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超低排放改造限期未完成的企业一律停产。

涉VOCs排放企业按照《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 37822-2019)要求,以VOCs物料储存、VOCs物料转移与储存、设备与管线组件VOCs泄露、敞开液面VOCs逸散以及工艺过程五大环节为重点,控制无组织排放,厂区内无组织排放执行非甲烷总烃特别排放限值,对控制措施达不到标准要求和排放不达标企业实施停产与限期治理。

4.4 加强交通行业大气污染防治

优化车辆结构,合理控制机动车总量,研究载客汽车限行、限购措施可行性。

坚持“油路车企”统筹,推进老旧柴油货车淘汰和高污染车辆治理,建立完善公安交管、环保、交通运输、质监、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联合执法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大力实施清洁柴油车、清洁柴油机、清洁运输、清洁油品专项行动。严格实施重型柴油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不满足燃料消耗量限值要求的新增车辆禁止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强化在用车排放检验和维修治理,完善排放检验与维护(I/M)制度。

严厉打击生产销售机动车环保不达标等违法行为。严格新车环保装置检验,在新车销售、检验、登记等场所开展环保装置抽查,保证新车环保装置生产一致性,

参考文献:

[1]许英,欧阳芳,苏州创新生态系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l.产业经济,2019(33):12~13.

[2]刘林瑶,牟子平,秦惠平,等.苏州市空气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评析[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5(3):64-69.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EB/OL]. http://106. 37. 208. 233: 20035/.

[4]陈长虹,苏雷燕,王红丽,等,上海市城区VOCs的年变化特征及其关键活性组分[J].环境科学学报,2012,32(2):367-376.

[5]姚宇坤,赵秋月,刘倩,等.徐州市钢铁企业大气污染影响评估[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8,10(6):24-27.

[6]李立忠,朱璐,金焰,等,黄石市大气颗粒物的特征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14—16.

收稿日期:2019-11-1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6YFC0207607)

作者简介:姚宇坤(1985-),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大气环境监控、预警、数值模拟研究。

通讯作者:乔月珍(1987-),女,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挥发性有机物、大气环境管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大气环境空气质量
乌海市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城市交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及预测技术研究
大气环境监测控制及质量控制措施探析
Android平台下的空气质量和天气情况查询应用设计与实现
固定污染源废气现场监测流程及质量控制
看雾霾新闻,为提高空气质量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