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自然保护区管理问题及对策

2019-01-19娄建君

绿色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娄建君

摘要:指出了自然保护区持续健康发展对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及有效保护自然资源至关重要,对保持生物多样性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丽江市拉市海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从保护区管理与周边社区经济发展、保护区生态系统及保护区环境等方面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构建保护区生态系统监控体系、严格依法治理、开发生态旅游业、加强保护区建设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 2019) 24-0036-03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重要理念,生态环境保护再次被提到新的战略高度。为深刻吸取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的教训,自2016年起从中央至地方逐级全面开展了环境保护督察,严厉打击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本文以丽江市拉市海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重点,采用实地调查、查阅资料、访谈等方法,就自然保护区管理与社区协同发展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期进一步依法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1]。

2 丽江拉市海省级自然保护区情况简介

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98年,保护区总面积6523 hm2。保护区属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小型保护区,距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8 km。2004年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认定为“国际重要湿地”,2005年列为全国“野生动物科普教育基地”及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重点区。保护区由天然高原湖泊拉市海、文海、文笔水库和吉子水库四片组成,其范围涉及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的拉市、白沙、黄山、太安四个乡(镇)9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共有居民4954户,16674人。保护区以高原湖泊、季节性湖泊,黑鹳、黑颈鹤、中华秋沙鸭、海菜花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目前记录到鸟类17目44科236种,2017年监测到拉市海越冬候鸟约12.8万只。国家I、Ⅱ级保护鸟类38种。拉市海保护区有着丰富的湿地生物资源,又是众多湿地鸟类的栖息地,不仅生物多样性丰富,而且生境多样,为一较为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但拉市海湿地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和不稳定,既具有生境保存完好的原生湿地,也有不同干扰胁迫下的多种被扰动生境。因此,拉市海自然保护区在动植物多样性、生物区系地理、生态系统与恢复理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保护和科研价值[2]。

3 保护区管理面临的问题

3.1 保护区内自然资源及生态系统受到威胁

随着经济条件变好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湿地观鸟及划船游湖等亲近自然的休闲娱乐活动。如保护区原有的划船游湖项目中,一些不文明的游客高声吼叫对水鸟造成严重惊吓从而驱赶了湖面的水鸟。保护区内的骑马观光体验活动,不仅会对浅水区域鸟类造成干扰,粪便等排泄物对水质造成严重污染,对湿地湖滨造成严重踩踏,导致湖滨带对泥沙的阻滞作用被削弱。同时,湖滨地表植被也遭到了破坏,导致鸟类栖息与觅食的环境丧失,不利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每年进入冬春两季,保护区周边群众会将饲养的牛、羊、猪、马等牲畜赶至湖边放养,牲畜活动不仅给滩涂草地造成踩踏破坏,也会污染湖泊水域环境。放养的牲畜会在沼泽地找寻食螺以及贝类动物,所产生的排泄物会对湖水造成污染,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3]。

3.2 保护区依法管理与周边社区经济发展矛盾凸显

由于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有周边村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等集体土地,拉市海保护区只有1002 hm2水域面积权属为国有,其余土地(包括林地和农田)权属为集体所有。从地理位置来看,保护区紧邻丽江城区,并具备良好生态环境和景观资源,保护区社区民生及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利用,所以近年来保护区内村民社区发展集体经济,自发开展观光娱乐、骑马、划船、摄影等旅游活动,从中获得了极大的经济利益。然而,目前尚无一个科学规范的《生态旅游规划》来指导拉市海旅游业健康发展,业主各行其道,各种旅游活动仍属于村民或村集体自发组织开展的旅游活动,没有形成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保护的良性循环机制。无序混乱的旅游开发必然导致各类违法违规建设活动屡禁不止,使得保护区管护部门开展工作压力巨大,甚至时有发生与旅游经营者等各类业主直接冲突的情况。

3.3 环境面源污染

拉市海保护区内及周围分布着大面积的农田,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在一定程度上跟随地表径流进入拉市海。同时,近年来,拉市海周边社区自发开展的乡村旅游业不断膨胀,在经济利益下,加之环境管理不到位,旅游经营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随意排放,导致湖水水质下降及水体富营养化。不注重垃圾回收处理,很多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导致保护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4]。

4 对策与建议

4.1 构建保护区生态系统监控体系

在自然保护区建设过程中,为了有效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就必须确保生态系统自身动态稳定。在保护区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依托信息技术,建立保护区生态系统监控体系,主要包括建立实时监测体系与生态预警体系,一旦生态脆弱区域或敏感区域出现异常,保护区管护部门就要及时发现问题并把握其变化状况,根据预警机制中的方案予以执行,避免发生不可逆的生态破坏。与此同时,在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监测时,也要对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充分了解大气、土壤以及水等指标数值,并据此对自然保护区实际环境状况进行科学分析研判,合理调整自然保护区管护策略[5-7]。

4.2 依法加强对保护区自然资源的保护及实施社区共管

为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相关规定,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构建完善的执法体制,严厉惩处各种破坏保护区自然资源的行为[8,9]。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