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共生式”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2019-01-19徐忠波
徐忠波
摘要: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情智共生、教学互长的“共生式”课堂是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重要导向,构建“共生式”课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全面发展。但是,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实施共生教学,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进行思考与实践。本文基于“共生式”教学理念,以高三美术专业备考教学为例,通过共生课堂实践的过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协作观等不同授课形式的有序展开,强调了共生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呈现了实案研究的过程和结论。
关键词:共生教学;双向共生;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1-0116
一、“共生式”课堂教学研究背景及理论基础
随着科学的日益发展以及人类对自我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共生理论是对于达尔文进化论的发展,是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一种和谐的相互依存与统一的命运关系,体现了人类最为本真的生存样式。而共生协作作為命运共同体的普遍方式,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共生现象的必然趋势,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范围与影响也越来越大。研究学者吴飞驰在《关于共生理念的思考》中指出:“共生双方通过相依为命的关系而获得生命,失去其中任何一方,另一方就不可能生存。”“共生是人类之间、自然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命运关系。”
在新课改背景下,共生理论在教育教学范围内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学校与教师的重视,让教师与学生具备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从而使校内教育与学生的终身学习产生联系,实现教学互长、师生互长,才是真正有利于协同发展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基于核心素养改革的美术教学应进一步探讨如何推进教育教学方式,指向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更应着眼于学生行为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而不是在内容上的机械训练和被动式的接受型学习。共生教学理念的良好实践是对于新课程基本理念实施得非常充分的体现,“互惠共生”代表着共生发展的总趋势和演化的总方向,是一种“双赢”和“多赢”的理想模式。
反观国内相对稳定固化的传统高中美术专业教学模式,对于课堂授课模式的灵活性上存在着多种“限制”。例如,对于专业技法的讲解与示范以及专业知识的传授,受到课堂形式的制约,容易忽视不同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差异,造成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与适应程度不均等,学生容易丧失自主学习的机会与动力,师生之间也缺乏有效的合作互助的机会。同时,部分教师教育观念与技法模式相对落后,同时缺乏自我再提升发展意识,致使教学质量与个人成长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用共生教学理念指导美术专业课堂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协作,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达到师生互长、共同发展。
二、“共生式”课堂教学基本特征和研究路径
1. “共生式”课堂教学的定义
共生课堂的基本定义为:应用共生理论解决与协调教学中的种种矛盾,以学生本体为基点,形成一种互相促进、互相信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参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进一步促进与实现师生互惠共生,情智共生。
2. “共生式”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教学立意:优化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和教师自我发展方式,创造师生学习共同体。
教学核心: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惠共生,促进教学合理发展。
教学特征:教师活教,学生活学,活的方法,活的内容,活的过程,师生之间互相激活,高度融合。
3. “共生式”课堂教学案例研究路径思维导图
共生课程实施以学生个体发展为基点,以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为目标,指向共生教学理念的协同共生与情智共生,有步骤、分阶段地稳步开展,体现了共生视域下的过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和协作观,最终实现师生互惠互长的和谐教学成果。
三、“共生式”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共生”这种自然界的共同生存、互惠互利的现象对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有着不可小觑的启示和影响。教学实践证明,形式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容易使学生感到单调无聊,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共生视域下,美术专业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得到了有效协调,师生思维拓展与专业技能提升有机协调,知识与能力得到共同发展,为提高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辟了全新的视角。
1. “双向共生”
(1)指向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的教学内容的协同共生
传统的美术专业课堂教学一直采用相对固守的程式化教育模式,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技能,但却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自主开拓思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能力提升和未来的发展。共生理念应用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找到能激发自我学习机制的学习模式,在不断地“引导”下自主应对、自主合作进行充分而深入的思考和练习。此次共生课程实践课开放性较强,形式变化多样,学生的接受度也较高,自我学习能力提高极大,面对不同的授课模式,对于教学节奏的掌控,教授内容的准确性和思维的有效性做到了准确和有效,教师合理创设学习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竞争性共生学习,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机会和空间,使阶段性教学中的协同合作、共同生长的理念得到体现。
(2)指向教师与学生双效提高的教学核心的情智共生
教师的教学工作需要奉献和付出,从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角度来看,知识传授的过程不仅是对于学生单方面给予或能力的培养,教师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发展更是教学核心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共生视域下,此次美术专业教学的实践使学生在绘画技能的掌握、绘画理论的理解、艺术作品的欣赏等方面提高了能力,在专业范围内的合作交流也使教师自身的绘画能力、情境营造能力、知识内化与输出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对于如何处理课堂教学的实施步骤和方法、是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否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教师的授课质量相互统一、师生互长、互惠互利,作为个体的教师与学生得到了全面而均等的发展。
2. “三点推进”
(1)选好共生原点
本次教学实践所建立的共生课堂旨在有效提升教学成效,抓住教学的基础原点,将美术专业备考内容作为基本指向,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目标,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与协同合作意识,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巩固和技能的掌握。
(2)激活共生亮点
利用美术专业教学的特殊性与灵活性,将教师集体交流培训与学生间协同共进作为教学亮点有效衔接,同时展现学生专业优势,将教学内容与思想道德培养融入统一的实践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共生课堂理念的教学特色与积极成效。
(3)促进共生成点
实践过程以教师的教学目标确立集体实践为切入,通过学生现场写生比赛,年级集体教学与机构交流学习等形式依次展开进行若干往复,将共生理念不断稳固,逐渐形成一条清晰的共生链条,促进了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最终展现了以点促面、全面共生的教学成效。
3. “四观协同”
(1)共生教学过程观
应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周围种种学习环境的视觉与心理疲惫,教学组教师利用学校的有限资源,使用天光教室、美术展厅、多媒体会议室等场所,充分认识学习场景对于学习习惯及兴致提升的意义,展开多种形式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示范作用,使学生相互之间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发挥学生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协同性及其教学价值,实现处处都可以成为学习场所的目标,使学生之间深度合作,真正把教学的过程变成学习成长的过程。
教学实施不仅注重一堂课的知识传授,而且循序渐进,将整个高三学习阶段当作一个整体,在其中不断调整和输入新鲜模式,使学生在几次情境式改变体验中激发学习兴趣,梳理课程脉络。比如,其中的一个实践是利用一星期的教学时间,将年级所有学生以画室为单位,合理有序地安排在学校展厅进行专业教学,以加强学生和画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起初笔者还比较担心人数众多会相互影响,但经过一两天的熟悉、调整和管理,展厅的教学现场井然有序,学习氛围浓厚。学生在上课期间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来回走动,交流学习上的困惑,画室学生之间有了很好的沟通、比较和借鉴,而不是像以往只是将借鉴对象局限在本画室之中,促进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耐性,画室与画室之间也通过一星期的协同合作,在组织管理、教学方式方法和进度上不断磨合调整,相互促进,年级整体学习氛围得到了很大提升。注重学习的体验性与过程性,在有序的阶段安排中不断提升,真正做到互生互长,稳步前行。
(2)共生教学学生观
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体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个体为原点制定教学内容、过程和方法,巧妙地使学生自主融入到学习的过程之中,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与快乐。高中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竞争意识,在专业学习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有方向引领以及个体自信心的建立,除了教师的悉心传授外,在学生之间树立标杆,作为专业水准的“参照系”,以此带动年级学生相互学习借鉴。竞争共进也尤为重要,带着这样的思考,高三教研组决定在画室单位的基础上,每个画室选择五位专业能力最强的学生,进行几次年级现场写生比赛,内容分别为人物速写、色彩静物、色彩头像,利用比赛的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并将考试优秀作品展于学校展厅,以此在学生群體产生影响,树立学习的标榜和参照,以生促生,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
此种形式的开展从学生本体出发,激发了优秀学生的积极性,树立了更加稳定的信心,几次比赛的过程中也提升了专业技能的表达与发挥,很好地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其他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也强烈感受到作品的视觉效果与良好规范的作画习惯,从而带动自身模仿与借鉴,学习主动性得到刺激与带动,以优促优,“生生共长,互惠互利”的共生理念在实践过程中得到良好的体现。
(3)共生教学教师观
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是对孔子及其弟子“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的行为和理念的真实写照,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教学实践活动,也是对他们教育思想的总结和升华。师生之间的共生性是建立在师生关系模式合理性的基础上相处、相伴、相依、互相成就的新质的共长状态,在教育教学中师生相互配合,在文化、个性、身心、知识、经验等方面共生与共长。
高三备课组教师从“学”入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学习的先行者,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的技巧,教师更是要“信手拈来”。教师利用每星期一上午时间,集体参与备课和写生训练,暂时放弃对于绘画语言的探索,按照美术专业高考要求,进行素描和色彩等科目的训练,在提升自我专业技巧的前提下,能够敏锐地判断和预测学生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不断变化的高考要求模式。教师经验的分享和对于优秀学生作业的分析也不间断的每星期进行,对于教授学生知识与技巧的回应及时给予反馈并作出相应调整,真正做到以研促教、以教促学,把高三阶段的备考教学也当成教师自我提升、与学生共同进步的机会与过程。
教师集体备课场景
(4)共生教学协作观
共生理念是一种开放、宽泛的概念,它要求在平等的基础上合同协作、共同发展进步。作为对这一理念的应用与发扬,备课组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理念,积极与校外办学机构加强联系、互通有无、交流教学经验、分享教育资源。
备课组与校外优秀办学机构联合进行模拟考试,同样的试卷,打散、统一批分、统一标准,打分结束后组织学生观看和讲解。由于在风格和技巧上的差异,在此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碰撞的火花,比如色彩上颜色调和的习惯和套路,用笔的方向差异,素描对于暗部的理解和处理,速写对于边缘线变化的分析表现等,考试、打分和讲解的过程对于学生、教师以及学校与机构之间都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相互看到了各自的长处,促进了各自的改革和发展,数次的美院专家专业讲座也在学术规范和师生价值体系建立以及人生规划上起到了引领作用。学校还与国外艺术机构合作,请来俄罗斯画家吉尔帕托·杰拉尔与师生进行交流并示范,以素描头像为内容,对光影与层次塑造进行了详细的经验分享,为师生的素质共生和发展填充了更丰富的内容。师生协作,生生协作,在完整的协同发展理念下,学校、教师、学生都在各自的层面得到了稳步提升。
四、“共生式”课堂教学实施成效
随着近些年美术高考的不断加温,从事美术高考教学的学校与私立画室数量与日俱增,考生的数量也在不断提升,面对不断严峻的外部压力与种种矛盾,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如何提升课堂效率、寻找切实可行的可能性,引入素质教育,构建情智共生、教学相长的共生式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进行思考与实践。实践证明,将共生理论引入教学课堂,用来协调教学中的种种矛盾,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与意义。
共生教学意味着在不同层次的个体在存在差异的基础上,相互促进与激励,互惠互利地走向同质性的共同追求。本次共生式课堂教学实践以个体画室与高三美术备课组年级为单位,采取优秀学生现场比赛、全年级统一上课、校外专家和同行交流学习、教师统一备课等多种样式的共生式情境教学和评价体系,提升了画室与年级的整体学习气氛,有效促进了备考阶段的教学效率,教学成果以集体讲评与展览的方式得以呈现。这一教学实践突破了以画室为单独个体,教师单独教授、评价体系单一的禁锢,改变了高三专业教学以往教学模式的弊端,实现了师生互长、生生互长的教学共生性与有效性。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高三美术备考模式与共生式教学实践在形式与效率上的差異体现在以下表格:
从上表可以看出,教学实施过程体现了美术核心素养的教育思想,教学成效的评判标准多样化,协调处理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学、教师传授与学生学习、学生之间协同共进等矛盾。教学过程将学生个体发展放在首位,学生的学习形式变得多样,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教师从共生理念基点出发协同施教、边教边学,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专业素质,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了互惠互利、教学相长的教学成果,是对美术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入体现。
参考文献:
[1] 吴飞驰.关于共生理念的思考[J].哲学动态,2000(6).
[2] 马玉明.论课堂生态环境中的和谐师生场[J].世纪桥,2007(8).
[3] 张家军.“共生”及其教育意蕴[J].新课程(综合版),2009(6).
[4] 周振宇.共生课堂——一种基于教育生态学的新思考[J].教育
研究与评论,2010(4).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第七中学 31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