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生物教学实效
2019-01-19郑芝花
郑芝花
摘要: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思维的训练。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有时会堵塞学生的思路,窒息课堂气氛。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方式,讲究提问技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课堂提问;高中生物;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2-0046
好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力和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不够,在课堂上抛出问题后,出现学生一问三不知,或答非所问的情形。怎样才能使课堂提问更具价值和魅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
一、趣味性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思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和情感因素,多提问一些贴近生活学生熟知并且感兴趣的问题,以此导入新课。
如讲到必修2《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时,提问学生:“同样是受精卵,为什么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为什么有的却发育成雌性个体呢?生男生女究竟由什么因素来决定呢?为什么男色盲患者比女色盲患者多?儿子色盲是由父亲还是母亲遗传的?”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他们渴望尽快知道其中的奥妙,注意力也会迅速集中。这样顺利导入新课,为讲解新知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开放性的提问,启发学生的联想
开放性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与联想,可以引导学生钻研教材,从教材中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不应该是单一的或是由教师设计的,可以由学生在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来,也可以在互相讨论争议的过程中产生,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总结,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
如在上必修2《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这节时,其中有一个问题:“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吗?”要求学生先自学,然后提出自己的问题,看谁提的又多又好,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提出好多问题,其中有些问题也很难回答,如“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是否也适于其他动物?”“人每次只生一个孩子,而猪每次能生十只左右,这是为什么?它们的比例为什么不是一比一呢?”“精子和卵细胞中都只含有X染色体或Y染色体一条染色体吗?”“受精卵中含有XX或XY两条染色体吗?”等,由于基本上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所以对这个问题的学习,效果相当好。
三、科学性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的内容和表述都应具有科学性。所以,教师首先要分析教材,了解所教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同时要分析学生的知识准备,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考虑教学的起点,在这个基础上提问,有助于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例如,在必修1《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蛋白质》一节的教学中,讲到“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时,请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资料分析中给出的四种氨基酸(甘氨酸、缬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的结构,并提出如下问题:1.氨基酸这一名词与其分子结构有对应关系吗?2.这些氨基酸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点?3.这些氨基酸的结构有什么不同点?4.你能归纳氨基酸内的结构特点并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吗?学生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可以找出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与“氨”字相对应,羧基与“酸”字相对应。在此基础上可以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点是都含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和一个H原子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点是碳原子上连接的另一个基团(R基团)在不同氨基酸中是不同的,从而可以引导学生得出各种氨基酸的不同就在于R基团的不同。经过这四个问题的讨论解决,学生就可以归纳出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结构通式了。
四、梯度性的提问,加强学生知识的接受能力
一堂课的问题设置不应是孤立无序的一个问题接着另一个问题,而是呈现着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顺序的“问题连续体”。一个大的难题,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让学生由不知到知道、由浅知到深知、由少知到多知转化,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解决问题。
例如,在必修3《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节的教学中,讲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时,如果直接提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有何特点?”学生会感觉题目太大,无法立刻回答出来。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设计了几个分层推进、步步深入的问题:1. 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如何表现?2. 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膜内外电位如何变化?未兴奋部位膜内外电位是什么情况?3. 如果刺激施加在神经纤维的一端,兴奋如何传导?4. 如果刺激施加在神经纤维的中部,兴奋如何传导?通过这样低起点、小步子问题链的分析,很自然的得出结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为双向传导。
五、比较性的提问,加深学生的理解
比较性提问可以使学生认清事物间的区别和联系、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效果。如比较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部位、需要的条件、原料和产物时,进行比较提问,然后抓住两者的变化实质以及变化过程进行提问,再就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提问,这样由浅入深的比较,使学生不但加深对两者实质的理解,而且容易掌握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总之,问题是学习的动因,贯穿于学习的始终。生物教学的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提问要设计得好,关键在于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和对教材的刻苦钻研,恰当的问题能活跃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
參考文献:
[1] 张 勇.生物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2] 王 瑜.生物教学中的问题教学初探[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
(作者单位:浙江省泰顺县城关中学 32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