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业产业扶贫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四川广元为例
2019-01-19杨悦朱山川郑钧许漾
杨悦 朱山川 郑钧 许漾
摘 要:
近年来,广元市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坚持市场导向,以“三园联动”为开发途径,通过合理布局和利用农业产业扶贫资源,形成了区域特色经济体系,实现了贫困群众精准受益。广元市农业产业扶贫资源开发与利用成功将贫困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了贫困地区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其他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扶贫资源开发与利用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广元;产业扶贫;资源;乡村产业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1230063
1 广元市基本情况
广元市地处四川盆周北部山区、嘉陵江上游、川陕甘三省结合部,总人口303万,农村人口231万,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市,属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四川省3大贫困片区之一。所辖4县3区2425个行政村,3個属国定贫困县、4个属省定贫困县,2014年精准识别贫困村739个、贫困人口35.37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5.31%,高出全国贫困发生率112.64%。
2 农业农村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1]。
广元市农业自然资源较为富集,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水土资源都比较丰富,是特色农业资源大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强,乡村文化底蕴深厚,但乡村产业基础薄弱,资源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经济发展一直落后,成为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的瓶颈。
和其他贫困地区一样,过去,广元市在农业农村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开发盲目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开发层次浅,生产结构单一,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怎样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产业扶贫资源,让贫困群众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中来,充分享受产业发展红利,实现以产业兴旺撬动乡村振兴,成为广元市亟待破解的难题。
3 农业农村产业扶贫资源开发与利用
3.1 立足资源优势,布局区域特色主导产业
按照农业部《农业行业扶贫开发规划(2011—2020年)》明确的广元市农业特色产品基地布局[2]以及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 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3],立足广元市地理、气候、日照、水文等自然优势资源和传统优势产业资源,规划红心猕猴桃、核桃、道地中药材、油橄榄、富硒富锌茶叶、剑门关土鸡、生态肉牛羊7大优势种养业全产业链。持续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布局结构和品质结构。
3.2 坚持市场导向,形成区域特色经济体系
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在注意农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充分突出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的同时,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和产业链,形成区域特色经济体系。这就需要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按照全产业链理念打造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建立商品生产基地,加强龙头企业培植,发展产品精深加工,拓展产业多种功能,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森林康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贫困群众就业增收渠道。
3.2.1 规模开发,推动乡村建设发展
集中连片开发主导产业选择相同或高度关联的区域,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完善园区内道路、水利、农田整治等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生产、加工、流通和技术服务设施,使一村一户的分散经营转向产业化分工、专业化规模经营,推动园区内外乡村建设发展。让农村成为山青水秀、田园如画、产村共荣、生活美好的美丽乡村。
3.2.2 示范带动,促进农村居民增收
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社、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行新型经营主体统一品种、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生产的“五统一分”全产业链服务模式,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带动关系,增强贫困群众自身发展能力,增强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农村居民增收。
3.2.3 提档升级,提高农业经营效益
对适应市场需求、资源优势突出的产业,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覆盖面,辐射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开展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使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化为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化为经济优势,产品优势化为商品优势,单一优势化为综合优势。
3.3 推行“三园联动”,实现贫困群众精准受益
产业扶贫资源开发与利用目的是为了贫困群众脱贫奔康和乡村产业兴旺,必须把贫困群众精准受益和发展乡村产业作为出发点,找准产业项目与贫困群众增收的结合点,建立起贫困群众共享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红利的有效机制。广元市把县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村建“一村一品”示范园、户建家庭产业园(贫困户建增收脱贫自强园)“三园联动”发展作为产业扶贫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模式。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农业产业扶贫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依托,成为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基地,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先进的生产加工和经营管理技术,吸引返乡人才创业和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村建“一村一品”示范园做为上连现代农业产业园、下连户建家庭产业园的纽带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平台,户建家庭产业园作为农村居民发展产业和增收致富的载体,让农民专合社、贫困户充分参与到产业扶贫资源开发与利用链条中来,共享产业扶贫资源开发和利用红利。
4 广元市农业产业扶贫资源开发与利用成效与讨论
近年来,广元市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以“三园联动”为开发途径,合理布局和利用农业产业扶贫资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4.1 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广元市农业产业扶贫资源开发与利用已基本形成规模,产业结构、布局结构、品质结构得到优化。广元市利用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农产品品质优势和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在海拔500~800m中性偏酸土壤区域形成“红心猕猴桃产业带”,在旺苍县、青川县发展富硒富锌茶叶,在海拔800m以上区域重点发展高山露地蔬菜和道地中药材,形成“高山绿色经作产业带”;利用淡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在海拔500m以下区域集中发展稻鱼综合种养和水产生态养殖,形成“沟壑经济产业带”;利用山区地形和品种优势,“多点”布局发展剑门关土雞、生态肉牛羊和优质生猪;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冷链物流业,形成川陕甘农产品冷链物流和仓储集散中心;利用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优势,打造院士工作站,组建专家服务团和驻村农技员队伍,培养技术带头人和脱贫示范户;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同步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目前,广元市建成优势特色产业基地32万hm2,红心猕猴桃面积2.33万hm2,产量18.98万t,面积、产量均为全国第1;核桃产业基地13.33万hm2,实现核桃产量18.25万t,居四川省第1;中药材总面积6万hm2,草本中药材产量17.27万t,居四川省第5。广元市冷藏烘干能力达到28万t,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30余家,建成特色农产品加工园10个,开发出猕猴桃、茶叶、黑木耳、核桃等13个大类、80个小类上千种产品。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中国农业公园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乡村旅游类国家4A级景区4个、国家3A级及以下景区17个。
4.2 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广元市现建现代农业产业园100个、面积7万hm2,村建“一村一品”示范园2067个、面积1.67万hm2,户建家庭产业园20.9万个、面积2.47万hm2,带动19.07万人依托农业产业脱贫,实现持续稳定增收,人均产业收入达到3620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突破2500万人次,实现综合性收入76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在广元市工业总产值占比28%以上。依托京东广元馆、七绝商城、海岭山珍等一批示范电商,发展园区电商280家,农业园区农产品线上销售率达40%以上。2018年底,广元市642个贫困村退出,31.32万贫困人口脱贫,其中依托农业产业脱贫17.52万人,贡献率55.94%。2019年,广元市739个贫困村计划全部退出,34.4万贫困人口脱贫,其中依托农业产业脱贫贡献率55.43%,贫困发生率降至1%以下。
4.3 广元经验逐步走向全国
广元市农业产业扶贫资源开发与利用,以贫困地区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合理布局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了区域特色经济体系。以“三园联动”为开发途径,贫困群众为主体,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形成了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高质量乡村产业,对广元市贫困群众精准受益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017年全国产业扶贫现场观摩会、2019年全国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议、2019年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督导推进会相继在广元市召开,广元市农业产业扶贫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成功经验逐步走向全国,对其他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扶贫资源开发与利用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Z].2019.
[2]农业部.农业行业扶贫开发计划(2011-2020年)[Z].2013.
[3]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 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Z].2019.
作者简介:
杨悦(1984-),女,硕士,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植物保护、植物检疫和产业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