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景观的现代化发展
2019-01-19王利鑫梁叶卢佳男
王利鑫 梁叶 卢佳男
摘 要:
陵园是安葬、祭拜逝者的主要场所,陵园景观是城市纪念性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陵园景观的功能更加多样、景观更加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陵园景观不再是单一体现存放逝者遗体以供后人凭吊的功能性场所,而是能够提供纪念场地,兼做公园绿地,成为城市名片,建设文化场所的多功能综合性场所。现代陵园景观建设中需要丰富内涵、注重参与、加强管理、体现特色,以满足城市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现代陵园;纪念性景观;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68 S68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1230052
陵,古时指帝王或诸侯的墓地,后多指杰出领袖或英勇先烈的埋葬之地,是后人为表达对逝去之人的缅怀之情所修建的[1]。通过修建墓体、墓碑,增设附属建筑,添置景观小品,种植园林植物等行为,形成以陵墓为主的园林,即陵园。传统的陵园景观,或为纪念名人,或为纪念烈士,多强调对逝者的遗体安葬和后人的祭拜缅怀。
现代城市的陵园景观能够将山水、植物等自然资源与建筑、小品等人工设施有机结合,营造出庄严肃穆的凭吊氛围,同时又强调宁静祥和的自然景观和意蕴丰厚的人文景观,满足纪念逝者、教导后人、服务社会、保护环境、延续历史等多重功能,对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 陵园景观的现代化
1.1 功能多样
现代陵园的功能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现代陵园既可以结合我国传统节日举行祭拜活动,又可以借此将名人轶事传颂于后人,这体现出现代陵园的科普教育功能;现代陵园景观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又植树栽花,修桥造亭,为人们外出游览提供舒适宜人的场所,这体现出现代陵园的休憩游览功能;现代陵园为纪念逝者,將其生平经历或故事传说通过园林景观的形式表达出来,成为生者与逝者、生者与生者之间对话的桥梁,这体现出现代陵园的社会交往功能;现代陵园虽作为城市用地整体规划,但在城市大兴土木之时仍能够成为城市的“一方绿土”,为城市的生态环境助力,这体现出现代陵园的环境保护功能[2]。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土地资源异常紧缺,环境保护迫在眉睫,陵园作为城市建设中较特殊的一类用地,不仅作为为逝者存放遗体、生者纪念凭吊的场所而存在,同时能够为市民提供一个兼具科普教育、休憩游览、社会交往、环境保护等多种功能的场所,以应对现代城市化发展的快速步伐。
1.2 景观丰富
提起陵园,人们最先想到的形容词多是庄严肃穆,置身其中氛围更是压抑沉闷,究其原因不外乎后人对逝者的无限敬仰与追思,或是生者对逝者的思念过度以致悲从中来[3]。而如今,现代陵园建设合理,景观丰富,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城市绿地及景观的需求。
现代陵园的山水景观可以体现逝者的品质和气度,同时为游人提供舒适宜人的场所;道路、广场所组织的空间可以营造纪念逝者的氛围,同时为游人提供有序引导的游览[4];纪念堂、文化馆等建筑可以集中展示逝者的遗像、遗物等物品或纪念事件,同时为游人提供全面了解逝者的信息;雕塑、壁画、座椅等景观小品可以点缀纪念性空间,同时为游人提供形式多样的景观。此外,种类多样的园林植物既可以调节季相景色,又可以丰富陵园景观。山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建筑小品的适当建造,园林植物的科学栽植使得现代陵园景观围绕陵墓主体营造出更加适宜城市的多样化现代景观。
2 陵园景观现代化的意义
2.1 提供纪念场地
陵园是逝者可以存放遗体、记录事迹、延续精神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后人可以抒发情感、缅怀逝者、纪念历史的主要场所。现代陵园景观提供的纪念场地,提供了生者与逝者之间进行对话的可能,同时也体现了生者对逝者的怀念与留恋,因而成为了一种纪念性景观。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清明节是重大的春祭节日,每至此节,人们扫墓祭祀、缅怀逝者,或为敬仰始祖先宗,或为纪念烈士英雄,或为追思已故亲友,陵园为人们提供了纪念逝者的场地,同时也使得生者得以慰藉。
陵园景观通过对弥足珍贵的生命的强调,来表达怀念的心情,张扬人文精神,也彰显了时代的特征[3]。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的黄帝陵,是为纪念中华名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人每年都会专程来此参加祭祖活动,黄帝陵是对追本溯源的文化认同的诠释。
2.2 兼做公园绿地
现代陵园景观除具有墓体、墓碑、雕塑等纪念性主体景观外,常常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资源,配合使用人工景观,形成环境优美、景观丰富的户外活动空间。现代陵园景观主要包括纪念区和游憩区2大功能区,纪念区用来表现主体形象,营造严肃庄重的纪念性意境,为群众开展纪念活动服务;游憩区主要是为游人创造良好的游览、观赏内容,为游人休息和开展娱乐活动服务,逐渐成为现代陵园景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4]。
在城市人口大幅增加,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的当下,城市现代陵园可以补充城市绿地兼做公园绿地使用,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的户外休闲场地。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台丘陵中岗,陵园包括雨花台主峰等5个山岗,园内风景宜人,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南京市文化地标,是当地公众选择户外休闲游览的主要场所之一。
2.3 成为城市名片
陵园是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悠久历史。被后人精心设计的陵园景观,体现着那些值得缅怀、值得尊敬的人们做出的贡献和价值,同时也体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和民族的文化修养,这是一座城市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灵魂[2]。
现代陵园景观铭记人们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体现人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因此成为一座城市代表性的景观,展示城市形象。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纪念辛亥革命,将临时政府成立之地的南京作为自己的陵寝,即今日的中山陵。中山陵记录了南京这座城市的发展,同时也成为了南京市民心中的标志性地点。
2.4 建设文化场所
现代陵园景观作为记录城市历史的载体,是集中体现城市传统文化的场所。陵园景观中的博物馆等附属建筑多集中展示相关历史文物和文化风俗,使人们能够感受历史的厚重,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成为后人全面了解历史文化的主要场所,这体现出现代陵园景观对文化的记载。被纪念的人物褪去“神性”的光彩,与后人近距离接触、对话,进而影响、激励后人,时刻提醒生者珍惜生命、增强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体现出现代陵园景观对文化的传承[3]。
陵园景观文化性的体现,既能为市民提供欣赏文化艺术的场所,又能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文明场所。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共埋葬明朝13位皇帝,陵区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场馆,陵区内部还集中展示了出土文物、明史知识、民俗风情等历史文化,成为记录历史的特定载体。
3 现代陵园景观发展的建议
3.1 丰富内涵
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相应的对陵园景观所蕴含的文化也了解得更为深入。陵园景观作为记录历史的真实载体,如果仅仅将埋葬逝者作为其內容,是不能够满足人们想要进一步了解逝者及相关信息的需求的。因而,现代陵园需要在丰富景观形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陵园本身所蕴含的文化,使得陵园景观不仅在物质上更能在精神上满足人们的需求。
3.2 注重参与
人们与陵园景观的交流,多体现在祭拜和参观这2种方式上。祭拜常常在少数特定的时期进行,因而陵园景观需要对没有祭拜活动的大多数时间进行合理利用,如可以结合陵园文化定期组织相关活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可以让人们参与其中,参观这一方式更加注重视觉的体验,可以充分调动人体的其他感官来感受陵园景观。
3.3 加强管理
陵园作为祭奠逝者的主要场所,除进行祭拜活动外,常常被人们忽略,以致陵墓疏于管理,环境不佳,这更加影响了人们对陵园景观的利用。现代陵园作为城市的一类重要景观场所,应该加强其日常管理,保持环境整洁,营造宜人风景,以使人们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利用这一户外场所。
3.4 体现特色
陵园景观不能一味追求宏大壮观,不同陵园埋葬不同逝者,因而不能千篇一律。现代陵园景观应结合逝者生平经历,营造纪念性景观;传承当地民俗风情,体现文化性景观;利用高新技术材料,建立创新性景观;注重资源可持续性利用,保持生态性景观;充分体现陵园景观的生命力和独特性。
4 结语
陵园景观作为一种传统的纪念性景观,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在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其功能不再单一,景观也更加丰富。陵园景观需要祭拜者将其作为逝者生命的另一种形式来对待,其现代化发展需要决策者将其融入城市规划中统一建设和管理,需要设计者用发展的眼光营造景观,同时也需要管理者重视陵园景观的价值与意义。陵园景观的现代化发展将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出来,是其历史与现实价值的直接体现。
参考文献
[1] 顾菡. 陵园景观设计的主题分析——明孝陵、中山陵、雨花台烈士陵园景观设计比较研究[J]. 艺术百家, 2010, 26(01):103-107.
[2]斯震. 我国的传统墓葬文化与现代墓园建设[J]. 中国园林, 2009, 25(3):23-25.
[3]张红卫,王向荣. 漫谈当代纪念性景观设计[J]. 中国园林, 2010, 26(9):38-42.
[4]刘滨谊,姜珊. 纪念性景观的视觉特征解析[J]. 中国园林, 2012, 28(3):22-30.
作者简介:
王利鑫(1990-),女,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