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战略
2019-01-19周建宁
周建宁
摘 要:
在现代农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成为我国传统畜牧养殖模式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简析了生态畜牧业的概念与特点,围绕统筹畜牧业发展布局、推广现代化养殖技术、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完善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4个层面,探讨了生态畜牧业的创新发展战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畜牧业;畜产品;无害化处理
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1230049
引言
据中国报告网统计,2018年我国畜牧业总产值为28697.4亿元,猪、牛、羊等主要畜产品产量分别达到5404万t、644万t和475万t。在农业现代化建设背景下,我国畜牧业传统粗犷式发展模式已呈现出不适用性,基于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生态畜牧业转型,可有效实现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的兼顾。
1 生态畜牧业的概念与特点分析
生态畜牧业以生态位、食物链、物质循环、物质共生原理作为理论基础,将畜牧业发展作为主线,配合运用种植业、林业、渔业等系统工程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致力于实现集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现代化畜牧业发展体系。生态畜牧业具有以下4项基本特点:整合性,构建集畜牧业、种植业、林业、渔业等产业结构于一体的系统性工程体系,贯彻落实环保性、高效性原则,实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兼顾;关联性,在该系统工程体系内部的各生产环节、产业要素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平衡性,系统工程体系内部依据食物链形式建设,形成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网络,其中发生的同化、异化作用趋于平衡;效益性,在系统内部的网络结构体系中,既能够实现产品质量与经济价值的同步提升,也能够实现污染、废弃产物的有效减少,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兼顾[1]。
2 生态畜牧业的创新发展战略探讨
2.1 统筹协调畜牧业发展布局,推行标准生产模式
2.1.1 合理规划布局
相关管理部门应合理编制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遵循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创新畜牧业发展内涵,综合考量区域范围内的环境承载力指标,以此设计动物品种、养殖规模、引进数量等细则,贯彻种植与养殖结合、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思路。在此过程中,管理部门应统筹协调区域布局,明确掌握所在区域的资源禀赋优势与生产规律,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进行养殖规模、动物品种的规划,推动农户由散养模式逐渐过渡到中小型养殖场,进一步借助资源整合实现规模化养殖产业建设,淘汰落后生产方式,实现畜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
2.1.2 建设示范基地
在统筹协调区域布局的基础上,还需加强示范性养殖产业的建设活动,基于安全生产与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示范产业基地,完善畜牧良种选取、养殖设施管理、生产规范、防疫与污染无害化等制度的建设,利用制度的约束力起到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引导与管理作用。在此基础上,合理调配资金、资源,开展示范产业基地的推广活动,大力引进优良品种、新型养殖技术与先进养殖设备,实现畜牧养殖的高效化、绿色化生产,并将生态环保指标纳入到示范基地考核评价机制中,更好地推进绿色发展理念的渗透,实现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的量产化建设[2]。
2.2 大力推广现代化养殖技术,增加产业附加价值
2.2.1 引入新型技术
管理部门应加快现代养殖技术手段的引进速度,推广清洁的畜牧业生产工艺成果,建立“畜-沼-果”生态养殖新模式。畜牧业清洁生产新工艺应用的成功关键,在于抓好4个方面的技术环节:建设无公害饲草饲料基地;饲料及饲料清洁生产技术;固液分离和干清粪技术;沼气发酵技术。利用畜禽粪污进行沼气和沼气肥生产,合理地循环利用物质和能量,解决燃料、肥料、饲料矛盾,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牧业全面、持续、良性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2.2.2 增加附加价值
在推广新型养殖技术的基础上,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经营理念的转型,管理部门应当拓宽原有畜牧产品的销售市场,由省内拓展至全国与海外领域,利用其绿色生产、有机产品经营特点打响品牌口碑,基于生态环保原则打破贸易绿色壁垒,增强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产品附加价值。在推广规模化养殖模式的同时,还应当因地制宜地推进养殖小区的建设,开辟“委托养殖-养殖小区养殖”的新模式,既有助于加快养殖产业发展,还能够帶动不同区域范围内的群众实现增收致富,更好地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政策要求。
2.3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落实质量检查工作
2.3.1 质量安全检查工作
相关管理部门应大力开展饲料、兽药等畜牧养殖业投入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与兽药生产、销售企业建立密切沟通关系,指导养殖场做好兽药用药档案、养殖管理档案的记录工作,严禁使用原料药、违禁药等情况的发生,并针对使用劣质饲料、假冒伪劣兽药等行为予以通报、查处。同时,应健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制度的建设,依据当地畜牧业发展水平建立检测指标、明确划分检测范围,并安排工作人员定期检查检测仪器的运行状况、做到及时维护更新,利用畜禽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进行动物检疫的管理,选取耳标放置在动物指定位置,确保质检与检疫工作的贯彻落实。
2.3.2 落实主体责任
管理部门还应当完善产地检疫制度、主体安全责任制的建设工作,保障乡镇村的产地检疫覆盖率达到100%、定点屠宰场检疫率达到100%,做好产品质量抽检管理,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围绕动物产品的生产、加工制作、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督管理,明确落实各环节主体的安全责任,从源头实现安全生产,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畜禽产品安全管理电子档案,依托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迅速定位到相关责任人并进行追责,以此保障畜禽产品在生产、流通等环节的质量安全,保障生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