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典型乡村建设策略的耦合性分析以广东省韶关市冲下村为例

2019-01-19罗海智赵晓铭王靖玮周锦秀王凌

农业与技术 2019年24期
关键词:村庄耦合村民

罗海智 赵晓铭 王靖玮 周锦秀 王凌

摘 要:

冲下村和当前国内很多乡村一样,在产业、区位、景区景观、民俗文化等方面缺乏特色,属于当代中国的典型乡村。当下,这类典型乡村在建设过程中均遇到了找不到突破口、找不出发展点等问题。本文以韶关冲下村为例,由点及面,归纳出典型乡村的特性,提出5点普适化发展策略,并寻求各独立发展策略间的耦合关系,最终提出典型乡村多元耦合式发展方略,为当代中国典型乡村的发展提供系统性、可行性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典型乡村;发展策略;耦合关系;系统性;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1230017

1 村庄情况简介

冲下村是龙归镇管辖的行政村,北与社主村相邻,西与留村接壤,村委会所驻地离国道323线和京珠高速公路1km左右,境内有龙归河、社主河流经而过,水陆交通较为便利。

冲下村由7个自然村组成,全村人口2503人,总户数432户,现有耕地面积80hm2,其中水田面积63hm2,旱地面积16hm2,林地面积超过266hm2。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作物主要有水稻、黑皮蔗、优质蔬菜等。由于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劳务收入也是该村村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许多村民在附近就近务工。

村庄基础建设总体上较为落后,村民参与感不强,居民生活便利程度不高,村内仅一间小型卫生站,站内设施较简陋;村内除麻将馆外没有发现其他娱乐设施;村内无小学幼儿园,孩童需要到相邻的社主村或龙归镇镇区上学;村内没有成规模的企业或产业,酒厂等均为村民自家以作坊形式生产,也基本只对村内销售。

村庄居住环境良好,大多数居民都搬入了水泥多层小洋房,据调查尚住在祠堂旁老旧房屋的村民未来也将搬入水泥房中,但由于村民审美不一,各新房立面铺装形式多样,风格不统一;部分村民院落紧贴道路红线,不利于未来道路的扩宽;部分村民房屋间距过小,有的甚至不足10cm,典型的“握手楼”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内部卫生方面,由于现状基础设施的缺失与长效机制尚未形成,村庄内部的卫生环境较差。村内虽有垃圾收集点,但在村庄道路附近还堆放有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使得村庄风貌显得较为杂乱。

物质文化层面,村庄对传统历史建筑文化的保护不足,村内祠堂众多,但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部分祠堂甚至只留下门楼与牌匾。民俗文化方面祠堂祭拜、在祠堂内红白喜事聚餐等非物质文化活动难以对旅客推广。

综合上述,冲下村在人居环境、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文化发展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和国内大多数缺乏特色的村庄相似,可作为我国当代典型乡村的代表。

2 典型乡村发展策略研究

通过对以冲下村为例的中国典型乡村现状进行归纳分析,结合冲下村现状,现对当代我国典型乡村的发展提出如下5点发展策略。

2.1 共商共建共享,村民多维度参与

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反映出国家对于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的坚定目标。然而在“乡政村治”治理模式下,乡村规划的方向及目标很容易被政策化、功绩化、技术化。从上到下各级政府决策者的意见成为了村庄建设的指导依据。乡村规划遵从某种“意志”,按照某种“流程”被“创造”出来[1]。这导致村民往往只能被动接受规划方案,而不是参与方案的研讨与实施。

村民多维度的参与不单单是指参与到实际建设中,还包括策略制定、方案研讨、思想认同以及成果共享,即从动手建造到思想认同最后到共享成果的多维参与模式。

据调研,韶关冲下村在规划建设前已召集村民代表共商,在建设过程中也调动村民积极开展共建。但在走访过程中,笔者发现村民主人翁意识与共享理念尚未形成,一部分村民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在乡村建设中的地位,面对部分涉及自身福祉的问题不敢或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另外,在调研中村民也提出了部分片区收集了自来水的钱款却长时间没有通水、部分待硬化道路开挖后长时间未动工等质疑,这不利于村民共享村庄建设的成果。

针对此,除了应当培养村民的参与意识与主人翁意识,还应当扩宽村民反映的渠道,鼓励村民全程多维度参与乡村发展。政府部门在乡村改造的过程中也要转变思路,多与村民代表进行协商,切实改善村民生活,而不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

综合上述,调动村民从多维度参与乡村建设,需要从政府、方案制定者、村民自身等多维度出发,制定村民多维参与的乡村建设方案,方为行之有效的村民参与模式。

2.2 瞄准创业团体,吸纳创新型血液

从我国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一个地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它的人才。创新人才创新创业可以为该地区提供较多的工作岗位,带来新理念与新思想,进而分担政府职能,推动供给侧改革实现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在我国,社会创业解决乡村经济发展中贫困等社会问题领域的研究还基本上处于萌芽阶段[2]。

韶关冲下村村内尚无已成规模的公司或企业,但相比其他乡村年轻劳动力流失相对较少,大部分均在周边村镇打工。因此冲下村引入创业团体可以吸引本村年轻劳动力回村发展,共同建设本村,同时也能依靠创业团体的未来发展反哺村庄经济。

创新创业团体不一定单指企业,还包括在读大学生等创新团体,例如,冲下村作为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的基地之一,可以收集到大量大学生的创新策略,对冲下村建设提供积极帮助。

在创业团体的引入方面,由于城市创业成本高,部分产业已接近饱和,中小型企业或新兴企业难以立足发展,因此可以考虑在村内搭建“创客空间”等扶助创新创业平台供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小微企业发展。村政府可以与创新企业或毕业大学生签订合约,以较低的租金租借平台供新企业发展,吸引创业团体在村内驻点创业,对业绩较好的驻村企业给予一定扶持與奖励,待企业成熟后按照合约内容对村庄进行反哺。

创新团体的引入与农村发展可以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各取所需。农村可以给予创业者更加广阔的资源与更多待发掘的市场;创业者可以带给农村新的发展理念以及经济上的反哺。而在政府层面上,企业可以分担政府职能,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政府也可以通过政策制定促进企业在乡发展。

综合上述,建造创业平台,联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创业者与乡村发展社会进步的多元耦合体系,有利于像冲下村这样的村落凝聚人才与劳动力,实现村庄发展。

2.3 激活周边资源,形成多村共同体

由于冲下村3面环水,与北侧社主村仅依靠社主桥相连,与南侧龙归镇区仅X318县道与S253省道相连。加之跨河桥梁普遍狭窄,S253省道与冲下村人口聚集区相距较远,导致冲下村的周边资源利用情况与周边联系相对较弱。

要想激活周边资源,需要打破地理上的隔离。未来应当适当扩宽社主桥宽度与承重能力,加大与周边城镇的联系,并把握好本村的特色与在共同体内的地位。如:龙归粮仓未来将打造成为乡村振兴培训中心,进行乡村振兴文化展示、乡建经验交流学习及乡建技术培训的场所。

综合上述,中国当代典型乡村在激活周边资源时,要打破地理上的隔绝,要发掘自身独特元素、找准自身地位,依托村庄优势对自身品牌进行打造,方能激活周边,形成村村联动的多村协调发展共同体。

2.4 实践艺术乡建,大地艺术进乡村

我国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部分民族的传统民俗已经流失。冲下村与我国当代典型乡村一样,村庄民俗特色不突出或群众参与度、接受度不高,知名度与文创品牌影响力低,可通过艺术乡建打造村庄艺术品牌。

通过艺术节提升村庄文化影响力、品牌认可度的案例有很多。在日本有“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将大地艺术植入一个地处偏僻的小村庄,为当地打响了艺术品牌,实现村民增支创收;而在中国,大地艺术节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我国首个大地艺术项目——桐庐大地艺术节于2019年6月才启动。

在此之前,以王刚为代表的艺术家团队在新疆木垒县、河南郑州等地进行了大地艺术的探索,对当地村民生活、经济发展、地区影响力均带来了积极影响。

综合上述,以冲下村为代表的国内村落可将大地艺术融入到乡村建设中,扩大地区影响力、打造文创旅游品牌,进而促进村庄经济社会发展。将艺术融入乡村建设,可以激活美好乡村的建设,让乡村充满艺术和活力,无论是在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能够促进其可持续发展[3]。

2.5 面向多元人群,打造多龄层片区

在我国,随着我国居民的老龄化,老年人口在旅游人口中的占比逐年提高,全国老龄委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老龄旅游人口占旅游总人数的19.73%。因此,在旅游建设中老年人对旅游环境的需求也不容忽视。调查研究显示,年轻人更喜欢刺激、活泼的旅游形式,而老年人则更偏向安静、康养的旅游形式。

当代中国典型乡村的居民点布局与冲下村相似,由数个自然村组合而成,这导致村庄会依照自然村分布分为数个聚居区。可依靠聚居区打造分层旅游,提升旅游的人口粘性。

综合上述,根据年龄层进行小旅游区打造,能满足家庭出游人群的多样化需求,提升旅游区可玩性、普适性,进而吸引游客。充分挖掘各区块的特点,有利于进一步拟合面向群体的需求。

3 寻求需求耦合关系,提升发展策略系统性可行性

上文提出的发展策略看似自成一体,实则相辅相成,单个完成每一个发展策略都需要大量的资源,为保证各策略的可行性,除了提出发展策略,还需寻求各发展战略间的需求耦合关系,方可形成系统的、可行的村庄发展策略。通过提炼,笔者发现以上5点策略与村庄创新乡村发展、美丽村庄建设方面存在需求耦合关系,可形成联动发展共同体,相辅相成,提升各策略发展的可行性。下文将分析各耦合策略的联动提升方案。

3.1 寻求多村联合发展需求的耦合性

当前各乡村均有发展产业、寻求内外联动的需求。因此打破与周边其他村落的地理隔离,主动寻求与其他乡村的联系是寻求多村联合发展需求耦合性的需求。

3.2村庄发展与创新创业的耦合关系

需求耦合关系上,各年龄层旅游者的需求都是愉悦身心,村庄的需求是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创新创业者的需求则是获得商机、企业发展。因此,可以形成以“创客空间”为轴心的良性循环发展理念。

在以上需求耦合关系中,创业者可以得到村庄的机遇与资源帮助,帮助新兴企业规避城市大企业的竞争更好发展,乡村可以得到创新公司提供的工作岗位、创新产品,在企业得到发展后还可得到经济反哺;大学生等创新团体需要实践基地供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而村庄的建设也需要大学生创新群体的意见。因此,通过政策支持等创新创业激励机制驱动乡村创新产业,以“创客空间”为轴心的发展理念是可行的。

而在吸纳创新小微企业入驻“创客空间”时也需要考虑企业类别与乡村产业、乡村未来发展的耦合关系。

旅游人口需要较为良好的村庄环境与舒适便利的服务。因此可鼓励驻村新企业发展服务业、绿色农业等产业,既服务游人也建设村庄;而村庄需给予新企业较好的政策支持,促进其发展以带来更好的服务;最终,村庄通过旅游业与企业反哺实现增收,进一步加强驻村企业的扶持力度,实现良性循环,各取所需。

此外,在具备一定条件后也可适当引入能改善居民生活方式的高新企业,促进乡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因此,需求耦合关系上,可以形成村庄给予创新创业人才支持与平台,创新创业平台提供发展理念,投入乡村建设,反哺乡村经济,促使乡村经济发展,并吸引更多新兴企业与游客。

综合上述,以“创客空间”为轴心的需求耦合发展方略具備极强的可行性,能促进村庄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3.3村庄建设与艺术乡建的耦合性分析

当前村庄建设发展遇到的阻碍主要是资金不足、乡村特色不明显、村民参与程度不高、村内劳动力不足,因此,发掘特色,寻求村庄建设耦合性也是乡村发展的重要一环。

村庄建设耦合方面,村庄村民与旅游人口的需求均包含环境整洁,人居提升;大地艺术进乡村在进行村容村貌总体提升的同时可作为村庄特色之一;公众参与可提升主人翁意识,打造美丽乡村;而乡村则需要资金、劳动力对其进行建设。简而言之,美丽乡村的建设最为有效的就是让村民参与,让村民通过自己劳动提升自己居住环境的过程。而大地艺术对劳动力的需求正是驱动这一良性循环的轴心。

在艺术乡建的过程中,增加艺术品的互动性、格调性可一定程度起到美化村容村貌的作用;村容村貌的美化与创新元素、艺术元素的融合有利于美丽乡村的建设;而美丽乡村的建设可让村民共享乡村发展的成果,使其发扬主人翁精神,作為一大特色吸引游人消费观光,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使村民进一步投入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形成乡村越建越美,村庄越来越富的良性循环。

而通过案例分析也不难发现,大地艺术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已在逐渐具备影响力,大地艺术进乡村大有可为。

综合上述,冲下村等当代中国典型乡村可依靠大地艺术作为一大特色,吸引游人,寻求艺术乡建、游人审美的耦合性,实现以“大地艺术”为轴心的良性循环。

乡村建设本质是为村民谋幸福,为村庄谋发展。村民的参与、创新血液的注入、周边的激活、乡村品牌的打造对美丽乡村的建设都有推动作用,值得特色产业较少、民俗文化不太突出的当代中国典型村落学习与借鉴。

而乡村的发展不单单是碎片化的理念与策略,还应当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的考量。“典型乡村多元耦合式发展方略”有利于寻求各发展战略的耦合关系有利于紧密结合各发展战略,实现环环相扣的发展链条,进而实现村庄发展的良性循环,进一步促进村庄的发展与美丽乡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丁奇, 和培. 乡村规划治理中的“思行共参”模式初探——以青海土关村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19(6):63-69.

[2]鲍春雷. 中国青年创业现状报告——青年创业跟踪调查与分析[J].中国劳动,2017 (5) : 48-54.

[3]林卓.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模式研究[J]. 公共艺术, 2018, 56(05):98-105.

作者简介:

罗海智(1998-),男,本科。研究方向:城乡规划。

王凌(1975-),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城市设计、城市更新。

猜你喜欢

村庄耦合村民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我的小村庄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
求解奇异摄动Volterra积分微分方程的LDG-CFEM耦合方法
村庄
非线性耦合KdV方程组的精确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