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微课,促学生科学探究顺利进行

2019-01-19山东省邹平市黛溪小学张翠莲

天津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微课科学探究

■山东省邹平市黛溪小学 张翠莲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课标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发现和提出生活实际中的简单科学问题,并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予以解决,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学习与同伴的交流、交往与合作。

但是,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经常存在因实验材料和观察对象短缺、课上实验时间长无法完成探究任务、课后学生探究缺少指导等问题,影响了探究效率和探究效果,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打击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当下飞速发展的微课、智慧课堂等信息技术可以帮助解决其中的一部分问题。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已成为我们解决教学难题的重要手段。其中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契合了网络时代的个性化学习、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等需求,成为科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重要的辅助手段。微课可以把科学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或是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学活动,利用有声有色的视频资源、图文并茂和动静结合的图文资源等表现出来,调动起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科学的殿堂。

一、利用微课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

微课的表现形式相比以往单纯的视频资源、静态的图文资源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在科学课上,微课可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并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励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并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到科学课,他们还不了解科学到底学什么、做什么,这个阶段,良好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引领他们形成对待科学课的正确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将会影响到他们后续的科学学习。例如三年级《科学》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时,截取“乌鸦喝水”的动画视频加上文字做成微课,画面同时出现“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乌鸦将石子放到瓶子里后就能喝到水了呢?”等问题,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形象直观的动画非常感兴趣,在几分钟的微课所展示的具体活动过程中,他们能从中提取知识,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水、石头能占据空间,空气能不能占据空间呢?怎样证明空气能占据空间呢?学生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在学生产生了探究欲望和问题后,还可以用下一个小微课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潜水艇的上浮下沉的情形演示:空气进入压载舱,水就被挤出来了,空气被排出来,水就进入了压载舱。演示告诉学生“空气能够占据空间”,这只是我们看到的,科学是用事实说话的,怎样用实验证实这一现象呢?这一案例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空气能够占据空间的科学实验探究。

形象的微课在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探究态度:在科学中,用证据证明现象背后的本质和事实,并不是用一个实验、一次实验就能验证的,必须构建一个证据系统,用多个证据来证明。

二、利用微课提供大量的课程资源

微课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多的主动权。微课以知识点为核心,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整合微课件、微视频、微教案、微习题等为学生提供可供学习的大量的课程资源,它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比较完整,能够辅助学生完成科学探究活动。

(一)微课可以用较短时间提供科学教学中长时间才能完成观察实验过程的资源

在很多科学课堂上,有些科学实验用时较长、现象不明显,有些实验过程复杂,有时演示实验失败等原因占用较多的课上时间,从而导致在课上完不成学习任务造成拖堂等情况,这是一直困扰大多数科学教师的问题。例如:五年级《科学》上册“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一课中“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活动,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内,物体影子在阳光下的变化不是很明显,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形象直观地观察到影子方向和长度的变化。微课可以将需要长时间完成的任务在几分钟内展示出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通过多次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情况,将其制成微课,然后以此为观察目标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切身感受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及其规律。

(二)利用微课提供课上无法进行的观察实验活动资源

我们使用的科学教材虽然照顾到了各地的实际情况,但有时还是会出现当地没有课本所提供的观察对象,或课堂上无法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等一些问题。虽然我们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们完全可以改用当地的一些资源带领学生进行探究,但是,学生看到了科学教材中提供的一些观察对象,他们就会好奇,就想了解和知道是什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强调,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基于这一基本理念,教师可以用微课解决这一问题,以三年级科学《水生植物》一课为例:在我国的北部和西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生植物的种类较少,学生见到水生植物的机会也比较少。课本上提供了水花生、浮萍、金鱼藻和水葫芦四种水生植物,学生相对陌生。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搜集一些关于这几种水生植物视频、图片和文字资料,制作成微课,与学生一起观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进行观察的欲望。

有些观察实验活动,在科学课上有时是无法进行的,例如四年级上册《科学》“风向和风速”“云的观测”两课中,上课时的天气情况不可能会和观察内容相一致,当时的天气情况也无法展现13个风级情况和各种云的类型。同样,我们可以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制作成为微课,用较短的时间展现出不同的天气状态,给予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然而我们应告诉学生,这只是通过资料感知到,要想看到真实的现象,还需要长期地观察、记录和分析。在微课资料的引领下,学生们自然会兴致勃勃地完成后续的观察研究活动。这种真实、具体、典型案例化的情景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完整的学习支架,学生易产生思维迁移,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得到激发。

三、利用微课指导学生课后科学探究活动

要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去做科学,也就是去实践,去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单靠课堂上的时间和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进行课外探究观察活动。他们的课后探究活动是分散的,情况各不相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无法做到一对一面对面指导。作为科学教师应该注重指导学生课后进行的各种各样的观察探究活动,并依据这些活动开展的情况帮助学生获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真正做到科学、实事求是地反映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物质世界变化的规律性,并且指导学生在进一步的实践探究过程中不断形成和深化完善对自然事物的认识。教师可以针对某一个主题,用微课将共性的问题、指导方法和意见发送到班级群等网络交流平台,供学生参考。因为对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课外对知识点、观察点的个性化学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的应用。

例如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单元的学习内容,实际在课堂上能进行的观察活动和学习内容是十分有限的,课本上的内容只是一个指引活动,因为对于宇宙,学生有太多的问题要了解和解决,有可能会成为学生一生的追求。作为学生科学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可以将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做成结构图,结合视频、文字等资料做成一系列的微课组合,发送到网络平台,供学生参考。综上所述,微课具有内容精简、资源多样和使用方便等众多优点,可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促进科学探究的顺利进行,大大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效率,从而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但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微课当作主要的教学手段,更不能用微课代替学生的实验操作,代替学生亲身的体验活动。我们科学教师可以巧用微课,发挥微课功能,指导学生解决科学探究中的疑难问题,提高科学探究效率,扩大探究范围,增长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探究技能,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微课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