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019-01-19王彦路朱雯王守华

天津教育 2019年28期
关键词:个性化文本课文

王彦路 朱雯 王守华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恒源草寺小学,山东 德州 251500)

一、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和个性感受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由于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上的差异,导致面对同一篇文章产会生出不同的理解和情感,反应具有个性化。阅读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解读文本,还要基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在理解文字的过程中实现个性的张扬,思维的创新。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受和体验,摒弃“统一答案”对学生思维的限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个性化阅读能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与信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有效阅读。相比以往的硬性规定阅读,个性化阅读更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增强阅读体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析疑、解疑和答疑能力,学生不仅能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能对自身的价值定位形成清晰的概念。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进行阅读,既增长了文化知识、丰富了文化底蕴,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技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效率,促使教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创设多样化阅读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多彩的阅读情境容易使学生找到阅读的存在感,阅读兴趣自然萌生,学习热情瞬间高涨。它能引发学生情感与生活的共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起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因素,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方法机械单一,“满堂灌”与填鸭式教学方式,极大挫伤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因此,为了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特征,激发学生阅读激情,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运用多种阅读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很有必要。常见的有效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教学法、启发诱导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阅读与朗诵比赛法等。教师根据不同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深刻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课前预习,独立质疑,营造自主阅读氛围

主动学习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首要目标。小学生好奇心强但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首先要重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结合导读提升学生预习的效率,学生在读课文时围绕导语进行预习,在进行深入理解阅读时,学生可以对不理解的语句进行标记,并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合理质疑和探究。学生自己通过自行查阅资料解答问题,可以为学生知识层面的深入延伸做好铺垫,有利于课堂形成良好的听课氛围,提高课堂阅读教学学习效率。

四、根据文本内涵,创设真实的阅读语境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本,都是作者通过自己的语言叙述事件,描写景物,表达情感。对于小学生来说,静态的文字叙述很难让学生很快地接受,这时,就需要借助其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辅助,为学生创设丰富、生动形象、具体的语言环境,平衡课文背景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从而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顺利沟通,达到情感共鸣。在阅读中,如何让学生准确地体悟文本内涵,与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呢?我认为,创设真实的阅读语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首送别诗时,如果不能结合时代背景,学生很容易将这首诗给予“离伤”的情感定位,然而其实整首诗的基调并非如此。李孟离别在开元盛世,又值烟花三月,春意景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将是繁花似锦。而扬州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所以李白的诗也应该是充满了畅想和浪漫。于是,我便设计了在黄鹤楼上,李孟两位诗人登高望远,畅谈理想的情境,从而让学生能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理解。因此,想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准确地理解文本内涵,教师就必须巧妙地利用教学语境,拉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亲身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和情感,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五、多读感悟,品味语言,读写结合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读是一项基本技能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准备,在阅读过程中,使学生通过多读对文章进行系统而深层的理解,实现对文本情感的感悟与升华。使学生通过阅读,与作者交流,与书中人物进行交流,亲近课文并与其进行对话。如《爬山虎的脚》学习时,首先要整体感知课文,按照其写作顺序进行课文的阅读与剖析,由整体到细节再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多角度分析问题、重视观察事物顺序的思维模式。《爬山虎的脚》在进行教学时,注要是利用爬山虎的叶子特点特性、突出描写爬山虎脚的样子、介绍其他向上爬的状态与方式。从这三个角度,使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的想法。了解作者的仔细观察,精准用词。根据品读作者生动、准确的语言,感受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俗语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学时要重视有机结合读与写,引导学生用铅笔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随时写下自己的体会,使学生阅读的效果更扎实牢固。

六、师生合作学习,刨设充满活力的语境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绝不能“越俎代庖”,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在课堂教学中,太多的框架不仅不能良好地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甚至会引发学生的反感情绪,和教师“反着干”,导致学习质量差,教学效果低。这就要求我们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变“管”为“放”,还课堂给学生,还课堂以活力。我们的课堂教学强调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小学生自主阅读又困难重重,这时师生合作学习就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合作阅读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帮助者,即便是在提倡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下,依然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我尝试使用“自学——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自学、自读、自悟中进行初步学习。自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展示主体地位,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师生之间多向交流,深化提高对文本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发挥主导作用,体现了现代社会信息共享的要求。学生从自学到合作,在师生共同创设的情境中,不仅课堂教学氛围活跃,情境生动,更能让学生产生真实的自我感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得到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新能力的提升。

七、设置课外阅读监督机制,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教师要提高学生语言文化综合素养,就不能将阅读的内容局限于教材课本,而要利用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其知识储备。教师在尊重与了解学生个体的阅读差异性基础上,为不同学生制定针对性的阅读计划,并合理帮其进行阅读规划。通过图书馆资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渠道,通过组织定期的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探讨。

利用班级图书角的构建,将学生、教师闲置书籍资源放置在此处,便于学生之间的阅读与借阅,增强课余生活的书香气,形成浓郁的班级阅读氛围,以此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争取家长的支持,设置“家校”阅读计划,制定一个阅读记录本,要求学生每天把阅读的内容题目记录好,家长要认真监督并签字,在这个过程中,要跟家长沟通好,家长要对孩子负责。

总之,阅读作为“听、说、读、写”四大要素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环节,不仅直接影响学生识字和写作,还可以带动课堂的听、说教学,而且对于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意义非常。只有准确抓住阅渎这一重要的教学组成,才能有效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猜你喜欢

个性化文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背课文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