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协同 精准润泽 导航生涯发展
——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与创新
2019-01-19
(天津红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天津 30013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明确指出了教育工作“六个下功夫”工作重点。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三因、三遵循”、“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方法论。明确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系列重要要求一脉相承,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工作和思政工作的根本遵循和纲领性要求,要融为一体学懂弄通、融为一体贯彻落实,新时代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就是,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全面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实、落实、再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多年来,作为首批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的天津市红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始终坚持“服务发展,就业导向”,确立了规划引领、创新模式、制订章程、提高效能的办学育人管理机制,形成了“整体联动、全程育人、优质就业、持续发展”的学生管理特色及长效机制。
一、遵循规律,“教”在精心、“育”在精准、“管”在精细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建立党委领导,责任明确,分级负责的学生管理组织机构。形成了校长、管理处室、系部、年级、班级“五纵”协同,学校、企业、社区、家长、学生自主管理“五横”配合,“纵横交叉,网格管理”的学生管理组织保障体系,结合教学诊改试点工作,形成动态改进、持续螺旋提升的管理循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进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格教育、文化与技能教育、社会实践各个环节,统筹规划、多源协同、精准润泽、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出彩人生奠基。历经多年的实践,形成了12641育人模式。即一个主题:服务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二个阵地:构建学校和合作企业双主体。六项内容:基于提高自觉意识的养成教育;基于提高自省意识的主题教育;基于提高自信意识的竞赛活动;基于提高自悟意识的实践活动;基于提高自立能力的职业素养教育;基于提高自主能力的管理模式。四个步骤:了解、体会、接受、融入。达成一个目标: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打造了“多源协同,精准润泽”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
(一)标准先行、全员协同、落小落细、落准落实
学校对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标准,为学生发展制订了《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标准》,将十四个指标中的九个指标作为底线要求、五个指标作为顶线标准,让学生发展要求与标准体现对接国际化要求,并贯穿在教育教学之中。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设置专业建设与诊改咨询工作组、行业专家工作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工匠导师助教组,将优秀产业文化和企业文化通过校企合作同向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发理实一体化训练项目、共同编撰活页学案、共用人力资源等方式,有机融通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党政工团、学生会及企业、社区、家长合力构建学生发展共同体,建立“家长职业生涯访谈”、“优秀家长报告会”等教育渠道,着力打造班墨文化宣讲团、“小工匠师”社团、优秀毕业生宣讲团等学生自我教育团队,让学生的身边人说身边事。建立“四选、四比”的合作企业筛选机制。“四选”即选资质、选环境、选保障、选工匠,“四比”即比企业在行业美誉度及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比技术先进性、比工匠团队职业道德及执教力、比产教融合投入水平。通过“四选、四比”选取优秀企业深化产教融合,为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保障性条件。
(二)校企协同、生涯导航、导向导点、导位导心
为了促进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素养培养相融合,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精神,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引领,制订了《“职业生涯导航课程”实施方案》,通过导向、导点、导位、导心解决好职业生涯中的明确职业方向、职业目标、职业定位、职业理想问题。以持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以国际化视野提升学校文化品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食粮提升学校文化内涵,以信息化为载体提升学校文化传播力,倾心构筑品味学校。学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血脉,建设了高水平学生文化体验活动场所,坚持“5S”管理和“传统文化走进哲学课堂”等教育活动。采取了听先辈哲言、看模范榜样、问企业宗旨、思产业发展、训工匠素养、行社会实践的多元融合方法,让学生多面感悟中华民族精神,夯实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思想基础。采取“目标导航,项目管理,自我组织,展示特长,丰富多样,全面提升”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真、善、美、实的氛围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为全校所有班级配置了具备多媒体功能的电子班牌,班级文化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学生志愿者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百花竞艳,丰满多彩,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靓丽风景线。
(三)把握主线、思想教育、教实教活、教懂教透
学校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主线,不断改进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政治教学硬件保障上,建设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学生活动和教学场所。全面推进思想政治课程的深化改革,在使用规划教材的前提下,将思想政治课教学划分为基础与原理模块、实践与方法论模块,促进“传统文化”的融入和“跨学科”的多源融合,以达到让学生们将思想政治课内容融于心、践于行的根本目的。同时,从教学总目标出发,聚焦每个章节,在教学案例研发、教学方法改革、信息技术应用等环节,吸纳一批具备文化素养且拥有学术威望和工匠技艺的教师,加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不断建设好、巩固好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上我们尝试跨学科知识的融入,如:用数学思维学政治经济学,用真实案例探讨专业领域的法律意识,等等。此外,我们还以现代观点重新解读经典,不仅助益于思想政治课理论和实践教学,也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课教法上,运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原则,构建哲学情境,营造思辨氛围,扬善启思,让学生在求索释惑的迫切需求中自主探求哲学智慧,领悟哲学本源。应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原则,质疑解惑,由传统文化或经典案例引入,学生们在看故事、析案例的过程中体味哲理,分析哲理,教师适时引导并加入跨学科教学,使学生了解哲学蕴含在所有的学科中,将原理落实到实践应用,由学生自主、自觉地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的学习由书本走向了社会实际生活,使他们的认识成为一个整体。
在教学技术应用上,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技术链接与融合,增强时代感、亲和力、吸引力,让思想政治教育可感可触,从而“立”起来、“活”起来、“实”起来。
(四)诊断改进、质量评价、建全建长、建宽建广
学校作为全国中职诊改工作试点学校,建立了学生管理工作规划链、目标链、标准链和执行链。以全程评价促提升,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整体评价协同体系。思想政治工作整体工作评价采取校内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校内评价以访谈、问卷等多形式充分体现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第三方评价由相关企业、社区代表及学生家长代表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坚持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依据高尚的道理、科学的思维、生活的兴趣、工匠的技艺、康健的身体和服务社会的精神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要求,制定学生发展质量标准,在实习企业中开设《职业素质教育与训导》课,实施分级制考查方法,凸出过程质量管理监控与形成过程性评价。
二、立体鲜活,“立”在机制、“鲜”在特色、“活”在创新
(一)强化执行、溯源溯责、自主管理、重在自律
坚持以思想引领,党建带动,推动学校学生管理的各项工作上水平,强化“领先、一流”的标准和目标,以管理模式创新为抓手,服务学生生涯发展。通过ECRS分析,调整了部分处室的职责,加强了学生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部门的功能,建立了更加完善和顺畅的工作流程体系。建立执行链,明确执行责任。按照PDCA循环,对计划-执行-检查-行动等过程质量进行质量分析,形成自我诊断“8字螺旋”。建立校、系、班三级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定期开展学生干部课表化培训,发挥学生会、团委、纪委会、5S管理督查员的作用,形成学生自主发展的良好态势。开发了以“我与自己”、“我与规则”、“我与团队”、“我与专业”、“我与职业”、“我与社会”多元职业素养养成导航活动课程,让学生知行合一,在自我教育中认清过去的“我”,找准现在的“我”,规划未来的“我”,做好出彩的“我”。
(二)创新路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学校以管理路径创新为驱动,“因事而化”,组织优秀学生宣讲团、和四支动态志愿者服务队,不断传递正能量;“因时而进”,通过校园门户网、教室智能互动黑板、电子班牌、校园LED屏、学生自主拍摄的校园生活微电影、环保社团公众号等形成校园新媒体内容矩阵,唱响主旋律;“因势而新”,把握学生动态发展变化,行业企业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大德育工作理念,在全国首倡《中职学生文明公约》签约活动,并成为每学年开学“第一课”,让学生自我要求成为自觉,志愿服务成为常态,勤学苦练蔚然成风,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升。
(三)坚持特色、紧贴时代、紧贴生活、紧贴学生
坚持校企融合、全员育人,制订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加强学生全球胜任力培养指导意见》等,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循环促进式提升渠道”,突出职业素质培养,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在人文素养培育中,用好常规渠道,拓宽社会渠道,积极开展素质拓展活动,30多个学生集人文、科技、艺术、技能、社会等社团活动,丰富了教育的形式。推进“一系一品”建设,点面结合,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打造符合专业特色和岗位素质要求的系部文化品牌。将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从2006年起,连续12年聘请“当代活雷锋”——退休老党员、天津市劳动模范李希元同志为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在每一届新生中建立“李希元”班,润物无声,让劳模精神与职业精神相互渗透。成立“两山绿色环保社团”,积极投身到环境保护行动中。通过“学生在校一日5S管理流程”、“班级行为公约”、学生5S管理标准分级测评等精准管理,开展“班级网站”评比、“行业警句大家读”、“行业词曲大家诵”、“行业模范大家学”等贴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育,坚持班级文化建设“五原则”,即规范整洁、美观温馨、启迪激励、教育陶冶、产业特色。让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加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之中,用自己的匠心构建一个有“温度”的“家”,形成有利于每一个成员发展的平台,达到学校教育活动有特色、班级教育活动有亮点、学生自我教育活动有风采的良好效果。
三、知行合一,“知”在立德、“行”在实践、“合”在聚力
学校依托“多源协同,精准润泽”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在学生教育管理实践和模式创新中赢得累累硕果。
(一)三全育人、四方汇源、立德铸魂、塑行强能
构建了学校、家庭、相关企业、社会密切配合的育人机制,从学生的职业习惯、职业纪律入手,以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为教育重点,唤醒了学生主体意识,构建了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技能竞赛、展示汇演、数字媒体五个活动载体,搭设了学生人人可出彩、处处可出彩的人生出彩舞台。形成了“文明风采”活动全员化、项目化、佳构化、战略化、日常化的运行机制,将“文明风采”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和专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构建学校、系部、年级、班级四级活动网络,做优了德育工作,做强了技能培养,做深了社会服务,做实了学生成长。学校“小工匠师”指导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活动2000余人次;以 “李希元”班为主体组建建的养老服务队,被授予区优秀志愿服团队;“两山”绿色环保社团连续十年在市级美境行动中获奖,近三年连续获得一等奖。在2014年天津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职业生涯导航课程”实施方案》荣获一等奖。
(二)“4E”导航、普职融通、两轨迸进、共同发展
形成了职业启蒙、生涯发展教育与劳动教育协同迸进的创新性成果,采用系统论方法和工程创新思维,进行了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立足人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小学及初、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确立了启蒙(Enlighten)、体验(Experience)、拓展(Expand)、工程实践创新(EPIP)梯次递进的生涯发展导航教学体系。通过建立选拔与训练职教学生“班墨文化讲师团”、“小工匠师”制度,促进职教学生发展。在2018年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该成果荣获国家二等奖、天津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同时荣获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三)激活“双创”、传承基因、精准灌溉、以文化人
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显著,运用“五方携手、协同支撑”的协同论方法创新协同育人路径,构建全员双创教育体系,服务学生终身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路径,解决了以往传统文化教育分散在各学科体系的问题,丰富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手段。在2018年天津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双创”教育成果荣获一等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荣获二等奖。
在多源协同、精准润泽下,学生得到良好发展。学校学生在国家级竞赛中获21项,市级竞赛中获92项。学生满意度达96%以上,涌现了以2015年全国最美中职生戴立平为代表的众多优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