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阅读与人生成长∗
——2018暑期“北王南徐”经典阅读分享会侧记

2019-01-19冯展君郑经盾

图书馆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平阳县苍南苍南县

冯展君,郑经盾

(1、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6;2、温州市平阳县图书馆,浙江 平阳 325400)

2018年7月下旬,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余光先生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雁先生,联袂做客温州市平阳县和苍南县图书馆,为人们奉上了一场书香盛宴——以“经典阅读与人生成长”为主题的“‘北王南徐’经典阅读暑期分享会”。两位全民阅读推广名师以同台主题讲演、分别互动答问,以及实地指导基层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形式,从经典阅读与人生成长关系的角度,分享了“开卷经典,人生有益”的读书价值观,鼓励听众和读者通过阅读中外经典名著、佳作好书,不断提升素养、学养和教养,实现“成人—成长—成才”的同步发展目标,“让人生的理想,插上书香的翅膀”,并期待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和《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保驾护航下,平阳和苍南县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和阅读推广活动,能够继续做实做强,更上一层楼。

1 “耕读传家”的文教传统与“书香致远”的人文因缘

温州这片神奇的土地,素有“耕读传家”的优良民风和“诗书继世”的文教传统。徐教授在应邀为温州图书馆一百周年所写的纪念文章中说:“读书人往往在阅读中,对某个地名先存意于心了,然后才在往后的人生岁月中,缘及履至,进一步获得实地观感的。”诚然,因开卷“有字书”而行走“万里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融会贯通,以增长常识、知识、学识、见识及胆识,大抵是对“最是书香能致远”一语的最好诠释。

根据徐雁教授的研究,“耕读传家”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小康农家所努力追求的一种理想生活图景”,诸如“耕为本务,读可荣身”及“耕以本务,读以明教”之类的箴言,甚至进入了温州市永嘉县等地的家训,而“教子勤读和善耕的根本目的,还是要借读科考取得功名,以获得跻身于社会中、上阶层的机会。”[1]而其师兄王余光教授在题为《“全民阅读”与“诗书继世”》的《全民阅读知识导航》一书的序言中说,在汉朝以来“诗书继世”的古老传统中,“耕”是中国这个以农业文明为主体的社会的物质需要,而“读”则是“伦理道德确立和传递的最有效的方式”,但“耕读传家”的传统随着传统家庭的解体,逐步在现代社会消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推广读书,鼓励读书,希望重建家庭藏书,让书籍走入每个家庭,为儿童营造一个读书的环境。”[2]

可以说,如何让“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文教传统,在当代能够获得更丰富的人文内涵,并在民间社会得以延续,是“北王南徐”的阅读推广共识。

2008年4月16日下午,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二届图书馆史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市图书馆举行,王余光与徐雁教授等应温州市图书馆学会之邀,为当地会员做了题为《图书馆的社会阅读》及《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创意和策划》的主题报告。2014年10月12日,王余光教授又因温州市瓯海区图书馆邀请,给读者和听众做了《阅读,与经典同行》的品牌讲座。2016年11月14日,徐教授又受温州市图书馆学会的邀请,给会员们做了题为《全民阅读推广与“学习型馆员”》的专题讲座;次日,徐教授赶赴苍南县图书馆报告厅,做了题为《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选择与幸福追求》的专题讲座。在这个品牌讲座中,徐教授为听众们讲述了“阅读好书经典”与“追求幸福人生”之间的关系道理。他以翁同龢(1830-1904年)联语“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开篇,介绍了国内全民阅读情况和各地阅读民刊,并着重推介了分众、分类、分地、分级四种阅读推广方法。此次苍南之行,徐教授还把“书香”分享到了“半书房”,与读者交流了读书和藏书的心得。所谓“半书房”,坐落在苍南县灵溪镇华侨新村的一处别墅中,由21位苍南读书、藏书爱好者于2015年合伙创办,以“在半书房,读全世界”为主旨,是集社区阅读室及文化沙龙等知识传播和思想交流为一体的公益性阅读空间。这与一贯倡导“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及“读有字书,悟无字理”的“大阅读观”的徐教授的理念是一致的。

2018年4月底,徐教授再次莅临温州。他在平阳县图书馆的“会文讲坛”上,做了题为《最是书香能致远,人生唯有读书好》的阅读推广讲座。他强调,阅读中外经典名著、古今好书佳作,对于个人以至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个民族的重要意义,适读的好书有助于孩子形成温润的性格、睿智的思维,并树立高远的志向。在讲座过程中,他还向读者具体推荐了《城南旧事》《一粒珍珠的故事》《我亲爱的甜橙树》等优秀读物。

“书卷多情似故人”(于谦《观书》)。在2008—2018的十年间,王、徐两位教授因书得缘,多次在温州市、区、县图书馆,或共同、或分别地播撒了“书香种子”,最终在苍南、平阳两地终于绽放出了“‘北王南徐’经典阅读暑期分享会”的一朵灿烂夏花。

2 “经典阅读与人生成长”的坚执理念

《阅读,与经典同行》是王余光教授在平阳县与苍南县的暑期阅读分享会上开讲的题目,也是他坚定的全民阅读推广理念。在分享会上,他解析了“何为经典?”“为何阅读经典?”“要读哪些经典?”等具体问题。《最是书香能致远》是徐雁教授的分享讲题,他认为,所谓“经典”,是一份经过了时间和空间筛选后传承至今,而且还将继续传承下去的“优质精神食粮”,是人生成长和成才的“宝贵知识营养”。他在两地分享会上,分别围绕“在文学经典的书香中成人成长”和“一种家风是‘书香’”,阐述了“积财千万,无过读书”、“人贵有读书之志”及“花香何如书香远,美味怎及诗味长”等中国传统人文理念。

2.1 王余光:《阅读,与经典同行 》

“经典”,即具有深远人文内涵、影响经久不衰的书籍。王教授认为,能称得上“经典”的读物,应具备影响力、历史性和广泛性三个特质。而“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经典?”王教授认为,“如果我们中国人不尊重自己的文化,怎么能让别人来尊重中国文化?”而倡导经典阅读,最首要的理由就是为了敬畏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在王教授看来,阅读经典不仅仅是一种致敬文化的行为,其实也是一种自我素养提升的手段,对一个人的气质培育、价值选择、审美观乃至写作能力,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他推崇中国经典诗文作品的诵读,认为要达到熟读成诵的境界。为此,他分享了梁启超的经典阅读观,并结合亲身体验,讲述了他当年的博士生导师、著名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的治学风格。王教授说,虽然导师的儒雅之气并不能看见,但他在举手投足之间却能感受得到,这就是为什么面对温言和气的导师,学生都心存敬畏之意。读经典,让人变得有知识、有思考、有气质,能说会写,有益于身心发展。为此他呼吁“放下手机屏,多读经典书!”,让名著的知识与思想瓦解消费主义和平庸趣味之污染。

针对“我们如今应该读哪些经典”的问题,王教授不赞同让小孩子去背诵《论语》和什么《弟子规》,让小学生就去看《红楼梦》《水浒传》。“因为孩子小看不懂,想要理解很费劲。”王教授曾根据80种由名家或著名机构推荐的经典名著书目,梳理出我国20世纪推荐书目的八大类型:(1)“四书五经”;(2)“前四史”与《资治通鉴》;(3)先秦诸子散文;(4)其他子部书;(5)唐宋诗文;(6)其他诗文;(7)古典小说;(8)其他。[3]就此,他在分享会上也以前辈学者们的推荐书目为基础,按照学龄时段,为读者精选推荐了《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及《诗经》《论语》《史记》,共5部中国古代经典读物。

他认为,小学生应学会“精读一本书”,并达到能够诵读的程度,这本书就是《唐诗三百首》。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学生诵读唐诗,要把它内化为自己性情和气质的一部分。在初中阶段,应该熟读《古文观止》。历代古文经典作品的语言形象生动,文字言简意赅,可以通过学习、理解和借鉴,使得谈吐儒雅和作文简练,大大提升自己的“语”“文”的能力。进入高中及大学本科以后,应该尝试阅读《诗经》《论语》及《史记》,以正确认识中国历史的发展,培养自己温润敦厚的气质。

2.2 徐雁:《人生唯有读书好》

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尤其是一步一个台阶地登堂入室,逐步走进灿烂辉煌的文化殿堂?徐教授认为,除了像师兄余光教授的建议以外,其实还有一条蹊径,那就是阅读中外经典文学佳作。因为在所有读物中间,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文学作品,与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最为接近。借助文学启蒙,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们的读书、学习,“在文学经典的书香伴随下,实现在成人的过程中成长,在成长的进程中成才的目标。”

徐教授指出,所谓“阅读推广”,首要层面需要推广的是“阅读价值观”,尤其是“阅读经典名著,赏析美文佳作”的书文化情意。有了良好的阅读价值观,还需要适宜的读物。徐教授在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举行的阅读推广名家分享会上提出,社会科学类图书、人文科学类图书以及哲学类图书等这些关注人性、人道的读物,是阅读推广的重点对象;古今中外的名著佳作、经典美文更是永远推广的对象[4]。“花香何如书香远,美味怎及诗味长?”优良的读物,犹如无公害、绿色、有机的食材。一个人要做书林学海的“吃货”,首先要学会在鱼龙混杂的学海中甄别、选取“优良精神食粮”。他以“囊萤映雪”“牛角挂书”“王冕放牛”等勤勉读书的典故为例,指出“人贵有读书之志”,应该自觉地接受书香的沐浴和文韵的陶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下半场的分享会上,徐教授首先呼吁人们要珍惜当下宜人的阅读环境和便利的知识资源,“读书是福”,应当惜缘、惜时、惜福,把握当今大好时光,去读书、求知,并明理、成才。然后他呼应了王教授有关读书和作文关系的话题,分析了《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中“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道理,还结合北京、浙江等地的高考作文题目,具体讲解了“见闻—思想—感悟”的基本作文之法,以及“读为基础,想为主导,落实到写”的读、写一体化之道。

在分享到“一种家风是‘书香’”的主题时,徐教授引用《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经典著作,阐述了“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及“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等传统家教家风。他首先以孟母为教子而“三迁”以至“断织”的经典案例,讲述了一个有见识、有胆识的母亲教子成材的成功经验。善于发现一个孩子的长处,并借力打力、助推其发扬光大,正是一个好家长的天职。然后,还以王冕从贫困之家的“放牛娃”变身为名画家的故事,讲述了其在有追求、有行动的努力进取精神外,一个宽容仁爱的母亲的促成作用。可见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在回答“我们如今应该读哪些经典”时,徐教授除了赞成王教授的书目推荐意见外,他也依据学龄时段,为读者精选推荐了《城南旧事》《我亲爱的甜橙树》及《边城》《围城》《平凡的世界》5部中外经典小说。他表示,不赞同让小学生看《水浒传》,中学生就去读《红楼梦》。他认为对于“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的阅读,理智的父母与教师不妨为之减负一半,即在小学时期力求精读《西游记》,中学时代尽量熟读《三国演义》,而《水浒传》及《红楼梦》,则不妨让孩子们在更高年级,在更多一些生活经验、社会阅历和历史、文化基础之后,再去研读。实际上,每个年龄阶段根据其成长特点和成长目标,有不同的读书方法。精读一本书,把每一页认真看完,适合于训练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但用在大学生身上,反而容易削弱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徐教授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学生要实现阅读方法的转型,学会在茫茫书海中觅得与自己投缘的书,同时尝试摆脱考试、就业等外在的枷锁,培养“常识”“知识”“学识”“见识”“胆识”五个“识”的多元知识结构[4]。一个富有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的人,必定能从阅读的必然王国进入阅读的自由王国,真正享受到阅读的魅力与美好。

3 平阳、苍南两县图书馆的阅读推广行动

平阳县与苍南县都属于浙江省南部的温州市所辖,苍南原本隶属平阳,于1981年析分为平阳、苍南两县。因此,无论从历史文化因缘,还是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谓唇齿相依,情同手足。近年来,温州市致力于推行“城市书房”,打造“书香之城”,因此,以“书香平阳”、“书香苍南”为主题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也是如火如荼。

3.1 以“阅读漫平阳,书香沁人心”为抓手的平阳县图书馆阅读推广

“阅读漫平阳”,让图书馆竭力成为城乡居民的“第三空间阅读体”,即家庭空间、工作空间以外的集聚知识、艺术、品味、生活气息的“第三空间”,以引领各社会阶层、各行业、各年龄段的民众加入阅读行列,体验阅读的乐趣与益处,是平阳县图书馆的人文愿景。

在该县图书馆网站上有这么一段话:“建设海量阅读资源,构建环境舒适、时间适宜的阅读体验,面向全民开展丰富的公益阅读服务活动……努力让阅读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习惯,让阅读漫平阳,书香沁人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平阳县图书馆每年都会举办面向读者的各类讲座、展览、培训、展演等活动,已成功打造了多个全民阅读推广特色品牌。

如面向城乡居民,平阳县图书馆利用总分馆制和县、镇、社区(村)三级图书馆网络体系,开设了“会文书网”服务体系,涵盖“会文书房”“会文书吧”“流动书站”“农家书屋”“爱心书角”等五个板块。“会文书房”是平阳县首家24小时免费对市民开放的公共图书馆,构建了集办证、借阅、阅读空间、书籍资源为一体的服务平台;“会文书吧”是通过与企业、机关、学校等合作共建,融合读书和休闲为一体的阅读驿站;“流动书站”分布于县区各地,让民众可以随时随地享受阅读;“农家书屋”是图书馆推动“书香进村”的重要举措,旨在为村民送上精神文化食粮;“爱心书角”提供24小时免费开放、免费赠阅图书馆期刊、处理闲置书籍等服务。除此之外,图书馆还打造了“会文讲坛”栏目,邀请社会各界的学者、专业人士开展专题讲座,分享阅读经验。

平阳县图书馆还推出了多个“读书惠民”行动。如联合平阳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举办“书香平阳”全民阅读节,先后举行了“会文展览”“会文书海”等为百姓喜闻乐见的阅读推广活动;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走读活动,组织全民进行“爱阅快走比赛”,让“全民阅读”与“全民健身”发生互动效应;全县三级图书服务网络同步开展“让图书回家”逾期免责归还活动,接受集体预约免费上门办理读者证或开通市民卡图书借阅功能;组建志愿者服务团队,协助图书馆各部门服务广大读者,开设送书、送文化等慰问活动。

此外,面向“未成年人”进行阅读推广,是平阳县图书馆读者服务和全民阅读推广的一个业务重点。近年来,图书馆陆续开展了面向不同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的阅读推广活动。如面向小学生的诗歌创作大赛、讲故事比赛,面向中学生的作文、演讲比赛,以及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的“快乐小书房”英语绘本阅读及“英语演讲社团”活动等,还举办面向家庭的“故事妈妈”及“全家共读一本书”的评选活动等。

“从某种程度上讲,有什么样的城市阅读,我们就会获得什么样的城市文化形态。”[5]平阳县图书馆是平阳县的阅读中心,以“阅读漫平阳,书香沁人心”为抓手,持续地推动了知识文明的传递和传承,充分地让居住在这里的每位市民享受到阅读的权利,并且有效地把阅读的乐趣融入生活的每个角落。如此具有渗透性和多元化的阅读推广,有益于培育市民的阅读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增强地区的文化底蕴以及书香情怀,让阅读推广不仅仅是一种行动,更成为一地的文化形态。然而,县级图书馆由于受到资金、人力等限制,相对更高级别的图书馆来说,无论在建筑面积、藏书总量,还是在服务形式、服务效能上,都难以与之相媲。我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要求,要建立从国家到省、市、县、乡、村六级的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扩大图书馆服务网络的覆盖面。[6]自2005年,平阳县图书馆以温州市图书馆一级分馆的身份对外开放,实现了与总馆资源共享、通借通还。在此基础上,平阳县图书馆可进一步增大资源共享的力度和广度,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读班、“会文讲坛”等馆内原创性阅读品牌作为活动资源,与各级图书馆开展有效协作,与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进行合作交流,打造更具影响力的阅读活动,并在擦亮自身阅读品牌的同时,使浓浓的阅读风气“漫出”平阳,助推阅读效益的最大化。

3.2 书香飘来,飘进苍南人的智慧窗台

苍南县图书馆建立于1981年,其馆舍经过几度易址,直至2011年9月建成新馆后,才得以安定于湖滨路。该馆馆歌有辞曰:“书香飘来,飘进苍南人智慧窗台,溶入追求弄潮的血脉。信息传来,传说苍南人豪迈情怀,舒展开拓创业的风采。”自2012年起,该县图书馆在“4·23世界读书日”来临之机,设立了“苍南县读书节”,组织主办了多元、缤纷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其显著特点是,注重历史人文,注重亲子阅读,注重节庆活动。

如“苍南人文”是苍南县图书馆推出的特色馆藏资源之一,为读者整理了包括历史人文、文物古迹、苍南习俗、苍南民俗、苍南文史、苍南讲古等六大板块资料。同时,该馆负责组稿并编印的《苍南历史文化》丛刊的连续出版,首发《苍南民俗》,以及把中华传统文化故事传播到乡村文化礼堂等。去年3月,该馆还结合当地人口迁徙、民俗民风的地域特点,联合当地“知行读书会”,启动了“浙南闽语讲坛”,以传播并传承闽南语言文化。而该馆创建的“红杜鹃学堂”“玉苍讲坛”,也以分享和传播地域文化特色及传统人文知识为特色。

再如在“亲子阅读”方面,苍南县图书馆将之作为阅读推广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有关主题的讲座、故事会、读书会、亲子游戏等形式,助推“书香家庭”的构建和“学习型家长”的培育。该馆举办的“遇见春天”绘本之旅故事妈妈走进图书馆亲子绘本活动、“书香之家”评选活动、“主题悦读会”、“书香润家风”讲坛等,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去年,苍南县图书馆以“全民阅读书香苍南”为主题,开办周六亲子阅读推广故事达人公益培训班,促进更多家庭走进图书馆。

此外,苍南县图书馆还善于结合传统节庆来推广阅读,充分发挥民间文化传统中的“节庆效应”,以助力书香传统的弘扬。如举办“庆元宵,猜灯谜”活动、“母亲节,写最美三行‘情书’”——线上庆祝“母亲节”感恩活动、端午节包粽子比赛、“琅琅书声重阳节”走进八亩后村文化礼堂等。

苍南县图书馆的“命脉”与苍南县的“诞生”相连,它既是这座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也是这座城市发展的缩影。苍南县图书馆一直致力于地方文献的推广,把苍南的历史人文、文物古迹、习俗与民俗、文史与民间故事作为重点资源进行挖掘、开发,彰显了它与这个地方之间的密切关系,不仅有助于传播当地文化,而且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阅读推广模式。正如著名作家麦家在写给自己儿子的一封信说道:“读书就是回家”[7],苍南县图书馆让书香飘进苍南人的窗台,对增强市民对地区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起到了积极意义。方今正值信息时代,图书馆需要推陈出新,在传统文化上的推广更是如此。近年来,苍南县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总量成倍增加,相继开设了移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等,还构建了交互的虚拟数字图书馆系统。苍南县图书馆可以善于利用这些新科技、新媒体,例如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呈现古物、名作,或者基于线上服务平台开展阅读交流会,以创新、便民的方式,承传和活化传统文化,使阅读推广更智慧、更人性化。

总之,今年暑期,温州市平阳县和苍南县图书馆有缘请到北大王余光、南大徐雁教授联袂为两县部分听众和读者分享经典书籍阅读的心得,允值人们重视。

猜你喜欢

平阳县苍南苍南县
树的生活
阳光
苍南
浅谈高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
日子过成段子,“苍南派”和“芒果宓”把幸福喂胖
平阳县农村土地规模流转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