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职教示范区与中西部地区协作发展产教融合分析研究
2019-01-19王田范蕾
王田 范蕾
(1.天津市教育委员会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天津 300131;2.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300350)
2018年9月12 日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后,天津市委紧跟步伐,随即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会议研究通过《关于做大做强做优职业教育的八项举措》,作为天津市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八项举措”在完善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等多方面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叫响叫亮天津职教品牌。
一、示范区区域协作发展中的产教融合现状分析
(一)产教融合现状分析
天津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持续高度重视下,职业教育有了飞速的发展。近年来,天津市与教育部共建职教改革创新试验区、示范区,建成一流水平的海河教育园区,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建了首家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师双证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为本地及周边区域行业企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天津市职业院校持续推进立德树人,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坚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创设了“安教乐道·现代职教之品”经验分享活动,推进“教风、学风、考风、班风、校风”的“五风”建设。实施“一线一物一馆一中心”建设,营造丰富多彩的高品位校园环境,促进优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
2015年11月,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这是我国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也是职业教育体系内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成立,打通了职业教育实施专科层次与本科层次教育的通道,为创新探索应用技术教育与技术技能教育的融合发展夯实了基础。学校在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双元制”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形成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推进项目教学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天津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办学优势,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产业转型升级衔接,持续推进产业、行业、企业参与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形成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的发展新模式。由市教委主导,连续举办了27 期“五业联动”高端讲堂。“五业联动”打通天津职业院校改革发展思路,贯通“政、行、企、校、研”,五方携手凝聚天津职教发展合力,持续有效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有力支撑天津经济社会升级转型发展。
天津市充分利用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优势,先后成立了7 个市级行业大类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探索发挥职教集团作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进行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先后成立了22 个职教集团。在现代学徒制上下功夫,实现专业设置紧贴行业需求,课程内容设置紧贴企业需求和职业标准,教学实训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无缝对接,着力构建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长效机制,全面促进院校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强化行业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指导作用,主动适应模具行业发展。学校依托天津市模具工业协会,以本市模具行业、企业、院校为基础,辐射京津冀区域,发挥行业、企业、院校作用,面向区域行业、企业、院校提供模具职业教育教学相关服务工作,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助力职业院校对模具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国际知名集团企业合作,实现专业国际化建设路径。学校与瑞士GF加工方案集团签署校企战略合作协议,请GF 集团直接参与模具专业建设,探索精密模具智能制造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及考核体系。学校不断完善教材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学生交流、考核标准等工作,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入推广至国际化应用,助推中国精密模具加工的快速发展。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落实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文件精神,依托主管单位天津百利机械装备集团,面向京津冀“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针对“高端数控、3D、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短缺、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产业需求脱节等情况,发挥企业办学优势,依托机械行业协会,联合全国300 多家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和研究所先后成立了产教结合理事会和京津冀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理事会和职教集团依托区域协同合作优势,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宗旨,继续推进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科研院所五方协作。在智能制造专业共设共建、人才培养共育共管、师资共享互聘、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共研共用、培训与技术服务共赢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探索形成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的智能制造业产教融合发展新模式。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京津冀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和产教结合理事会优势,建设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全国范围内全专业口径引入高等教育出版社、宜科电子、世纪鼎力公司等多家企业深度协同合作,充分发挥校企方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在联合教研科研成果建立、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师资互派共享、联合开发技能大赛赛项、联合共建实训基地等方面进行校企深度合作融合,实现校企双方共赢。
天津职业大学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经过多年探索实践,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双主体育人模式,实践出一条专业精准对接产业、优势互补和差异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办学路径。天津职业大学以区域养老行业为立足,统筹教学资源,统筹规划“三进程”课程体系,实践精炼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成果。在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评审中,天津职业大学的《五方联动、精准对接、三程五段养老人才培养体系》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中西部地区协作发展现状分析
天津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天津市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三年行动方案》,充分发挥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引领作用,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扶贫先扶智”为抓手,坚持“倾心、聚力、精准、重效”,采取区域系统对口援建、品牌整体输出、专业结对共建、师资订制培训、学生定向培养模式,不断扩大示范中西部协作成果,以优质资源共享、共建促进提升中西部职业教育水平发展,服务中西部协作“脱贫攻坚、职教帮扶”项目建设。
天津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本着“拓荒牛”的创新实干精神、“千里马”的高效快干精神和“领头羊”的示范引领精神,在中西部协作过程中探索出“一中心、五模式”的实践经验。
天津市委、市政府提出,“十三五”期间,为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以智扶贫、以技扶贫”,发挥天津职教优势,集中资金和资源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建立和推动当地职业院校发展。2015年教育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签署《关于共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协议》(以下简称《协议》),为加强中西部地区职业院校师资培养培训,借助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的优质资源,提升国家示范区的服务能力,《协议》明确在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内建设国家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
天津依托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优势,以国家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为重要抓手,围绕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周密计划,精准对焦开展职教帮扶,凝聚示范区教学资源力量,拓宽产教融合渠道,运用国家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的总部服务平台优势,通过实施分阶段、分层次、分角色的培训项目,调动天津所有职教资源,激活天津产业、行业、企业帮扶活力,努力让中西部教师将天津先进的产业优势、行业特色和职教教学融合经验带回去。
天津充分利用国家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和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与制作中心的合作优势,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强强联合,充分发挥产教融合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共赢。以信息化课程建设为重要抓手,指导多名信息技术大类多媒体方向教师在资源开发制作领域参与培训项目,并将培训项目引入参训教师的信息化培训的全过程,促进中西部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二、示范区区域协作发展中产教融合实践分析
天津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落实精准扶贫政策要求,通过精准设计,将输血式帮扶与造血式帮扶相结合,以“一中心、五模式”开创职教精准帮扶的特色路径。“一中心”是指国家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五模式”是指区域系统援建、学生订单培养、师资轮岗培训、专业结对共建和品牌整体输出。
(一)“一中心”区域协作实践路径
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以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总部服务平台,天津机电职业学院以其1.4万平方米的两座独体建筑作为中心的实体,设课程设计、资源开发、转化制作、师资培训等中心。共设有10 间现代化专业技能培训教室、12 间数字化课程资源制作室、10 间多媒体教学工作室、3 间大型机房、5 个教研工作室和10 个专家工作室、200 多间学生宿舍和独立学生食堂,可同时保障600 名学员培训、用餐及住宿等。
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根据开设、承接培训的不同类别,结合专业大类,遴选专业特色明显、教学培训能力强、教学资源丰富和培训管理规范的15 个中西部师资培训分中心,各分中心由总部引领、协调开展中西部地区职业教师培训工作。并面向中西部职业院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系统开展职教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综合实训课、工程实践创新课、教学资源开发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监测评价管理、技能大赛指导专题培训等各项培训内容,全方位服务于中西部地区职业院校教师教育能力和管理能力水平的提升,是示范区与中西部地区协作的重要载体,更是落实以智帮扶、精准扶贫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
(二)“五模式”区域协作实践路径
天津利用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现有产教融合优势,借力“五业联动、五方合力”,针对区域系统援建,建立长效机制,提供全方位系统帮扶援建。天津职教帮扶集合天津交通集团、佰利职教集团等7个职教集团,一汽大众、丰田等23家知名企业,以职业院校为输出载体,以示范区专业优势,与受援地区院校系统共建,提升受援地区院校专业水平,服务中西部产业、行业、企业相互协作融通,实现与西藏、新疆、甘肃、青海、云南等多个地区开展西部协作。
天津地域专业优势明显,发挥地域优势帮扶中西部地区人才培养水平提升。以适应产业需求为目标,招录云南滇西红河、怒江学生在津接受优质中职教育。以产教融合订单培养为抓手,实现中西部地区学生订单培养,将区域专业优势输送到中西部地区,以达到提升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教学的目的。天津海运职业学院依托自身产教融合优势,与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对口援建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针对轮机工程专业、航海技术专业量身定制教学模式委托培养。
国家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先后完成了新疆和田、内蒙古鄂尔多斯、云南滇西、河北张家口、广西南宁、甘肃兰州等地师资轮岗培训项目,其中利用天津产教融合优势,借力“五业联动、五方合力”机制,积极接收甘肃等地职业院校校长来津挂职锻炼,完成鄂尔多斯师资培训全覆盖和宁夏37所职业院校师资双向挂职全覆盖。在多期培训班中引入行业、企业优势资源。将天津优势企业的一线生产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拓宽了中西部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
天津职业大学以专业教学为突破口,与西部地区进行专业结对共建。将优势专业教学资源共享,与西部产业、院校进行优势互补,发挥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资源和服务本市产业优势,定向帮扶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石屏职高,以专业结对共建为实践路径,完成了组培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实训室开发专业实训项目,形成了组织培养与无土栽培的对照试验,其中脱毒草莓实现了工厂化生产。
三、所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
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充分利用自身产教融合优势,落实精准扶贫战略,以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的战略路径,整体品牌输出,优势资源共享,已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优秀协作经验。与此同时,通过调查研究总结近几年示范区与中西部地区协作发展经验,也逐步梳理挖掘出区域协作产教融合中存在的制约问题和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
(一)加强产教融合区域协作的深度、广度
天津与中西部区域行业、产业和企业协作交流的深度、广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区域产业、行业、企业交流沟通不够深入,导致区域专业协作发展脱节,职业教育作为行业人才培养终端点,脱节问题尤为凸显。
针对示范区与中西部地区协作发展时制约发展的问题,建议天津市持续发挥示范区发展优势,在产教融合中扩大辐射作用、建设作用,扩大区域协作产教融合的深度、广度。激发政府、行业、产业、企业交流联动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积极推动示范区与中西部地区联动开设“五业联动”大讲堂。不断深入调研区域协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发展因素,有针对性地创建以行业、产业、专业为抓手的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创建符合区域协作的学生订单培养模式。
(二)激发产教融合区域协作的联动活力
建议天津与中西部区域在协作中,适时适势逐步突破政策机制壁垒,完善相关政策融通机制,促进区域能工巧匠、教学名师互派机制,加强区域企业一线工程师到院校、院校一线教师到企业的师资人才互通机制,以创建区域协作中能工巧匠、师资共享互通的有效共享路径和长效机制。
成立跨区域职教集团,运用已有的示范区职教集团,吸纳中西部区域企业、院校研究机构为集团成员,形成职教集团运行联动机制,针对协作区域产业、行业、企业特点,发挥职教集团联动机制,深度制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快适应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培养速度,提升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活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加强区域协作订单式人才培养互通机制。运用信息化和大数据手段,针对产教融合的合作路径、产教融合协作模式,逐步形成有效的诊断改进机制,以产业、企业反馈为重点评价标准,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区域职业教育办学水平逐步提升,挖掘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内在活力,拓展区域协作中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覆盖面,不断完善区域协作中产教融合机制,持续加强扶贫攻坚、精准扶贫战略服务能力,为在2020年全面完成扶贫攻坚任务,打好脱贫攻坚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天津模式,为国家脱贫攻坚战略贡献天津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