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立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然之道

2019-01-19江苏省涟水县幸福里实验小学陈云宇

天津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立场教学活动文本

■江苏省涟水县幸福里实验小学 陈云宇

教学是认知活动,更是生命成长的基础活动,教学活动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彻底的人本主义就是自然主义,儿童的一切发展都应是自发的,儿童的成长有他们自己的节律和周期。面对儿童的成长、发展,教育应该有耐心,不能违反规律,急功近利、揠苗助长。任何忽略、挤压童心的教学,毫无疑问是低效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因此,儿童立场应贯穿整个小学语文教学。

所谓儿童立场,即从儿童视角出发,遵循儿童认知和发展规律,发现儿童,引领儿童。让儿童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站在儿童立场教语文,就是基于语文本身,贴近儿童的心灵,以儿童的认知为起点,充分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经验、情感等因素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有效地提升儿童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关注学生语言的基础,但在很大程度上缺失对独立个体的阅读素质的培养。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立场正在一步步缺失。教学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基于儿童立场的行为引导策略的引入,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以儿童的阅读心理解读文本内容

教学的成功建立在对儿童的理解上。儿童的阅读心理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差异,教师需要以儿童的眼睛去解读教材,用童心解读文本,以此摆脱在审视文本时的自我中心和功利意识,避免固有观念的影响,努力找到与儿童阅读心理高度共鸣的点。儿童是最敏锐、纯真、灵性和极富想象力的存在,然而由于我们常常在拿到教材后便不自觉、无意识地忘记我们还应当或者可以是一个“孩子”,而更多地站在成人的立场考虑自己读到了什么,应当教给孩子什么,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往往脱离儿童的心灵需求,扼杀了学生内在的灵性和丰富的想象力。

《去年的树》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过冬时,鸟儿答应了树的恳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树时,它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找,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大部分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认为这是教育我们做人要信守承诺,还有一些教师解读为人们要注意环境保护,不乱砍滥伐。这些都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解读文本,孩子会怎么理解呢?他可能会读到大树与小鸟之间珍贵的友谊,也可能读到大树是为了人类奉献了自己,还可能会读出鸟儿的孤独等。

教学中如果我们一味地将教师的解读强加于孩子,事必会限制儿童的思维发展。儿童有自己的思维语言,他们会用自己的语言去品味文本;儿童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文本;儿童有自己的思想境界,他们会用自己境界里的规则去度量文本……

二、以儿童的发展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要立足于当下、当篇课文,更要能放在整个年段、整个学段甚至学生的整个语文能力发展过程中去思考,从教学活动的起始,就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呼吸空间,一个开放自主的成长空间。

以《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教学为例。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所以阅读的难度不大,而理解和掌握这篇文章的内涵有一定困难。小学中年段的儿童他们更多的是形象思维,而缺少一些理性的思考。那么教师就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现有基础、学段任务设定教学目标。基于此,可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 引导学生运用注释、联系上下文、补充词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文章,感受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历史上的俊杰人才,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小故事。

如本课故事情节简单,又是儿童生活中的趣事,所以学生学习兴趣较浓。而儿童对故事又有着天生的演说能力,那么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为孩子搭建平台,让他们讲述故事、表达故事,也表现自己。通过故事的讲述学生会自然地内化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这样的教学目标符合该年段儿童的学习特点,最能表现他们的学习过程与真实的情感状态,促进孩子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成长。

三、以儿童的阅读状态调整教学活动

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和本义,教育就要顺应这种天性,坚守这一本义,引导并促进儿童去探索和发现,为学生搭建一个上行的“斜坡”,让他们沿着“斜坡”慢慢上行,一味强制地灌输,简单地“告诉”和机械重复地训练,只会在不知不觉中“撞倒”孩子。

如教学《穷人》一课时,有学生质疑:“桑娜在自己的孩子都照顾不了的情况下抱回西蒙的孩子,这样的做法我觉得是不对的。”教师听了,很是愕然,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于是教师巧妙地将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抛给了学生:“你说得好像有点道理,同学们,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呢?”当教学出现了与预设不一样的状况时,教师没有将学生硬拽回来,而是引导小组讨论,学生们通过静心思考、思维碰撞,纷纷发言:“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不抱回孩子,这两个孩子只能等死,所以不管抱回来后果如何,我觉得桑娜都应该抱回来。”有的说:“桑娜的考虑的确是欠妥的,这样可能会让本来就困难的家庭更加困难,她可以向社会机构求助。”教师见学生已经品味出文本丰富的内涵,就趁热打铁:“如果你是桑娜,你会怎么做呢?”学生的回答更是精彩:“我也会把孩子先抱回来,无论如何孩子是不能留在死人旁边的。”有的说:“我们不能见死不救,看着孩子冻死或者饿死,这是我们的良知不允许的。先抱回来再说,也许生活会好起来的。”“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课堂上教师的价值就在于抓住教育契机,以“下蹲”的姿态,引导和帮助儿童,从而开发和发展儿童的阅读潜能。

四、以儿童的生命成长评价学习活动

一切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教学效果的评价都应以儿童的生命成长为基准,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生命活力,从而走向神圣的教育殿堂。

一位教师在《麻雀》一课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精彩片段:在小麻雀随时都有可能被猎狗吃掉的情况下,你觉得站在树枝上的老麻雀应该怎么做?

学生1:我觉得她应该立即飞下来,帮助小麻雀,小麻雀太可怜了。

学生2:我觉得老麻雀不能飞下来,因为它压根不是猎狗的对手,她应该想办法去找救兵。

学生3:她已经来不及去找救兵了,我觉得她可以发出声音,或者振动,吸引猎狗的注意力,为救小麻雀争取时间。

教师:你们都是善良的孩子,爱思考的孩子。是的,老麻雀没有庞大的身躯,没有锋利的牙齿,她那么弱小,也许她救不了自己的孩子。发出声音或者振动吸引猎狗的注意力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五、结语

站在儿童立场教语文,就需要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与成长规律,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让儿童发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声音,让儿童的阅读经历真正成为孩子生命成长的幸福之旅。

猜你喜欢

立场教学活动文本
立场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武术研究的立场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