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库全书》提要“易类”研究述评*

2019-01-19

图书馆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四库总目四库全书

(兰州财经大学商务传媒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四库全书》“易类”提要,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学术价值方面,通过研究,既可对《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等诸类提要予以补正,又关涉易学典籍的正确解读、易学史的全面书写、易学思想的挖掘阐释等重要学术问题。应用价值方面,一是为易学研究者提供一个《周易》文献提要的范本。二是通过剖析《四库全书》易类诸提要在体例、内容等方面的异同得失,从而把握清一代易学思想的发展态势和走向。以下,对《四库全书》易类提要的研究予以分期述评。

1 清代《四库》提要易类研究

自《四库全书》成书以来,少有对这部皇朝“钦定”之书及各类提要公然撰著“纠缪”之作。乾嘉以降,考证学、目录学和版本学等日益发展,学者对各种古籍时有论述。清人有关《四库》提要之论述,或存于藏书志、读书记,或存于笔记、日记等。这些论述虽不标明与《四库》提要较量短长,事实上是对提要作了不少匡缪、补阙的工作。

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提要的纠谬补正和版本考辨两个方面。

纠谬补正方面,清代著名目录学家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补逸》[1],堪称清人对提要予以集中考证补阙的代表作。该书用两卷篇幅,共著录汉代至清代易类典籍113种。周氏所撰提要,考证书名缘起、作者真伪、卷数分合、书志著录,叙体例,述内容,溯源流,阐宗旨,明得失,颇多新见。不失为易学入门之津逮。

版本考辨方面,《总目》虽于每书注某地采进本或某家藏本,可大多数没有实指是何种版本。道、咸至清末,邵懿辰撰、邵章续录的《四库简明目录标注》[2]拾遗补缺,正可补正《总目》版本之缺。该书对乾嘉以降至清末的重要著作悉心搜罗,或考叙版本源流,或记注行款版式,或录写刊地年月,或标明书名异同,或评判优劣真赝等,为鉴别、研究《四库》诸书版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证和条件。不足的是,该书和《四库》库本原书存在不少书名、卷数相异之处。

2 民国时期《四库》提要易类研究

以陈垣、余嘉锡、胡玉缙、王重民为代表的学术大师,在清人研究的基础上,推动《四库》提要研究全面铺开,成果厚重。研究主要集中在版本考辨、纠谬补正和提要比较三个方面。

2.1 版本考辨方面

陈垣于20世纪20年代著《四库书目考异》四卷,涉及易类提要48种。该书以清查文津阁《四库全书》的实际结果为依据,将文津阁各书的书名、卷数、撰人、函数、册数、页数,一一列出,主要就书名、卷数与《总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以下简称《简目》)进行对照,指出异同,简注说明。例如于“《周易本义》四卷卷首一卷,明成矩编”条下,陈氏注曰:“此书《总目》附前书,内题曰‘《原本周易本义》十二卷,附《重刻周易本义》四卷’。《简目》则另为一书,题曰‘《别本周易本义》’,自有提要。杭刻《简目》无此书,粤刻《简目》于此书下注云:‘《总目》此部不存’,实则《总目》并非不存,特附于前书内耳。”[3]79陈氏此书,注意到了文津阁库本提要与《总目》《简目》的差异,实开《四库》提要比较研究的先河。

叶启勋于30年代著《四库全书目录板本考》,引用历代官修、史志、私家目录93种,对《四库》收录书的版本和著录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证。其中涉及“易类”典籍六卷。其体例是:先考证“易类”书的历代著录情况,再考证各家之版本。例,该书于“《易原》八卷,宋程大昌撰”条下,考其“目录”曰:“陈录《易原》十卷。尤目程尚书《易原》。宋志程大昌《易原》十卷。元马考程大昌《易原》十卷。”;考其“版本”曰:“聚珍本,见丁目、倪目、邵注目、莫目。”[4]954惜其只是简单罗列了一书不同版本之名称,而未揭示各版本之具体特征。

王重民于1939-1949年间撰《中国善本书提要》[5],涉及“易类”提要45种。每书提要详其卷数、册数、每半页行数、每行字数、版框大小;书卷首详记作者及校者姓名、别号、籍贯等,包括刻工姓名、收藏家印章、历次版本序跋亦予记载。限于该书“《总目》已作提要者,不再详作提要”之体例,该书对《总目》提要考辨较少。

2.2 纠谬补正方面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和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堪称民国时期提要纠谬补正之作的“双璧”。

余嘉锡自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始,萃五十年之力,对《总目》中近500种提要进行了系统考辨,涉及“易类”提要10种。其所论及的古籍,从书名、内容、版本到作家生平,都做了详实考证,有许多精辟的见解。例,对于明熊过《周易象旨决录》书名之缘起,《总目》曰:“初名《易象旨》,后遂加‘决录’之名。案《三辅决录》,名始赵岐,而命名之义,古无传说,以意推之,盖定本之谓也。”[6]29余嘉锡指出:“《决录》之‘决’,犹决嫌疑之决,谓决断其贤愚善否而录之,使有定论耳,非谓定本也。提要不知赵岐《自序》尚存,乃谓决录命名之义古无传说,以意解为定本,可谓不考之甚也。”[7]21可以说,余氏之巨制,把《总目》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遗憾的是,余氏对易类提要涉猎较少。

胡玉缙博采群籍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于1940年去世时尚未完稿。共辨订提要2 300多种,其中“易类”提要90种。此书按《总目》提要的本来次序,辑录群言,补前人所未及,或就争议表达自己的看法,或细检原书以纠提要阙失等。

例,《总目》认为宋张根《吴园易解》一书,“悉用王弼之本,诠义理而不及象数”[6]7,胡玉缙详阅原书,以具体例证指出提要所言之失:“提要言是书‘诠义理而不及象数’,‘雷电噬嗑’解曰:‘气于是通,二月之卦。’解《剥·上九》曰:‘艮为果蓏。’解《困·彖》曰:‘兑为口而在上,故曰尚口。’解‘丰大也’曰:‘反乎贯者也。’解‘取诸小过’曰:‘震艮为木为石之象。’盖亦兼象数而言。”[8]26

受限于资料条件,胡氏在补正提要时往往据他人记载而综括之,亲见之书较少。

另外,陈乃乾于40年代中叶作《读四库全书总目条记》,涉及“易类”提要34种。条记极简省,少者数十字,多者不过百字,但于《总目》书名、卷数、作者、内容诸多方面,有独到见解,考证有理有据。

如对《总目》有关杨万里《诚斋易传》“理宗嘉熙元年,尝给札写藏秘阁”之说,陈氏认为“理宗嘉熙”误,应为“宁宗嘉定”,考证曰:“宋刊本卷首载札两通。一下吉州录进《易传》指挥省札,后大书嘉定元年八月十八日;一《易传》进呈毕,宣传史馆,下吉州照会指挥省札,后大书嘉定二年四月廿二日。其为宁宗时事,确有岁月可稽。自鄱阳董真卿误‘嘉定’为‘嘉熙’,而杨士奇题《跋》遂称理宗尝诏给札其家录进,后来重刻此书者又刊去两札年月,沿误至今。”[9]448

2.3 提要比较研究方面

金毓黻认识到《四库》库本提要的重要价值,倡导开展库本提要和《总目》等诸提要的比较研究,进而倡议影印库本提要,认为影印库本提要有“七善”,其中两条尤为重要:

现行《四库全书总目》,本撷取各书提要而成,后经文达笔削,以归一贯。其间排列次第,与阁中所庋出入固多,而尤以提要原文相差太甚……抽取其原本各书提要,一一景印,排列次序一依阁中所藏,学者手此一编,以读全书,不虞相紊,其善一也。

现行《四库总目》,本为家弦户诵之书,今再得此原本提要取以对校,则文达笔削之权衡,与诸儒专精之所在,皆跃然纸上,辨章学术,推寻类例,其善三也。[10]8

其时有人将伪满奉天图书馆藏文溯阁《四库全书》中的每篇提要辑出,成《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此书是上个世纪唯一可见的单行本《四库》库本提要。金毓黻在为该书撰写的《解题》中,以《周易正义》《周易本义》《史记》等书为例,详细比较了库本提要、馆臣分纂稿与《总目》的差异,并反复强调库本提要的价值:“必有汇刊之原本提要与《总目》对勘,始能得其异同之故。”[10]20“原本(提要)甄叙简明,多为改本所无,亦有不可废者。”[10]13

3 80年代以来《四库》提要易类研究

上世纪80年代,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该书始得为学者陆续利用和研究,使得提要研究在民国学者开创的道路上趋向深入,成果丰硕,从而为“四库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择其要者述评如下:

3.1 版本考辨方面

崔富章《四库提要补正》[11],涉及“易类”典籍95条。姜亮夫先生评此书曰:一是追寻《四库》底本,明著版本;二是详辨提要所据本与《四库》本之差异;三是实录相关善本,以明《四库》本之优劣;四是揭示文澜阁库书现状,查考清末至民国间补抄本之来源。总之,崔著致力于《四库》版本的考核,谬则匡之,缺则补之,又努力查考文澜阁补抄本的底本,将其所得补录于各条之后,使提要补正的内容更加丰满。

杜泽逊《四库存目标注》[12],是摹仿邵懿辰《四库简明目录标注》、莫友芝《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而撰写的一部版本目录学专著,填补了《四库存目》版本标注这一学术空白,在四库学、版本学、目录学、辨伪学、出版史、藏书史等方面有重要学术价值。

3.2 纠谬补正方面

杨武泉《四库全书总目辨误》[13],涉及“易类”典籍32条,纠正了一些前人研究中纠而未正或纠而未尽者。李裕民《四库提要订误》[14],涉及“易类”典籍8条。由于李是宋史专家,故能对宋人著作多予缜密考证。该时期关于提要的论文较多,直接涉及“易类”提要的论文主要有:杜泽逊《四库提要易类订疑》[15]、陈伟文《四库提要易类补正》[16]、李坚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类正误》[17]、杨新勋《四库提要易类辨正七则》[18]等。

由于能够接触到的提要材料有限,上述专著和论文,多限于《总目》本身的纠缪补正,没有将现存各种类型的提要新材料纳入研究范围,因而较少涉及诸类提要之间的比勘研究。

3.3 诸类提要比勘研究方面

本时期的大陆学者和台湾学者,都注意到了《四库》各类提要间的差异,广泛开展了诸类提要的比勘研究,是这一时期的研究亮点。

一是《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19],以标点、校勘、辨证为主要整理内容。以殿本《总目》为底本,以浙、粤二本为参校本,搜集《总目》的研究成果,以页下注形式散入各条提要。该书的最大亮点是参照了文渊阁库本提要,将库本提要纳入研究视野,这在上世纪90年代《四库》影印本一般难以见到的情况下,是难能可贵的。不足之处是,由于时代条件所限,所参考的提要文献资料及研究成果较少,专著主要参考了余嘉锡、胡玉缙、崔富章、李裕民等人的成果。

二是魏小虎的《四库全书总目汇订》[20],是对目前《总目》研究成果较为全面的汇集之作,广泛吸收了2011年底前发表的《总目》研究论文、著作,以注文形式附于各篇提要之下,一目了然,庶可免去研究者大半翻检之劳,是研究《总目》不可或缺的要籍。不足是该书以浙本《总目》为底本,以殿本为对校本,库本提要仅参以文渊阁提要。没有利用现存文津阁、文溯阁库本提要、分纂提要、汇总提要、刊本提要等诸类提要。

三是江庆柏主持整理的《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21]、《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22],为《四库》提要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此外,江先生按《四库》编纂流程,将提要文献分为分纂提要、汇总提要、刊本提要、库本提要、《总目》提要五种类型,厘清了长期以来对提要类型的模糊认识。同时,通过诸类提要的比对,江先生认为文溯阁、文津阁库本提要“确实有独到的价值”,观点中肯。

本时期的台湾学者也注意到了《四库》诸类提要间的差异,如张维屏《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书前提要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比较分析研究》,展开两种不同类型提要的比较研究。周彦文《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研究》,以《简目》与《总目》相比较,发现二者“资料或数据上”“学术观点上”皆有大的差异,打破了《简目》必定是从《总目》简化而来的成见。

4 结语

目前的《四库》提要“易类”研究取得了较大成绩,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研究成果不平衡。《四库》提要文献的研究主要偏重于对《总目》及文渊阁库本提要的研究,对文溯阁、文津阁库本提要等关注不够。文澜阁库本提要因为以前看不到,有关研究成果几乎空缺。

第二,缺乏对《四库》提要文献全面系统的比较研究。一是现有的提要研究大多是举例式的,没有对全部提要作全面、完整的研究。二是已有的研究通常只关注分纂提要、库本提要、《总目》提要,对《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提要》《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及新发现的稿本提要、内府本提要的价值重视不够。

第三,《四库》提要研究与《四库》文本的结合不够。在上个世纪80年代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之前,很少有人能看到此书。在文渊阁本影印之后,其他如《四库全书荟要》、文津阁《四库全书》、文澜阁《四库全书》一般也都难以看到,《四库》文本全面使用的困难依然存在,导致《四库》提要研究与文本的结合难以进行。

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四库》提要分散,不便参考,且《四库》文本被普遍使用的困难依然存在。这导致提要的全面研究、比较研究、综合研究存在困难。因此,有必要将所有存世的《四库》提要文献汇辑一书,作系统整理,这样才能使《四库》提要研究更好地向前推进。

猜你喜欢

四库总目四库全书
“四库学研究”栏目主持人语
终南捷径,帝王心事
《四库全书考证》新近出版
总目次
《四库全书总目》“章如愚”小传史源考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证五则
论《四库全书》及《总目》对戏曲研究和学科建立的影响
《皇帝的四库——乾隆朝晚期的学者和国家》简介
第36 卷总目次
四库学研究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