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活动为导向的视障读者服务模式分析*
——以佛山市图书馆“阅读温暖—视障读者关爱行动”项目为例

2019-01-19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9年12期
关键词:视障盲文佛山市

廖 菲

(佛山市图书馆 广东佛山 528315)

1 引言

“视障读者”指视觉器官受到一定生理损伤,无法达到正常视力的读者。据统计,目前我国有8 500万残疾人,其中视障人士1 700万。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关心残疾人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以各种形式对残疾人、残疾人事业和残联组织建设等作出重要指示。早在2014年3月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30周年之际,习近平就致信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提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障残疾人包括视障群体平等参与文化生活的社会责任。为实现视障读者的阅读权利,各地图书馆都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2 我国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进展回顾

2.1 第一阶段:馆藏以有声读物为主

目前有材料可考的我国最早的盲文图书馆成立于1987年1月,由芜湖市盲人按摩诊所筹备成立,名为芜湖市盲文图书馆,藏书7 000余册,由盲人自己捐赠,省残疾人福利基金资助经费2 000余元[1]。1988年3月11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后,盲人阅读服务在各省逐步开展起来,如1988年11月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了我国首个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界最早介入视障读者服务,是1988年国家图书馆新馆建设完成后成立的盲人读者服务部。随后1990年10月15日由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与南京图书馆联合成立的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曾被《中国日报英文版》《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及南京地区的新闻单位进行过报道[2]。除以上3个盲文图书馆外,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展视障服务的图书馆还有:1988年11月于上海建立的“盲人有声图书馆”,由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出资建设;1989年于大连建立的“盲人求索书屋”,由大连市中山区昆明街道出资建设;1993年于大连设立的“盲人图书流动站”;1994年10月于上海浦东第二图书馆内设立的“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1994年10月于北京由中国盲文书社转型建立的“中国盲文图书馆”;1994年3月于广州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内建立的“盲人图书馆”,由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建设;1997年5月在成都市盲聋哑学校内设立的“四川省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1998年1月于大连设立的“辽宁省盲人读物服务中心盲人有声读物制作室”,由辽宁省残疾人联合会与辽宁省图书馆共建。

从这一时期公共图书馆开始参与视障读者服务,主要特点有:①图书馆名称普遍称为“盲人图书馆”,尚未使用“视障读者”称谓;②阅读材料以有声读物(即磁带)为主;③已开始举办视障读者服务活动,如南京图书馆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于1992年12月3日举办了激光音乐欣赏活动,1992年举办了迎新春有奖猜谜活动,1993年举办了《残疾人保障法》与“盲图”智力竞赛活动[3]。

2.2 第二阶段:配置信息化设备进行数字阅读

进入21世纪,2001年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召开盲人图书馆预备会议,广州图书馆电子信息中心也于这一年的10月14日设立盲人电子阅览室,除了配备盲文图书、有声读物外,还配置盲人专用电脑提供信息浏览等服务。2007年4月23日,中国盲人协会开通了有声数字图书馆。2008年10月,国家图书馆开通了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2011年6月中国盲文图书馆建成数字图书馆[4]。盲人数字化阅读进入飞速发展阶段。此阶段开展视障服务的公共图书馆主要有:2001年上海浦东图书馆设立了“盲人数字阅览室”;2002年北京西城区图书馆设立了“计算机化视障人阅览室”;2003年于浙江图书馆内设立了“盲人图书馆”;2003年10月广西桂林图书馆设立了“盲文有声读物图书室”;2004年10月由湖南图书馆与颐而康保健有限公司共建了“颐而康盲人图书馆”;2004年12月云南省图书馆设立了“盲人阅览室”;2005年广州越秀区图书馆设立了视障阅览室;2007年杭州图书馆盲文分馆在浙江省盲人学校成立;2007年深圳图书馆设立了视障阅览室;2008年10月国家图书馆建立了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上图书馆);2014年10月山东省图书馆建立了山东省“光明之家”盲人数字图书馆(网上图书馆)。

此阶段相比上一阶段最大的特点是信息化设备的配置及馆藏构成的变化:①已开始出现“视障读者”称谓,不再局限于“盲人”一词;②馆藏中已有大量盲文书刊,同时馆内开始配备盲用电脑等电子设备;③视障读者活动转变为与盲用电脑使用相关的培训活动为主。

3 佛山市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模式的具体做法

佛山市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起步较晚,没有经过以有声读物为主要馆藏的阶段。《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08年版)出台后,馆内购买了两台点显器,开始了视障读者的阅读服务。随后,主要以2012年佛山市图书馆策划的“阅读温暖——视障读者关爱行动”项目为标志,开展了较大规模的视障读者服务活动,逐渐构建了“图书馆+社会扶持+志愿团队+始于阅读而不止于阅读”的佛山市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模式。

3.1 盘活自有资金,争取社会扶持

视障读者服务需要大量资金。一方面,佛山市图书馆投入了大量经费(如文化共享工程专项经费、数字图书馆专项经费、图书报刊购置费等)购买博看盲文数据库、盲文书籍等必要的设施设备及文献,并以馆内立项的方式给予视障读者活动经费支持,“视障读者定向出行”“佛山市盲人诗歌散文朗诵暨读书征文比赛”“流动无障碍影院”“面对面朗读”“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佛山市盲人文学创作微课”等多个项目都曾获得立项。自2012—2018年,佛山市图书馆共投入45万余元用于视障读者服务工作。

另一方面,我们突破图书馆常规获得资金的方式,充分利用佛山市良好的慈善氛围,敢于走出去参加各类慈善、志愿服务项目的竞争,向外多方争取服务资金。如2012年参加佛山首届公益慈善项目大赛,获得海天酱油厂对口支持5万元;2013年申报佛山市民政局“佛山市社会组织发展专项扶持资金项目”,获得项目资金10万元,同年申报佛山市志愿服务重点项目获得1万元资金;2016年,申报中国盲文出版社、中国视障文化资讯服务中心“盲人阅读推广与社会教育示范应用”项目,获得项目资金4万元。馆内经费投入加社会扶持资金,为视障读者服务提供了坚实的经费保障。

3.2 依托志愿者,打造服务团队

视障读者服务需要大量人力参与。据统计,佛山市目前领取残疾人证的视障人士有4 960人,分散于3 875平方公里的五个区。说服其出门参加活动、陪同其参加活动,仅依靠图书馆馆员是远远不够的。本着“图书馆与一切关心图书馆事业的组织和个人真诚合作”[5]的原则,佛山市图书馆以视障读者活动为载体,建立了一支“图书馆工作人员+志愿者+志愿组织”的视障读者服务团队。

我们专门招募、培训了视障读者服务的志愿者团队,名为“朗读者”,自2012—2018年共调动2 000余人次志愿者参与视障读者服务,帮助视障读者从家到馆定向出行、辨认盲道、搭行公交、借阅盲文书籍、使用盲人电脑等。我们将“朗读者”志愿者团队纳入市志愿者系统注册管理,为其登记积分,对于突出贡献志愿者为其申报相关荣誉,2015年本项目资深志愿者曾英姿因在视障服务领域的突出贡献荣获“广东省优秀文化志愿者”称号,极大地激励了团队的荣誉感。

为实现跨区服务,我们联络了多个志愿组织及社工机构如佛山市顺德区一心志愿者协会、南海爱视会、乐从慈善会等,并通过冠以“协办单位”“赞助单位”,推选其参与优秀志愿服务机构、优秀社工机构评选等方式,给予荣誉和肯定,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3.3 开展多样化的读者活动——始于阅读而不止于阅读

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2008)提出“图书馆致力于消除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困难,为全体读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立足于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我们始终将阅读作为视障读者服务的最基本出发点。除了接待好每一位来馆的视障读者,我们更主动走出去,通过“面对面朗读”活动,组织馆员和志愿者坚持每周三晚前往佛山市启聪学校为启明部孩子们朗读明文少儿书籍和文学经典,把阅读的种子植根在视障儿童的心中。

除此之外,从视障读者融入社会这个长远目标着眼,佛山市图书馆还开展了以下活动:

(1)文学创作培训:生理的缺憾不曾伤害视障朋友对生活的感悟,佛山视障读者表现出极大的文学创作热情,为此我们精心安排策划了文学创作微课培训班,邀请佛山市作协成员利用网络“微课”教授盲人文学创作技巧。

(2)流动视障服务:鉴于佛山市图书馆提供服务的辐射力有限、各区的视障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情况,我们在省内率先组织提供了流动视障服务。如与高明区图书馆、三水区图书馆在盲人集中且有微弱视力及懂盲文比例都较高的“康宁按摩院”等两所按摩院联合设立“联合图书馆高明区视障人士流动服务站”“联合图书馆三水区视障人士流动服务站”,为站内配置台式和手持式电子助视器、盲文书刊8种,定期上门服务。与高明区图书馆、三水区图书馆、南海爱视会、顺德一心志愿者协会视障服务分队、禅城区中泰按摩院等机构签定协议,由合作方组织视障读者,市图书馆视障服务队按需上门提供无障碍电影、明文书刊朗读等服务,带动了边远地区视障读者服务水平的提升。

(3)公益培训暨定向出行:公益培训是视障读者服务的常规组成部分。我们结合馆内资源,对视障读者开展了电脑使用培训、“音乐之声”公益音乐培训、盲用象棋培训等文化艺术培训,参加培训的视障读者需依照“视障读者定向出行”要求,在“导盲者”帮助下,学习从公交站独立行走至佛山市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区。两种不同类型活动的有机结合,鼓励了视障读者在2-3个月内的培训周期内坚持独立出行,最终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活动半径。

(4)“预见未知的自己”社会体验活动:在每年的助残日、国际盲人节,我们都会精心组织各种类型庆祝活动,如“盲人亲友游园会”“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视障人士心灵影像暨非视觉摄影展”、中国首位盲人博士李雁雁“有梦想就有光明”专题讲座以及南丹山、白水寨、岭南印象园外出游览等。视障读者们在活动中走没有走过的路,体验没有体验过的经历,展示未曾展示的风采。

4 佛山市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成效及实践的思考

佛山市图书馆2012—2018年共举办了170余场视障读者活动,服务了5 070余人次视障读者。视障读者群体获益良多,除享受服务、感受温暖外,整体形象和个人自信也得到了提升:34人次荣获省级诗文朗诵暨散文创作大赛各类奖项,其中广东省盲人诗歌朗诵大赛一等奖3个、省盲人散文创作大赛一等奖2个;3名视障读者在音乐、记忆、第六感方面的特殊才能获得展示和报道。

佛山市图书馆以活动为导向构建了“图书馆+社会扶持+志愿团队+始于阅读而不止阅读”的视障读者服务模式,创造性地解决了资金与团队难题,也打造了服务品牌。“阅读温暖——佛山视障读者关爱行动”已成为佛山市图书馆特殊人群服务的优秀品牌项目,荣获佛山首届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公益行动奖”、公益慈善团体“红玫瑰奖”、2019年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二届公共图书馆创新创意征集活动“二等奖”、连续七年获得省盲人诗歌朗诵比赛优秀组织奖,各大媒体报道多达70余条。

多年来的视障读者服务在积累经验的同时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不足,对进一步提升视障读者服务水平提出建议如下:①建议开展人工智能辅助视障读者服务的研究。视障读者服务方式受科技进步影响较大,如智能手机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盲人获取信息的渠道,佛山市图书馆也顺应需要开展基于智能手机的线上培训活动。当前人工智能与眼科学、视觉科学、脑科学等医疗科技的融合,促进了视障辅助技术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人工视觉智能学科。2017年3月成立的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专业委员会视障辅助技术专业学组在推进人工视觉智能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6]。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在不久的未来也会影响视障人士的生活并改变图书馆视障群体服务方式。②建立联动机制。视障读者服务工作是一项特殊的系统工程,需由政府统筹,以公共图书馆为主导,残疾人联合会及相关社会爱心机构(或组织)等参与,建立联动机制,以联席会议、工作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及各方需求。

猜你喜欢

视障盲文佛山市
基于盲文摸读效率因子评测盲文方案的研究初探
TOUCHING ENJOY——适用于视障儿童的趣味积木玩教具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君兰中学
制作盲文书籍,点亮黑暗世界
Making Braille children
叙事疗法在视障学生思想品德融合课程中的运用
4S2佛山市沾喜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盲文输入法的设计与实现
视障儿童功能性视力软件化训练研究
广东省第六届留守少年儿童佛山市福彩夏令营顺利开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