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第三方”信用服务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019-01-19吴仲平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
吴仲平(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技术发展变革带来的挑战。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社会服务机构,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利用信用服务实现进一步的平等、开放、共享,促进文献信息的有效利用,提升服务效能,成为一项值得探索和思考的议题。
“图书馆+第三方”信用服务模式是指公共图书馆借助第三方征信平台的读者信用服务模式,这种全新的模式打破了原来自建型信用服务模式无法实现的馆际间资源共享的壁垒,帮助公共图书馆向着实现区域内以及区域间资源共享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公共图书馆完善用户信用服务体系探索出新的模式。近年来,上海图书馆、合肥市图书馆、杭州图书馆等已率先采用这种信用服务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任何新生事物在探索阶段必定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探索思考与改进完善。
1 信用与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
“信用”一词起源于经济信用,是指交易双方对对方的产品信任,是最初进行物物交换的基础。[1]信用是每一位公民立足于社会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则,同时也是公共图书馆对读者的最低要求,是公共图书馆存在与发展的基础。[2]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是指图书馆为了防范或减少读者在使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信用风险、维持图书馆和用户之间信用关系正常运行而制定的信用政策,具体包括收集分析用户信用数据、配置信用资源、开展信用控制等管理活动。[3]
19世纪中期,欧美地区公共图书馆开始逐步推行以信用为担保的免押金办证服务;[4]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图书馆界出现了以用户社会信用为依据提供免费服务的尝试:1983年,广西横县图书馆率先采用“信用保证借书办法”对离退休干部、老师、重点读者予以外借过刊免收租金的措施,[5]为后续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石。2002年,孙方礼等[6]开始关注我国图书馆的读者信用建设问题,在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的理论研究上迈进了一大步。随着我国第三方征信机构的逐渐成熟完善,上海图书馆率先利用第三方征信平台开展信用服务的实践探索;2017年4月,杭州图书馆在上海图书馆实践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创新探索。“图书馆+第三方”信用服务模式因具有可复制、易推广、能实现资源共享等特性,引起了业内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论文也随之增多。笔者回顾以往的研究成果发现,探讨自建型信用服务模式建设或“图书馆+第三方”信用模式的意义和价值的研究较多,而关于公共图书馆如何更有效地实施“图书馆+第三方”信用服务模式、如何解决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研究较少。
2017年8月,以“图书馆、团结、社会(Libraries Solidarity Society)”为主题的第83届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在波兰弗罗茨瓦夫召开,国际图联主席多纳·希德在会议上提出了旨在通过全球合作来呼应变革的十年计划——“全球愿景”,[7]这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联合、共享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是当前时代发展的趋势。“图书馆+第三方”信用服务模式为实现图书馆进一步的联合、共享提供了可能。
2 “图书馆+第三方”信用服务模式概念及优势
张燕青[2]依照信用数据来源将公共图书馆读者信用管理模式分为3类:借助第三方征信平台的读者信用管理模式、自建征信平台的读者信用管理模式、第三方与自建相结合的读者信用管理模式。据此,笔者将公共图书馆借助第三方征信平台的读者信用服务模式称为“图书馆+第三方”信用服务模式,是指公共图书馆根据第三方征信平台提供的读者信用记录对读者进行分类管理,同时将读者在公共图书馆产生的信用记录纳入个人征信系统的信用服务模式。
2.1 能降低读者管理运行成本
在“图书馆+第三方”信用服务模式中,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第三方平台现有的资源进行信用统一化管理,无需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用于读者管理,而只需根据第三方平台提供的信用信息对读者行为进行约束。如,对信用分低的读者进行借阅数量、期限的限制,对信用分高的读者则赋予更多权限。这使得读者管理过程更加自动化,极大地降低了读者管理的运行成本。
2.2 能事先对读者进行分类管理
公共图书馆可事先根据第三方征信平台提供的信用记录对用户进行分类管理,根据用户原有信用分的高低提供服务。如,杭州图书馆规定,芝麻信用分在550分(含)以上的用户即可享受免押金、零门槛的借阅服务;随着信用积分的递增,信用等级会逐渐提高,可借书的册数、期限等也有所递增;长期保持较高信用分的读者还可享受免押金借雨伞、充电宝、玩具等服务。在读者日常借阅过程中,芝麻信用将会自动对读者数据进行追踪,将读者的借还记录统一收集在芝麻信用的个人信用档案内,根据信用机制的考核原则每月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后的结果综合反映在更新后的芝麻信用总积分中,图书馆根据信用积分定期对读者的信用行为进行考核与评估,以实现信用分数的加减。[8]根据用户的信用等级确定其所能享受的图书馆服务层次,是图书馆培养用户诚实守信行为的有效途径。
2.3 能实现更大范围的社会资源共享
“图书馆+第三方”信用服务模式之所以被业内广泛关注和研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因该服务模式突破了自建型信用服务模式下“本馆信用值只对本馆有效”的信息壁垒。共享经济下发展起来的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没有限制用户使用区域,具备在跨地域的所有图书馆甚至其他领域间实现资源共享的可能性。如,蚂蚁金服与支付宝软件互相关联,通过跟踪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缴费、购物、借贷等行为表现记录每个人的信用分值,覆盖面广、具有普适性,且不受区域条件的限制。
2.4 能有效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当公共图书馆在使用第三方征信平台进行信用信息管理时,读者在图书馆产生的信用行为将被反映到个人信用征信平台,即读者信用数据会被记录到个人征信记录,供全社会监督,且能够成为评估个人信贷和消费的重要参考因素,这种模式对用户在图书馆的信用行为约束力较大。如,上海图书馆读者的信用行为信息会反馈到上海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成为个人信贷的考核因素之一。[2]在这种模式下,读者会自觉培养自身的信用意识、约束自己的行为,有利于营造履约践诺、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从而有效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3 “图书馆+第三方”信用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3.1 技术标准不统一,信用积分统计不全面
利用“图书馆+第三方”信用服务模式,实现本地区内公共图书馆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比较简单,但要在跨地区、跨省级的公共图书馆之间以及公共图书馆与其他类型图书馆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还面临因技术标准不统一所带来的问题。除此以外,第三方信用机构所包含的服务内容还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完善读者信用体系。
3.2 合作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图书馆与第三方征信平台合作的过程中,双方如果没有非常明确细致的权责协议,极易造成信用服务整体运行不畅,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将会导致公共图书馆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3.3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从根本上来说,第三方征信平台仍是以商业利益为中心的,公共图书馆与第三方征信平台在合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增量数据和信息如不能得到及时的风险防控,将面临安全隐患。一方面,第三方征信平台面临不能持续平稳运行的风险,持续稳定的征信平台是信用服务得以延续、发展的基础,也是读者正常享受图书馆服务的基础;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面临失去信用的风险,公共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对用户的个人信息、借阅信息等涉及用户隐私范畴的信息进行保护,一旦泄露不仅会对用户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公共图书馆也将承担丧失用户信任和违法的风险。
4 公共图书馆“图书馆+第三方”信用服务模式的建议
4.1 制订统一的接口标准,完善信用平台服务内容
① 各地图书馆的自动化设备必须要有统一标准,才能实现共建协同网络服务体系、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目标。笔者建议,立足顶层设计,制订一套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包括第三方征信平台设备的接口标准,为接入资源共享网络服务体系创造条件,方便信息数据的相互转换,同时也避免了被某个第三方信用机构捆绑的尴尬。② 建议第三方信用机构积极扩大服务范围,使平台统计的信用积分结果能够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用户的诚信度。
4.2 选择成熟的第三方平台
第三方征信平台应在社会上具有较大影响力,这样其提供的信用记录对于公共图书馆才具有参考价值,并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因此,图书馆在选择合作平台时必须谨慎,要从多个方面考量,如合作平台的规模、稳定性、信息安全性、发展目标等。
目前,上海图书馆、合肥市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均选择蚂蚁金服作为第三方征信平台,是因为在当前我国央行公布的8家征信机构中,[9]支付宝旗下的蚂蚁金服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以及相对雄厚的技术基础,用户覆盖全国318个城市,影响力大,有着较为安全、稳定的信用积分系统,[8]且其发展目标是为每个人建立一个公正、客观、准确的信用评价体系,这与图书馆建立信用服务体系的初衷相吻合。显然,支付宝旗下的蚂蚁金服是图书馆建立合作关系较为合适的选择。
4.3 不断完善合作管理机制
公共图书馆确定与第三方征信机构合作时,事先制订的协议及条文不能太粗略,涉及到实际问题时需要明确规定。
(1)与合作方签订一份职责明确、内容细致的合作协议或责任书,公共图书馆必须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切忌将信用服务建设完全交由第三方托管。一方面,要以图书馆自身的专业化服务为主导,使第三方社会力量围绕图书馆专业化运作而行动;另一方面,图书馆要发挥对合作信用平台的监督作用,定期对第三方平台所统计的读者信用加减分情况进行监察,以保证信用制度公平合理。这样才能使图书馆信用服务体现出图书馆的文化元素,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体验。如,图书馆可以要求第三方征信机构及时对读者信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信用信息(如借还书记录、参与图书馆服务记录、读者活动记录等)进行调整;同时,图书馆要根据读者的具体行为做出权限调整,并及时反馈至第三方征信平台。
(2)创新合作关系、合作制度来构建稳定共赢的合作关系,保障合作者的根本利益。① 有效的沟通机制有助于提高合作双方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中的差错率。在图书馆信用服务的过程中,合作双方可通过电话、QQ、微信、Email、研讨会等途径建立多元化的沟通机制。② 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既可判断前一阶段合作目标是否实现或实现的程度,也可为下一阶段制定合作任务及合作目标提供科学依据,起到督促与激励的作用。图书馆要定期对信用服务合作的利益相关者在合作过程中投入的资源和获得的效益进行科学评估,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各合作方利益被满足的程度、各合作方利益被满足的速度、各合作方主动合作的参与度等。[10]
4.4 建立预警预案进行风险管控
对于公共图书馆在与第三方征信平台合作中可能面临的平台不稳、用户信息泄露、易被捆绑等安全隐患,图书馆应提前建立预警预案,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具体措施加以预防,以保证信用服务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同时保证对获取的用户个人信息、借阅信息等个人隐私进行严格保密。如,要求第三方征信机构对于被拒绝使用相关业务的读者明确告知其被拒绝的理由,并完善信用平台技术,避免由于平台问题出现拒绝读者使用相关业务的情况等。同时,图书馆应协同相关的管理部门从外部加强对征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促使征信机构严格遵守《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管理办法》,以保证征信机构信用平台的信用信息完整可靠。
5 结语
“图书馆+第三方”信用服务模式虽已开始实践并初见成效,但如何使之进一步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还需要业界同仁不断地探索和思考。在我国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大环境下,随着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实践的不断深入,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提升也会得到质的飞跃。同时,将图书馆信用服务纳入整个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大环境中去,将图书馆信用体系与其他行业的信用体系相融合,使之成为公民个人综合信用表现的组成部分,也必将助力我国诚信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