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019-01-19黄铁苗
黄铁苗 陈 尧
当前,湾区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版图中最突出的亮点。据世界银行相关数据统计,全球60%的经济总量、70%的工业资本、75%的大城市集中在湾区及其直接腹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这是我国谋求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跻身世界经济发展主导者行列的必然要求。2018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作出重大批示,强调深圳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深圳理应担当起更大的使命与责任,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充分利用自身独特优势,发挥不可代替的制度创新“先行先试区”、科技创新“引领者”、经济发展“中心城市”、发展民营经济“温床”、促进香港繁荣稳定“保证区”、发展海洋经济“先锋舰”等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制度创新的“先行先试区”
粤港澳大湾区内部最大的不平衡、不协调来自于规则和制度的差异。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处于总体上“一国两制”与个别区域规则体系的差异: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两个经济特区、三种货币、三个独立关税区、三个自由贸易区、七个一般行政区城市以及15个海关特殊监管区、五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九个高新技术产业区等,都实行不同的经济制度甚至规则。这些都可能导致法律制度冲突、机制运行障碍、要素流动壁垒和高昂的协调成本,并将成为做大做强粤港澳大湾区的障碍。要解决制度或规则一致性的问题,降低摩擦成本,发挥港澳和各个地区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那就必须在现有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实行制度创新。制度是人制定的,也可以通过不同区域的人们协商、解决。
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经济特区就承担着先行先试的重要功能,其自身的发展奇迹就源于制度探索、路径实践和勇于创新精神。因此,深圳应继续先行先试,主动与湾区内各地区发展合作,尤其是与香港、澳门两个制度不同的地区进行制度合作的探索,构建具有区域综合功能、实行“高标准”规则的区域综合开放平台和具有专业功能、实行“次级标准”规则的专业开放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及其高水平规则体系,带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开放的提升,从而形成能够被区域共同体认同的开放水平和制度体系。其中,深圳前海在前期的建设中,已经初步在航运物流、转口贸易、出口加工、金融开放以及其他服务产业开放方面进行了深度创新,形成了国内较高水平的开放制度,尤其是金融开放方面形成的特色功能区取得了一定经验。所以,深圳应充分发挥前海制度创新的引领作用,把前海作为制度创新合作的试验平台,将成功的实践经验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推行,破除规则和制度不平衡、不协调这一最大的阻碍。
二、科技创新的“引领地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报告中,提及科技17次,强调创新59次,这充分彰显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也是引领湾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湾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纵观世界一流湾区,尤其是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可谓是创新的热土。其中,旧金山湾区是世界上高科技创新能力强、产业化程度高、创新创业最具活力的地区。东京湾区则是以高端制造业闻名世界。因此,科技创新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近年来,深圳各项创新指标都表现抢眼、成绩突出,被誉为“创新之都”。首先,从研发投入来看,深圳在过去的五年,研发投入超过900亿,占GDP比重4.13%。其次,从创新载体来看,2017年,深圳挂牌成立三家诺奖科学家实验室,累计具备市级以上各类创新载体,如: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1688家。第三,从创新成果来看,直至2017年,深圳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23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2%,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3.6%、占GDP比重提升40.8%。同时,深圳专利申请量占全国半壁江山,连续12年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截至2016年底,深圳累计PCT专利69347件。在全球性的创新活动活跃城市当中,深圳居第二名,仅落后日本东京的261308件,但领先美国硅谷的59762件,纽约的47794件。①《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搜狐网,2010年3月19日, http://www.sohu.com/a/225823788_99979915。因此,深圳应强化科技创新的强大优势,发挥创新引领的作用,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动力增长的引擎。发挥深圳创新城市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形成科技创新圈,利用深圳和香港的服务功能和创新基础,加强珠三角城市与香港澳门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打造“古洞北科研发展区——落马洲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福田保税区——深圳南山科技园——深圳前海地区科技金融区——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园区——广州科学城”,推动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走廊,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湾区都市圈。
三、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
湾区经济的基本载体就是城市群,世界一流湾区城市群的发展,首先都是由中心城市集聚发展,然后再向周边城市辐射发展。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的关系将决定未来湾区的发展情况。与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不同的是,粤港澳大湾区中深圳、广州、香港、澳门都可以称得上中心城市,但是之间的功能和分工有所不同。其中,深圳是经济特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国际贸易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和科技教育文化中心;澳门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因此,要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世界一流湾区,必须协调好粤港澳三地之间的关系,平衡广深港澳四大城市之间的分工定位,处理好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竞合关系,变竞争为融合。
从深圳来看,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深圳经济实力已经位于全国前列。2017年,深圳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高达22490.06亿元,同比增长8.8%,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增速最快,总量超过广州仅次于香港。不仅经济总量一骑绝尘,各大中小企业更是星光璀璨,深圳拥有272家上市企业,位居全国第三,上市公司市值超过上海,位居全国第二,其中更有平安、万科、正威国际、腾讯、顺丰等优秀龙头企业。根据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经济日报共同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5次报告”显示,深圳城市综合竞争力全国第一、宜居竞争力全国第七、可持续竞争力全国第四。①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经济日报》2018年6月23日(07)。而且,深圳作为经济特区,享有其他城市无法享受的政策特权,2018年12月16日成立的深汕合作区就是典型例子。这种“飞地模式”不仅直接将汕尾的居民全面转为深圳户籍,更是把汕尾这一“飞地”由深圳直接管理,成为深圳第“10+1”个区,拉开了深圳异地扩容的序幕。因此,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深圳应充分发挥其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发挥在金融、贸易、物流、信息技术等领域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努力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四、民营企业发展的“温床”
民营经济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强调“两个不动摇”到重申“三个没有变”再到2018年11月1日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指出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②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8年11月1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11/01/c_1123649488.htm。民营企业是粤港澳大湾区最活跃的市场主体。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既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重大作用,同时也要进一步促进粤港澳三地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优秀企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支撑点。
自1992年起,深圳就是一个民营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城市,民营企业的占比超过七成。2017年,深圳市上市公司生产总值占比全市生产总值的59.6%,研发投入相当于总投入的84.6%,税收贡献高达70.6%,经济增速相当于深圳经济增速的2.43倍。截至2018年前三季度,深圳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367.33亿元,同比增长10%,占同期深圳GDP的4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深圳的民营经济实力雄厚,是深圳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深圳民营企业的壮大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深圳政府的工作效率,根据《2016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显示,深圳的政府工作效率位居全国第一。另一方面得益于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大力支持。2018年12月4日,深圳引发《关于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形成了四个千亿计划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及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深圳发展民营经济的做法,无疑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民营经济提供重要的经验,同时其辐射效应将为粤港澳大湾区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五、促进香港繁荣稳定的“保证区”
保证香港繁荣稳定是我国一直以来的大政方针。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一方面为香港地区与祖国大陆建立共识通道、确立互信机制,促进香港进一步繁荣发展,分享新一轮改革开放成果提供了重要机遇。另一方面,从祖国统一的角度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建成将使香港更加繁荣稳定,人民更加幸福。这些成就和经验的取得,将为未来内地与台湾实行“一国两制”,完成祖国统一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前,香港在金融、保险、教育、咨询、法律和研发等高端服务业具备较大优势,但由于空间狭小、营商成本高、自然资源缺乏、科技创新竞争力没有形成优势等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表现出增长乏力,后劲不足。而深圳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利用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与香港进行深度合作,形成“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经过四十年时间,深圳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各项经济指标位于全国前列,形成了一大批优势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与香港的合作由“前店后厂”转向“融合发展”深层次合作模式。尤其是前海自贸区在航运物流、转口贸易、出口加工、金融开放以及其他服务产业方面与香港进行了深度的合作,成为香港现代服务业进入内地市场的重要平台。为进一步促进深港合作,保证香港繁荣稳定,深圳可将前海蛇口自贸区打造成深圳与香港合作的纽带、粤港澳大湾区的门户。通过结合深圳产业优势、创新活力和香港高端服务业、教育资源、国际资源,加速推进基础设施的深度合作,促进制度机制的创新,构建丰富的深港合作平台,一方面使得内地城市更好承接香港高端服务业的外延,同时促进香港人才、教育资源、国际资源等要素向内地流动;另一方面,通过深圳为香港打开内地巨大的需求市场,将香港生产的产品推向内地,同时内地也为香港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圳与香港的融合发展将加快城市功能区的合作拓展,最大程度释放深圳与香港合作发展的潜能,使得深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中最具有辐射力和“扩散效应”的引擎城市,有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国际一流湾区,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六、发展海洋经济的“先锋舰”
海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它不仅是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湾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未来海洋经济将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主要领域。自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后,我国海洋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平均增速7.5%,占GDP比重9.3%以上。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海洋是天然的载体,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离不开海洋这个重要依托,离不开海洋事业的重要支撑。同时也只有壮大海洋经济、拓展蓝色发展空间,才能让粤港澳大湾区更好地走向世界,成为中国甚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如果把粤港澳大湾区看作是航行在世界经济贸易海洋中的船队,那么深圳就是冲破前进阻力,让船队行驶更快的“先锋舰”。深圳位于南海之滨,东临大鹏湾,西接珠江口,南连南海和太平洋,拥有26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1145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深圳海洋经济总值高达1666亿元,相当于2011年998亿元的1.6倍,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7.8%。2016年12月,国家海洋局将深圳定为全国首个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2017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海洋局共同发布《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将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具备发展海洋经济的基础,又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应抓住契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首先,构建从东部到西北部“大亚湾——大鹏湾——深圳湾——前海湾——宝安湾”的海洋经济带,优化海洋经济发展布局。其次,调整优化海洋传统产业,培育扩大海洋新兴产业,拓展提升海洋服务业,推进海洋产业优化升级。第三,重点推进海洋科技创新,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海洋人才,促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第四,健全海洋经济市场体系,深化海洋体制机制改革,防范海洋经济风险。利用区位优势和经济基础,打造出海洋领域深圳质量和深圳标准,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海洋经济的“先锋舰”。
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深圳有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形成的基础和取得的重要经验,有大量优秀的人才等,这些铸就了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取得巨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