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对马克思工业革命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2019-01-19张建民崔春莹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9年3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马克思总书记

张建民 崔春莹

一、马克思创立的工业革命理论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精辟诠释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类社会经历了几个相互联系的不同社会形态的发展阶段,发展的动力都是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产生的;而且生产力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生活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向第二次工业革命推进时代的马克思在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伟大成果时指出,科学技术革命决定了工业革命的产生,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正因此,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马克思强调资本主义初期的生产关系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在不到一百年的历史中创造了人类以往数十万年所创造的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并且强调“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1972年,第664页。而“各个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②《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2004年,第204页。马克思当时正处于人们十分兴奋地谈论和总结的“蒸汽时代”即“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马克思指出“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1958年,第144页。并且高度赞扬地说“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1998年,第3页。恩格斯则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时代根本想象不到的”,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职能”。②卡尔·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206页。显然马克思工业革命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精髓,并且极大地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

二、列宁将十月革命创立的社会主义社会定性为“苏维埃政权加电气化”,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

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发电机与电动机的出现,电能得到广泛的应用,新兴产业雨后春笋般出现,工业社会进一步发展到其顶级阶段,人们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的结果不仅是新能源与新型劳动工具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更是体现生产力社会性的产业结构的复杂化、高度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电力工业、电器设备工业迅速发展,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以及电线、电缆等新兴行业不断出现;电力的运用还推动了材料、工艺、控制等技术的发展,并且促进了有线电报、电话、电灯等产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产业结构也必然得到调整从而推动生产力和人类社会的发展。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1998年,第3页。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技术先进、实力强大的企业不断利用竞争优势与资本运作兼并别的企业,因而19世纪末出现了大量垄断着技术与资本的垄断企业,许多大企业后来发展成为跨国公司。与此同时由于前两次工业革命都存在着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先后出现的新兴产业多是以大量消耗资源特别是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为存在前提。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已经跟上工业革命步伐,积累了相当实力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重新分配他们所占有的国际资源,必然挑起战争甚至是世界大战。列宁称这时的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被称为“垄断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的发展尽头。并且指出反映资本主义制度局限性的经济危机现象已经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新常态并且认为“帝国主义就是战争”,“是垂死的和腐朽的资本主义”。显然,资本主义已经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了,列宁领导工人阶级创造性地选择资本主义薄弱环节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就顺理成章了。④张建民:《 新技术革命纵横谈》,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

列宁对第二次工业革命高度赞扬,称“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显然第二次工业革命催生了十月革命,从而使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社会主义力量日益壮大的新时代。

三、习近平工业革命理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指路明灯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马克思与列宁后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处于一个新时代产生的、以前人难以想象的新科学和极其复杂的新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进行了精辟论述,是对马克思工业革命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科学技术创新和不断深化改革确立为新时代发展的动力,由于工业革命必然引起一系列新兴产业的诞生和提升有生命力的旧产业、淘汰落后产业和产能,同时提出了调结构、去产能、保民生的顺应工业革命发展的伟大决策,为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习近平工业革命理论是对马克思工业革命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强调:“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①《这盘棋,习近平运筹帷幄向未来》,新华网《学习进行时》栏目,2017年9月22日。习近平工业革命理论正是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0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众多新情况、新问题而与时俱进地在实践上探索、在理论上突破的伟大成果,既充满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智慧又把握住了新时代前进的脉搏。

首先,习近平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第三次工业革命必然引起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变革,从而影响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必然发生重大的变革。接踵而来的是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人本化理念,个性化特征,信息化方式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显然工业革命发展的方向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运动的方向完全一致。因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把握工业革命的良机,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制定了引导中国由富而强的“高质量发展”政策。

其次,习近平要求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动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30日)《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中强调,坚持科学技术创新,“就是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中国参与第三次、第四次世界工业革命,决不能掉队。他强调:在许多科学家眼中,当前正在蓬勃兴起的绿色工业革命,堪称“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全世界兴起的时候,我们落伍了。以电子和信息技术开发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我们实际上只赶上了半程。而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之际,我们与发达国家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一些诸如技术和资源领域不仅并不落后,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优势。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仅要跟上世界工业革命的步伐,而且要求中国努力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头雁。

再次,习近平强调产业结构升级,抢占未来世界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工业革命必然引起一系列新兴产业的诞生从而引起世界市场新一轮激烈竞争。我们必须将绿色工业革命视为新的经济发展引擎,把环境约束转化为绿色机遇,加快制定绿色发展战略,用以指导经济转型升级并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在节能产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以及电子技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海洋等战略性绿色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抢占未来世界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在2018年10月31日的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还亲自谋划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强调“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要深刻认识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意义,加强领导,做好规划,明确任务,夯实基础,促进其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第四,习近平对于核心技术强调要自力更生,不能依赖于人。习近平总书记清楚地看到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的大环境下,虽然说科学技术无国界,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但是拥有高端技术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绝不愿意看到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赶上和超过他们,因此而不惜挑起贸易争端并且以经济制裁与军事威胁手段阻止高技术的贸易与协作。因此要求跟上工业革命步伐的中国科技工作者应该以创新的精神,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研究并且掌握核心技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第五,习近平首倡新型大国关系,不冲突、不对抗,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行工业革命要有和平、安宁的国际、国内环境。要有互相尊重、按国际惯例贸易往来的国际贸易秩序,不要动辄挥舞经济制裁大棒的唯我独尊的霸权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美国时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得到世界各国的赞赏。恩格斯说过环境塑造人。改革开放40年来,如果没有和平安宁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的改革开放不可能有今天这么大的成就,遑论埋头苦干地推行工业革命!

(二)以习近平工业革命理论指导中国经济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高质量发展

中国今天所处的时代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取得多方面的伟大成就,第四次工业革命随时将大爆发的特殊历史阶段。我们应该以历史唯物主义眼光并且以习近平工业革命理论为指导制定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各项创新政策与制度安排。

首先,立足于建立世界科技强国、制定人才强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决策。改革开放初期,因为技术落后、经济底子薄,中国企业不得不靠引进资金、购买技术搞生产,在技术上一直受制于人。实现科技强国的基础必然是加强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改革,让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皆优秀的人才,制定放眼未来的人才强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决策,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提升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中国拥有世界第一大人力资源,为了培养更多人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中国的大学都来创办“双一流”大学(一流大学、一流学科)。

其次,制定并且严格执行调结构、去产能、稳增长、保民生的宏观调控政策。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产生一批被称为“朝阳产业”的新兴产业,同时产生一批被称为“夕阳产业”的传统产业。“夕阳产业”的比重逐渐降低,“朝阳产业”的比重逐渐提升,引起人、财、物资源的大调整和社会的阵痛,产业结构或者主动、或者被动的调整是必然的,抵制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保护落后并且阻碍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是通过社会阵痛强制调整产业结构的手段。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于政府可以利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主动颁布并且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已经富起来的中国有充沛的物质条件实现这一政策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在全世界都面临产业结构调整之时,率先提出了调结构、去产能、稳增长、保民生的宏观经济发展决策。

再次,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马克思说社会生产是由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四大环节组成。生产环节决定其他三环节,其他三环节反作用于生产环节。改革开放初期尚处在“一穷二白”阶段的中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拉动下逐渐走向了富裕,于是人们都重视了其他三环节对于生产环节的反作用力量。大量的人“下海”、跑运输。生产环节研发投入不足,大而不强。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大量出国购物,中国特有的“长假”成了“洋人”的“黄金周”。显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为人民的美好生活的追求提供消费品的供给侧环节出了问题,应该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上来。习近平总书记及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既是解决市场问题的良药,又是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钥匙”,也是“调结构”政策的主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在工业革命大潮中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的创新理论,又是指导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指南,绝不可与西方经济学供给学派同日而语。

第四,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绿色发展有两层意思,一是我们过去在高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忽视了生态保护,实施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政策,给我们今天追求的高质量发展留下了巨大的障碍,不得不花大力气治理已经恶化了的生态环境。二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带动新能源、气候变化、空间、海洋开发、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现代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环保等产业众多新产业的诞生,这些产业都是低碳技术的绿色经济,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第四次工业革命是“绿色革命 ”。 绿色发展就是要大力发展低碳技术的绿色经济。

第五,以“互联网+”的方式改造与调整传统产业。尽管有人说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之时就是传统产业衰败之日。但是农业、食品工业等相当多的传统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可能将他们去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调结构中同时以“互联网+”的方式改造与调整传统产业,是很英明的。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卫星定位、卫星导航等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改造与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就能够让它们换发青春,继续为人民服务。

第六,建设“一带一路”与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建设“一带一路”已经得到了沿线几十个国家热情支持、积极参入,都把“一带一路”当成 共同的事业来建设,“一带一路”已经形成世界最大的“跨洋跨洲”的“区域经济共同体”。“一带一路”短短几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越来越红火的伟大成就。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理想,并且强调其凝聚力与发展动力是各种交往的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原则。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火车头的中国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的发展经验得到了广泛的赞同与借鉴,社会主义中国的世界影响力与日俱增,话语权越来越大。新时代的中国已成崛起并日益强大之势,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思考与接纳。显然,世界人民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的中国正在取得的一个又一个发展成就中认识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或许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向胜利。显然不断创新并用实践给以检验使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具有强大生命力。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和平发展与创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伟大意义。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马克思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习总书记“下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