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创新“南园模式”调研报告
2019-01-19调研组
调研组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对社会治理问题高度重视,明确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了“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殷切期望,其中之一就是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截至目前,深圳实有人口已达2135万,其中非户籍人口达1627万。深圳有610多万套出租屋,大部分集中在各城中村内,普遍存在基础条件差、居住人员杂、治安管理难等问题,严重影响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南山区南园社区是典型的城中村社区代表,辖区面积0.5平方公里,共有楼宇966栋、出租屋1.6万间,实际居住2.9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7万,占比93%,呈现“两高三多三弱化”的特点,人员流动性高、民事案件高,流动人口多、出租屋多、治安要素多,基础建设弱化、群防群治弱化、民生服务弱化。
针对这些问题,南山区南园社区把基层社区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统筹组织公安、街道等部门,依靠“科技+人力”“传统+智慧”,用“块数据”压实“块责任”,开展基层治理创新,不断提高社区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了以“南园模式”为代表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幅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强化“三个整合”,推动社区共建
(一)整合数据资源,筑牢“科技建设”阵地
在南山区委区政府“智慧南山”框架下,南山公安分局以“统筹规划、联网共享、公安建设、全区使用”为总体思路,对外充分整合各类外部数据资源,实现数据资源的“1+N”式积累,即一个标准地址,N个数据项目。对内破除信息层级壁垒,打通“分局——派出所——社区”三级数据资源库,给基层一线以最大化的数据支撑。目前,已完成2100平方米的南山(警务)数据中心、新一代指挥中心等业务中心和前端感知层建设。其中,南园社区整合了9大类25小项社区数据资源,与公安分局数据中心实时调取、比对交互,实现一图通览、一键指挥。
(二)整合人力资源,筑牢“群防群治”阵地
南园社区以公安为主力军,以“一个平台、三个组织、五项机制”为支撑,充分整合基层综治力量,最大限度发挥整体合力。
一个平台管理。南山区大力推进群防群治可视化平台三代建设,配发6000台平安南山可视化终端,依托终端的卫星定位、4G对讲、视频回传等功能,将全区群防群治力量统一整合到一个平台,实现了数据一体化、勤务可视化、指挥扁平化。其中,南园社区共配备终端70台,覆盖治安办、专职消防队、物业保安员、快递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实现了社区一级的群防群治动态管理和一呼百应。
健全三个组织。公共管理的高效运作离不开社会组织的协调和联动,南园社区成立平安南园促进会,整合了辖区1700多名群防群治力量;组建楼管员联合会,通过消防建档、主动申报处罚和视频门禁建设“三大抓手”梳理出683名楼管员,帮助社区民警一起管好人和屋;组建业主委员会,梳理出935名业主,社区与业主逐个签订《房屋租赁管理责任状》,压实了业主在消防、房屋租赁方面的法律责任。依托三大社会组织的有效运作,全面盘活了社区治理体系,社区工作更加高效。
落实五项制度。轮值轮训制度,辖区派出所每月开办轮值轮训班,组织社区内的群防群治力量参加,包括专业学习、实操演练和持证上岗考试;联席会议制度,社区民警每周组织辖区群防群治负责人召开治安联席会议,通报警情、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巡查督导制度,社区警务室每天通过可视化平台对辖区内群防群治力量进行督导巡查;表彰奖励制度,南山区委政法委每年划拨80万群防群治奖励专项经费,对协助抓获嫌疑人、拦截诈骗等群防群治有功人员进行奖励;一呼百应制度,由社区警务室依托群防群治可视化平台,不定期组织辖区群防群治力量开展消防、反恐等应急演练。
(三)整合党建资源,筑牢“社区党群”阵地
南山区全面实行公安派出所所长任街道党工委委员、社区民警任社区党委兼职副书记,加强公安、街道、社区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整合社区党务资源,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周一党课。南园社区把学习十九大报告等内容融入到联席会议当中,会议的地点不局限于社区警务室,还结合实际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召开,参会人员在讨论工作的同时也学习了十九大精神,一举两得。
一月一宣传。南园社区民警每月组织辖区党员开展一次集中宣传活动,活动内容结合当前社会治安敏感问题,如反诈骗、禁毒、食药安全等。2019年以来,共开展宣传活动13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
一季一上门。南园社区共有老党员16人、残障人士9人,社区民警每季度联合社区工作站共同走访慰问这部分群体,向他们讲述社区内发生的大事小情,让他们感受到党就在他们身边。
二、破解“三大难题”,实现平安共治
(一)“门禁+网格”,解决人员管理难题
南园社区高标准推进视频门禁建设,依托覆盖社区的光纤网络,在城中村巷道和出入口连接人脸识别、车牌识别、WIFI热点等智能感知设备,并打通与市公安局数据库的连接,实现了数据的实时流转和比对,大幅提升了信息采集和重点人员管控等工作效能。
实现了人证同一。通过视频门禁的实名认证、人脸识别和实时推送,解决了“登记入住非同一人、一卡多用、长期无人使用”等信息采集难题。
提升了发现能力。通过证件人脸信息比对,提高了信息采集的准确性,通过数据异常比对推送,实时采集到重点人员的鲜活信息,解决了这一群体采集信息困难的问题。
提高了管控水平。依托视频门禁系统,对各类人员进行颜色打标分类,人像识别实时预警推送,解决了管控措施单一的问题,最终实现管好极少数重点人、服务大多数普通人的目标。自视频门禁与科技围合建设以来,南园社区通过视频门禁系统深度挖掘出34名重点人员,社区列管的重点人员也从原来的17人增至现在的51人。
(二)“智能+法治”,解决安全隐患难题
作为城中村社区,南园也存在消防设施陈旧、三小场所多等安全隐患。针对这些问题,南园社区从三个方面入手,全力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打造智慧消防。建设智能消防栓和智能烟感设备,前段感知设备通过光纤接入南园社区数据汇集平台,感知和报警情况可以实现图上通览,社区民警可以通过群防群治可视化平台指挥附近的群防群治力量进行快速处置。
完善基础设施。针对电动车违规充电引起恶性火灾事故等问题,在社区建设了7处电动车集中充电桩,既方便了居民,也消除了消防安全隐患。
压实主体责任。专门配备3名安监巡查员,协助社区民警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对辖区内的实有建筑物进行消防建档,与业主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针对存在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898份,压实了业主的安全责任。
(三)“视频+人脸”,解决民生小案难题
盗抢骗等民事类侵财小案,已成为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重要问题。自2017年8月份科技围合在南园社区正式落地以来,依托密集覆盖的高清摄像头和人像识别设备所汇集的海量数据,南园社区民警灵活应用“深云平台”,在实战中摸索出“精准制导式视频追踪”“一键生成式人脸串并”和“全民皆兵式群力围捕”三大技战法,有效提升了破案水平。2018年以来,南园社区内盗窃案件破案率达100%。
三、聚焦民生服务,共享治理成果
(一)互联式的智慧终端
依托“智慧南山”APP,实现房屋租赁在线选房,后台实时比对、授权,更安全、更便捷;视频门禁系统与市公安局居住登记主动申报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居住登记网上办理、居住证自动办理等,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同时,可以实现租客、楼管员、网格员、社区民警之间的沟通交流,在线解决问题,实时推送宣传信息。
(二)前置式的社区服务
南山公安分局从2017年启动“社区警务再造”和“小警务、微民生”工程,辖区143个社区警务室焕然一新,形象更加整洁、分区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特别是在部分中心警务室设立了24小时便民服务区,引入“三合一”警务终端机,提供出入境、交管等服务。截至目前,南山区31台“三合一”警务终端机共办理出入境业务36万次、户政业务5.2万次、交管业务7000次,其中仅南园一个社区就办理了入境业务1.6万次、户政业务124次、交管业务1583次。
(三)互动式的社区宣传
南园社区主动拓展宣传渠道,建立了“一动一静”两个宣传阵地。“一动”,即在移动微型消防车上加装显示屏,可深入社区角落播放宣传片;“一静”,即在社区警务室设置多媒体宣传栏,通报警情概况,宣传防范要点,让每一位前来办事的群众都有一份平安收获。
(四)参与式的社区治理
为客观掌握辖区综合治理情况,南山区委政法委从2013年推出了平安南山指数,涵盖打、防、管、控、建和民意调查等6大项28小项内容,对南山区各街道综合治理情况进行考核,发挥了“晴雨表、指挥棒”的作用。此外,南山公安分局还从2017年下半年启动了社区考核机制,以指数形式对社区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指数运行半年以来,南园社区考核情况从曾经的53名跃居到现在的第一名。
经过深入调研,调研组一致认为,“南园模式”有效解决了以往基层治理中的诸多难题,提升了基层社区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社区治理范例,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除了“南园模式”,龙华同胜、福田水围、龙岗吉祥等地也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创新,依托基层综治力量整合与科技信息化双轮驱动,显著提升了基层社区治理水平,大幅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议把以“南园模式”为代表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从点上破冰向全面开花纵深推进,全面提升全市基层社区治理水平,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