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研究进展

2019-01-19韩静刘运秋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4期
关键词:血氧饱和度患病率

韩静 刘运秋

063000开滦总医院呼吸内科,河北 唐山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特征性的缺氧方式为慢性间歇性缺氧,该疾病是由于反复的上呼吸道阻塞,引起夜间睡眠呼吸暂停、夜间低氧血症。机体为了克服气道鼻塞,会逐渐加强呼吸运动,这种代偿现象会引起患者出现睡眠不连续、夜间觉醒等情况。有关资料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在女性和男性发病率分别为2%和4%[1]。白天嗜睡、打鼾、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呼吸气流停止及晨起头痛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主要症状。该疾病与心律失常、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等引起死亡的疾病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神经系统功能损害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程中的显著特点,表现为白天嗜睡、夜间睡眠期觉醒增加[2]。目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被公认为是巨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该疾病进行早期识别、治疗十分关键。本文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现报告如下。

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年龄和性别: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好发年龄为40~60 岁。随着年龄的增高,该疾病患病率随之升高。在22~44 岁的男性人群中,患病率为3.2%,45~64 岁为11.3%,65 岁以上男性患病率为18.1%。女性人群在相同年龄段中,患病率分别为0.6%、2.0%及7.0%[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多见于成年男性、更年期后女性,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比例约为2:1。

上气道解剖结构异常:扁桃体肥大、鼻腔阻塞、咽腔狭窄、咽腔黏膜肥厚、舌根后坠、咽部肿瘤等。有关研究表明,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与下颌骨骨体长度有关[4]。下颌骨越短,上气道阻塞越明显,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病率越高。

肥胖:相关资料表明,肥胖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存在紧密联系,肥胖人群发病率为正常人群的4倍。体重指数、颈围等作为肥胖的相关指标,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病、严重程度相关[5]。体重指数每升高1 个标准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危险率会升高4 倍。肥胖者由于体重增加作用于腹部和胸廓,其胸壁顺应性会因此减低,进一步增加呼吸系统机械负荷,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生风险增加。

吸烟、饮酒: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烟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及鼾症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吸烟易导致气道炎症的发生,也可能造成患者气道在睡眠时发生塌陷情况,从而引起呼吸暂停现象。酒精会引起健康人群反射呼吸暂停现象[6]。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酒精摄入会进一步加重低氧血症,且会导致患者呼吸暂停时间延长。此外,酒精会降低患者上呼吸道呼吸驱动,会进一步促进患者发生呼吸暂停现象。

家族性与遗传易感性:大规模研究证明了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病中家族性因素、遗传因素的作用。家族聚集性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具有类似的颌面部结构异常,如家族性肥胖、软腭肥大及颌骨短小等。有关资料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严重程度的35%可归于遗传因素[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特征

临床症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有呼吸胸闷、夜间睡眠高调鼾声、心前区不适、易梦易睡、乱动等,包括阳痿、遗尿等症状。患者在日间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头晕头痛、性格差异、情绪紊乱、咽喉干燥、行为异常、易疲劳、记忆力差等。

合并症及其发生机制:有关资料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独立于肥胖、生活压力、嗜酒、性格、性别、吸烟及心脏肾脏疾病以外的高血压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此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也是脑中风、心肌梗死及冠心病等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60%~90%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存在肥胖问题,会进一步导致该疾病加重,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会引起患者发生多系统并发症情况。如:红细胞增多症、高血压、记忆力下降、甲状腺功能减退、肺动脉高压等。情况严重的患者甚至会死亡,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诊 断

除了根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表现外,多导联睡眠图(PSG)为主要的确诊方法。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情以每小时睡眠时间内呼吸暂停、低通气次数(AHI)作为主要判断标准[8]。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作为参考,分为轻度(AHI 5~20次/h,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85%~89%)、中度(AHI 21~40 次/h,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80%~84%)、重度(AHI>40 次/h,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84%)。

治疗现状

一般治疗:服用安眠剂、镇静剂及饮酒等,会导致呼吸暂停现象加重,患者应尽量避免。仰卧位比侧卧位呼吸暂停更加明显,应鼓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采取侧卧位睡眠,并进行正确治疗。

非手术治疗:肥胖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实施减肥治疗后,其相关症状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如白天嗜睡、呼吸暂停次数、低氧血症、打鼾及憋醒等。此外,减肥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咽喉功能,对缓解阻塞程度有所帮助。但减肥能否纠正各项指标、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症状、尚存在争议。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安宫黄体酮、滴鼻净、氯丙咪嗪及麻黄素等[9],以上药物主要为改善患者呼吸神经控制功能和睡眠结构,但尚未有确定的疗效,且上述药物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未能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临床上需要通过综合、多学科协同方式对患者展开治疗,这也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的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血氧饱和度患病率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巧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
乳腺血氧与多普勒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