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育场域中体育文化力运行机制的构建分析

2019-01-19孙明轶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体育学校文化

孙明轶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前言:在高校的教育场域中,体育文化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呈现出比重越来越大的趋势。所谓体育文化,是以全校师生为活动的主体,在体育教学,体育健身,体育比赛等体育活动中形成的体育观念意识的总和。它本身是一种群体文化。因而在进行体育文化运行机制的构建时,高校应首先明白这是一场校园精神文化的构建活动,故其动员规模,持续时长都是相当可观的。本文经过多方参考文献的查找,将从体育文化力的含义,建设意义出发,进行体育文化力在操作层面的构建方法的分析,将分别对体育文化力的现状,定位,培植与推广,完善与创新进行讨论,为高校构建体育文化力提出一定的建议。

1. 高校体育文化力的含义

早在1940年,毛泽东同志就对“文化力”做出了解释:新的政治力量,新的经济力量,新的文化力量,都是中国的革命力量,他们是反对旧政治旧经济旧文化的[1]。而后来,贾春峰出版的《文化力》,将文化力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带入国内教育界。而孙是炎发行的《文化力:横店的启示》又将文化力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而高校体育文化力,将高校体育与文化力有机结合起来,开拓了教育界的新舞台。高校体育是一门教育,是指对高校人才进行身体素质上的锻炼教育,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而文化力则是一个哲学概念,其在西方的解释为,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一种作用力。但在国内学界,各学者对其解释可谓五花八门,但不外乎就这样几个声音:文化软实力,文化生产力,文化作用力。但无论哪家的解释,其共同点都是:文化力都是一种无形而间接的作用力。因此,综合两个概念,高校体育文化力可以概括为:以体育为表现形式,长期对高校教育产生一定作用的力量。

2. 高校体育文化力建设意义

2.1 锻炼学生体育意识

进行高校体育文化力的建设,不仅能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锻炼身体,而且能教会其科学锻炼方法,对其终身的体育意识都是大有裨益的。运动改变性格。体育表演和体育竞赛等体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帮助其建立起健康阳光,勇于进取,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从而让学生领略到体育的价值,充分发挥体育的魅力。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这样的文化的熏陶中,其学习,生活,性格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生活也会有更加美好的向往。这正与教育部当前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完全吻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高校应当注重体育文化力的建设。

2.2 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一词备受重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构建“和谐社会”,而和谐校园正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文化力的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助力。在高校体育文化力的建设过程中,校园氛围会慢慢变得轻松和谐,民主活泼,也会引导全校师生的工作与学习走向健康积极之路。在和谐的校园氛围中,学生不仅情操得到了陶冶,心灵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升华,其人际关系也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在这样的总和下,高校总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都得到了加强,精神总和也不断进步,学校的整体实力的增强与未来的发展自然不在话下。

2.3 素质教育得到推进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为响应国务院号召,极力推崇素质教育,高校应当对体育文化力建设给予重视。而各个高校努力的成果,加在一起就是社会素质教育推进的总和。高校作为国家栋梁的摇篮,对人才的培养作用不容小觑。在这个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时代,健康向上的高校氛围,有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三观和阳光的心理,在无形之中对其行为进行了一定的约束,不仅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生活态度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培养,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3. 体育文化力运行机制的构建分析

3.1 体育文化力的现状

经调查,在体育物质文化领域内,当前的高校学生对体育的基础设施满意度不高,真正满意的还不到20%,有一半的学生都认为体育设施很一般。而在高校对体育文化力运动的宣传领域内,很多学生甚至都不了解学校通过哪些渠道进行了体育场域的宣传。体育有关事项在体育海报,校园广播,学校网站等宣传媒介中所占有的比例都不超过20%,这表明了体育文化方面传播力度严重不足。此外,调查表明,学生除了参加正常的体育课,其他的体育课外活动参加极少,当然这也与活动类型较少有直接密切的关系。在调查的学生当中,能每天坚持体育锻炼的学生不到10%,而多数都选择的是晨跑,其他类型的锻炼形式更为低下。因此,为提升当前高校体育文化力的运行水平,不仅需要改变学生对待体育的方式,而且更要从学校的建设抓起,通过对体育设施的增加,以及对体育事项的宣传,学生们了解的多了,设施又充足,自然会有很多人愿意尝试各种体育项目,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体育锻炼的世界,体育文化力的发展就会有更大的希望。

3.2 体育文化力的定位

在分析评价体育文化力现状后,即可结合实际情况对体育文化力进行定位。高校应当充分结合周遭环境因素,将高校的体育价值观,体育精神和行为准则总结起来以形成高校体育文化力理念体系。高校的体育文化力定位应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高校体育文化力力的建设目标和高校体育文化力的工作内容;学校体育传统;学校的体育精神;学校的体育文化定位和学校的体育文化主导理念;学校体育硬件配置;学校体育规章制度。高校体育文化力的定位是该学校开展体育文化力运行机制构建的依据,是其战略目标,起到思想总领的作用。因此,这一步骤在高校开展体育文化力运行机制构建过程的必要步骤,不容忽视。例如,若学校的定位是体育项目的丰富与体育工作开展的范围,那么学校大可将体育精神渗透到每一个学科里,在学校的任何领域都进行体育知识的普及,进行科学健身的原则和方法的讲解。除此之外,学校要在办学指导思想,行政决策的指引下进行体育氛围的创建,努力为全校师生提供合格达标的活动场地。

3.3 体育文化力的培植与推广

在进行高校教育场域中体育文化力运行机制的构建过程中,进行了现状的分析和准确的定位以后,就可以着手进行体育文化力的培植和推广。在高校体育文化理念定格后,就应该尽快进行创造条件与实施,将其落实在全体师生体育教学,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的实际过程中,帮助师生在实践中认识体育文化理念。

3.3.1 学校应当组织体育文化力的宣传工作。可以利用学校开展的活动进行宣传,或是专门组织这样的活动进行宣传。如开办运动会,承办省市的马拉松比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强调活动的积极意义,在规模相当的时候难免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无形之中对体育文化力进行了宣传。或者是学校创办体育相关的社团,并派遣体育老师带,这样的校级社团和素质良好的体育老师的指导,会吸引不少学生加入,也达到了宣传的目的。

3.3.2 学校应当进行体育文化的实施工作。想要真正落实体育文化理念,关键靠的还是实践,实践出真知。如可以先进行体育文化制度的创建,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有利于为接下来的实施活动营造和谐氛围。再进行各种体育活动的创建,长跑比赛,篮球比赛,排球比赛等。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更能够进行体育文化力的培植,实现体育文化的落实工作。

3.3.3 学校无论实在进行活动的创建还是社团的创建,都应该勇于推广。在进行创建的过程中,宣传只是其中一个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爱上体育文化,从而自发的进行文化的传递与探索。为此,学校应不遗余力地进行体育文化的氛围带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享受并爱上体育文化。

3.4 体育文化力的完善与创新

在对体育文化力的现状,定位,培植与推广后,高校应充分考虑其生命力,对体育文化力进行不断完善与创新。高校体育文化力的不断完善与改善,是体育文化力体系的不断进化,是一种文化的成长。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积累,进化的过程。为此,高校可以多进行体育文化力完善的会议开展,对体育文化力的完善与创新进行讨论,或者是邀请有名的学者进行工作的指导;或者是开展体育文化力相关的讲座,让学生们更了解体育的知识。此外,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观摩体育比赛,组织学生看录像,看电视实况的转播,或者组织学生现场观看比赛。在边进行观看的时候边进行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比赛内容,增加其体育素养。此外,学校也可以举办体育知识竞赛,让学生进行分小组竞争,以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总之,为了体育文化力的完善与创新,学校可以尽情发挥创造力,只要能保证体育文化力持久生存下去。

4. 结语

高校体育文化力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为了持久建设高校体育文化力,学校不仅要采取特殊的手段进行建设,也要运用科学的思想,方式和手段。群体体育是体育文化的根基,为保证体育活动大规模的开展,应尽量鼓励更多的参与者,才能从根本上进行全民健身目的的实现。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建立体育文化力运行机制,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为实现高校体育文化力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应始终保持开放的理念,才能在建设中进步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学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谁远谁近?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奇妙学校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