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气排球开展现状对气排球推广的启示
2019-01-19李国庆
李国庆
(福建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1. 前言
气排球是我国自创的一种排球衍生物。从1984年的“星星之火”到如今走向全国各阶层、各类人群。1994年气排球运动传入福建省[1],2010 年率先把气排球比赛列入了省运会项目,对气排球项目的推广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2]。
自2012年起,气排球运动进入福建师范大学校园,并走进体育课程中,得到许多学生青睐。但是,通过福建师范大学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观察中发现,相对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参与气排球运动的人数和竞赛组织较少,并且选修气排球课程的人数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通过对福建师范大学气排球运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旨在发现现象背后的问题,以寻求高校气排球运动发展对策,为高校气排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促进学校学生身心健康贡献一份力量,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奠定基础。
2. 研究对象
本论文以福建师范大学非体学院随机抽取400名参与体育课选修的普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并且对气排球老师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学生的选修气排球课程的基本情况和校排球联赛的安排。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对气排球运动的了解情况与分析
经调查,发现在调查的400名学生中仅仅18.1%的学生对气排球项目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对此项运动有一定的爱好;44%的学生了解一些,但也只是看过、听说过、玩过,或是接触过一学期10次课左右;还有高达37.9%的学生对此项运动一点都不了解。并且,了解气排球的学生中通过体育课的方式了解到气排球运动的学生占据绝大多数,约54.9%;通过校园比赛了解气排球的人数占据23.2%的比例;另外还有21.9%的学生通过其他方式了解气排球运动,比如:电视体育赛事播报、新闻等。由此说明目前体育课发挥了应有的宣传效果,但是通过校园比赛为宣传手段的力度是没有发挥的,比赛才是真正的宣传工具、手段,因为在比赛中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气排球的学习乐趣和娱乐氛围。
3.2 学生课外参与气排球运动情况与分析
3.2.1 参与的人员情况
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福建师大公共体育学生参与到气排球运动中的人数,有30名学生参与自行组织小型活动,占调查人数的7.5%,并且没有统一的时间安排,参与气排球课外活动的这一些同学大部分有一定的排球基础。由此分析,气排球运动是一项新兴起的体育项目,没有形成一定的潮流。
3.2.2 参与的频率情况
适时的参与体育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能增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机能,反之,不适当地进行体育运动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3]。而气排球这项运动对人体的身心健康有较好的创新价值。经调查发现,参与气排球运动的学生(30人)中23.4%的学生经常参加气排球运动,可达到每周3次及以上;43.3%的学生有时参加气排球运动,每周1-2次;但还有一大部分人(约33.3%)较少参加,这与学生对气排球的不充分了解有关。
3.2.3 参与的形式情况
运动的参与形式包括自发参与和组织参与两种形式。福建师范大学学生参与气排球运动多是以自发的形式进行的,调查发现,福建师范大学的27个学院(包括协和学院)中,只有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光电学院、经济学院4个学院的同学在课后时间通过组织参与到其中,仅占14.8%。这些学院组建排球协会组织学生进行气排球对抗游戏,多以男女混合娱乐竞赛为主。而对于个人,大多数不能够自行地去练习或者加入组织的竞赛中。虽然个别学院、协会有组织气排球活动,但都是偶尔,不是定期进行,并且对抗游戏时没有相应的指导。
3.2.4 气排球运动场地情况
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的数量是否充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个项目的开展、推广和发展,也必然会影响到人们对该项目的参与[4]。通过走访观察学校的排球场地,福建师范大学仅有3个气排球场地。一个场地能容纳10人运动,3个场地最多只能满足30人的活动。相比其他运动项目,比如:篮球场地大约包含有三十几个标准篮球场区域,是气排球场的10倍,而且篮球场上几乎每天都是人满为患。因此,由于气排球场地的数量偏少,不仅影响到形成很好的气排球娱乐氛围,也使得学生对气排球运动技术的掌握受到很大的影响。
3.3 气排球项目的教学情况与分析
3.3.1 教学时数方面
福建师范大学进行公共体育选修课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体育选项课的学习安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一学期新生入学阶段,教学主要任务是对所选修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初步了解和体能训练,对专项的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第二阶段是第二学期到二年级第四学期,相对比较系统的学习气排球的专项理论和技术。虽然每学期都安排32课时,但在这个阶段除了要学习选修专项内容外,游泳项目的学习也占据一部分(6月份2周,9月份4-5周),同时考试阶段也占据4-6个课时,这样第二阶段学生学习气排球的课时是非常少的。对于气排球这种球类运动,学习时间短,对掌握技能是有影响的。
3.3.2 教学对象情况
17-18学期福建师范大学共开设18个体育选项课,共427个班。此学期福建师范大学选修体育课的16、17级学生总数为16333人,其中选修气排球课程两个年级的人数只有1036人,仅占上体育课总人数的6.3%。气排球受众人数比例仅个位数的原因与气排球在学校开展的时间较晚有关。调查得知,中学学习排球给大家的记忆就是难、疼,由于技术难度的原因很难完成对抗,不能达到组织比赛的要求。
通过对各个教师17-18学期16、17级授课人数、男女比例等调查,可知,2017级选修气排球的人数比例明显多于2016级,但还是停留在个位数。在选修气排球人群中,男生人数远远不及女生,男生仅占其中的6.9%,而其它全部为女生。男生选择气排球的人数少,基本上是因为对气排球这种新兴运动项目的了解不够,缺乏气排球与篮球等项目一样有同等健身功能和激烈竞技的认识;女生选择气排球基本都是考虑到此运动项目的特点来选择,不像篮球等运动项目对抗性太强。
3.4 福建师范大学开展气排球比赛的情况
学校体育竞赛是全体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的旨在丰富课余文化体育生活、增强学生体质的体育比赛[5]。校院开展气排球竞赛既是检阅气排球教学效果与课外活动的有力杠杆,又是推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重要手段。每学年都举办一次校排球联赛,其中仅仅女生为气排球比赛,男生为室内(硬)排球比赛;各学院从来没有组织有关气排球的比赛;校外比赛在排球馆内几乎是看不见的。校排球联赛是气排球运动在我校宣传推广全面参与其中最有效的时机,没有男子气排球项目,也没有篮球、足球、羽毛球等高涨的活动氛围,使得我校男生气排球运动的宣传具有一定的阻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气排球运动项目是一项较晚出现的运动项目,在高校的推广开展较缓慢,没有篮球、羽毛球、足球等运动项目欢迎度与了解程度高,学生参与气排球运动的受众人数非常少,参与度不高,并且学习气排球的人数较少,以女生为主,人数远远多于男生;日常参与形式以自发参与为主,极少数学院协会组织参与到气排球运动中。
目前,室外基本为硬排场地,场地严重不足,不能形成很好的气排球娱乐氛围,学生对气排球运动的掌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福师大气排球授课时数较少,不能很好地掌握气排球技术。学校的气排球比赛极少,在学校各级开展的气排球比赛仅仅是每年一次的校排球联赛。校排球联赛规定女生进行气排球比赛,男生还是进行排球比赛,二级学院也不举办气排球比赛。
4.2 建议
4.2.1 提高各级排球协会的作用
学校一项运动的发展,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发挥协会的积极推动作用,经常组织一些气排球交流的小型比赛,带动身边同学积极亲身参与其中,感受气排球运动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尤其是男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项运动中。
4.2.2 建立气排球志愿者团队
福师大是一所百年老校,体育科学学院更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发挥体科院学生的作用,组建气排球志愿者团队,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对志愿者进行一定的奖励措施,比如:一定社会实践分数、少部分补贴等。
4.2.3 课程设计多样化和场地的扩充
不断提升和完善体育课程内容与结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加趣味性的项目,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增加学校专业青年教师的引进,使教师年龄层次更加完善。有针对性的增加教学场地设施,使学生更加广泛的参与到气排球运动中。
4.2.4 适当增加选修时间和比赛次数
由于气排球运动是一种新兴的体育项目,在学校的传播时间很短,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学习掌握,可以适当增加体育选修课时,更好掌握扎实的气排球基本技术;增加男子气排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