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 提高中考体育考试成绩
2019-01-19张庆顺
张庆顺
(山东省曹县桃源集镇中学,山东菏泽 274400)
近几年来,国家明确规定了学生体育考试成绩列入中考成绩,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将体育考试成绩计入中考总成绩”后,提升了体育科目的地位,这为体育特长生的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作为体育教师,要认识到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保证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为学生发展身心素质打好坚实体育理论和技能基础,要认识到健康的身体是未来事业成功的支柱,自己的健康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是关系民族兴衰的大事。从而增强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使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1.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1.1 为了“达标”而教学。
实施体育中考,初衷是为了推动学校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学校为了达到上级给学校规定的硬性要求就只能要求学生参加所谓的“规定科目”,这使体育课成了名副其实的“体质测试”课,体育教师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都围绕中考三项开展,将丰富的体育课堂演变成了“以求高分为目的,以练习为主的‘训练课’”,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与个性发展,片面追求体育中考的满分率或者高分率,也就出现了中考考什么,初三体育课就教什么、练什么,导致体育中考沦落为体育教学的一根“指挥棒”,这完全违背了正常体育课程的设置初衷,也违背了体育中考设置的初衷。
1.2 体育课堂变成中考训练课
在各种压力的驱使下,如今的初三体育教学已经成为提高学生中考体育成绩的重要武器。一些学校要求体育教学要围绕体育中考中的“三项”内容开展,把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人为设置成另一道“题海”。有些教师甚至把体育课程改革上训练课,有些学校的相关领导也都认为这样的课好,要求这样上课。如果将这样的模式归属于体育中考与体育教学的结合,那么也只能定义为粗暴的、不完美的一种。
1.3 终身体育教育完全被忽视
中考体育实施的目的是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参加的兴趣,使他们养成科学锻炼习惯,形成有效的终身体育意识,但一些体育教师或者领导将其误解。初中生处在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很大程度上能保证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体育锻炼方法的传递,让学生学以致用并发展成习惯,把课内的学习内容灵活地运用到课外,并将于课内对体育锻炼产生的积极兴趣转化成人生中对体育锻炼的坚持不懈。
1.4 重视竞赛,注重体育名次。
在围绕学生的“升学”而教学、为了“达标”而教学之外,很多学校最重视的那就是学校大大小小的运动会比赛了,因为重视班级名次和荣誉,教师会要求学生进行所谓的“特训”以求在运动会之时取得优异的成绩。
2. 提高中考成绩的途径分析
2.1 为学生制定详细的体育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应有明确的计划,笔者一般将3月份作为体育锻炼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提升弹跳、速度、耐力和身体灵敏度等综合素质,为以后体育的全面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个阶段从4月初到4月中旬,这一阶段应该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提高整体素质。这段时间学生应文化课程的学习为主,同时也要保证有足够的運动量,可以实行劳逸结合的方法,争取早晚、周末和课间给自己安排合适的训练内容,在不影响文化课学习的同时又不间断体育训练;第三阶段时间安排在4月中旬到4月底。这一阶段要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和巩固体育成绩上面;第四阶段为5月初到考试前,这一阶段应保持体育素质的基础上进行完整的技术练习。
2.2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科学的训练方法是提高中考体育考试成绩的有效保证。初中体育中考还包括实心球、仰卧起坐、坐位体前驱、耐久跑等项目。比如,在训练投实心球时,要掌握“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这个技术要领,结合动作向学生进行示范,使学生内心深处有技术印象,从而获得较高的分数。耐久跑运动也有很多技巧,掌握好技巧可以有效节省学生自身能量,有效发挥身体潜能。
2.3 要善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信心对中考体育考试成绩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自信是同学们完成目标、取得优异成绩的精神支柱。影响初中生对体育中考信心的因素有很多,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外因和内因。外内影响因素主要有项目的难度、社会环境因素、心理机能训练等;内因影响因素主要学生自身身体素质、精神状态等。提升学生自信心训练的方法有很多,应根据个人性格、身体素质和专项科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教师要鼓励学生有取得良好成绩的信心,实现要我练习向我要练习的转变。帮助学生组成团结互助小组,相互监督和鼓励,多进行专项运动的技术交流,力求共同进步和提高。
2.4 合理安排课外训练活动
借助课外各项体育训练,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使紧张的学习与丰富多彩的积极性休息协调配合,从而形成了生动、活泼、文明、健康的优良校风,也有效地巩固和提高了训练的成果。如走读生,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坚持跑步上学来锻炼跑的速度和耐力。而住校生则可通过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时,利用自己的床进行仰卧起坐的训练等等。
3. 结束语
从考试本身来说,大部分的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是以考试内容为风向标,而考试内容的单一会导致中考体育逐步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从学校层面来讲,学校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仅仅从考试的角度出发来组织体育教学,将考试成绩作为体育教师的合格标准,这不仅违背了体育教学的初衷,也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体育观念。总之,作为体育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体育考试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成绩,而是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