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的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研究

2019-01-19廉东旭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课素质

佟 浩,廉东旭

(1.哈尔滨工程大学 体育部,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2.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北京 100081)

1. 前言

体能素质是指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体能的要求不同。它不只是衡量一个人体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反映了一个人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工作状况和一个人的身体素质[1]。大学阶段作为青少年各项身体素质不断发展的最重要时期,针对这一特别的群体,教育部办公厅制订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该标准的出现不仅对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进行了促进、还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身体锻炼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体现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的量化指标。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在近些年来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大学生的不及格率出现上升的发展趋向。对此,笔者在遵循大学生身体生长发育规律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的在校学习与生活特点对高校大学生体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2],并制定更加科学的体育教学与训练对策、计划,对高校对大学生体能素质培养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2. 影响高校大学生体能的因素分析

2.1 生活方式不健康,缺乏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

大学生活是自由的且丰富多彩的,自我主导的时间也相对较多,但是各种各样的诱惑导致学生在步入大学后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下降[3]。生活作息紊乱、减肥、饮食不规律、喜爱高热量的垃圾食品等,有的学生不吃早餐便匆匆去上课,也有盲目减肥造成营养不良,甚至晚睡晚起成了这个时代年轻人的标志,而这些恶习致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日益下降。此外,学生缺乏主动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除了每周的体育课,基本都不运动,对上网玩游戏及看电影的热情比体育锻炼多得多。

2.2 影响大学生体能下降的家庭因素

当代的大学生中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在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规模越来越小,作为家中唯一的子女,便成了整个家庭的核心。尤其是城市里出生的孩子,多数家长过分溺爱,本来在家接触体力活的机会比较少,许多家长将自己没有实现的各种梦想转嫁给了自己的孩子,繁多的补课任务占用了大多的时间,以至于没有多余的时间安排体育运动和体能的锻炼。甚至还有的家长认为让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就是“吃苦”,忽略了体育锻炼对孩子身体机能发展的重要性。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说家庭因素也是影响现今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高校体能教学重视程度是影响大学生体能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直以来高校普遍秉承着传统的教育思想,重视“智育”从而忽视“体育”。以至于相关工作缺乏规范性、制度性安排,引发相关人员和工作的低能、低效问题,使体育教学工作在高校中难以顺利开展[2]。并且大部分学校体育课,都是以技能和基本的跑跳为主,以学生体能素质为培养目标的课程相对较少。经走访可知,大多学生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却不知如何正确的参与锻炼,大多都是模仿同学,或者上网看教学视频来获取练习的方法。学生们没办法获得有效而标准的体育锻炼引导,不仅体验不到锻炼的方法和乐趣,还会因为错误的锻炼方法造成运动伤病,从而导致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抵触的心理,造成体能素质的下滑。因此,建议高校应重视大学生体能素质的教学,开设专门的体能训练课,使大学生掌握正确的锻炼健身的方法和训练后的拉伸以及锻炼时的注意事项,这样不仅使大学生学习到正确的锻炼方式,了解运动后拉伸的重要性和方法,还能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安全意识。

2.4 器材、场地等设施的匮乏和老旧

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是导致大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主要因素毋庸置疑,但高校体育运动的管理不够科学,以及锻炼设施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参与体育锻炼[2]。随着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在校大学生数量逐年上升,但高校专门用于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却没有明显的增加。在高校体育设施不足以满足学生锻炼需求的时候,就会使学生带着极大的锻炼兴趣来到体育场地后失望而归。并且走访调查得知,还有些高校不但运动场地、器材匮乏,还不关注运动器材的保养和场地的折旧磨损的问题。高校器材和场地等设施的匮乏和老旧磨损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这不仅有可能会对锻炼的学生安全出现问题,甚至在锻炼时造成损伤,间接性的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造成了负面影响,最终导致大学生体能素质下降。因此,高校应注重器材和场地等设施的管理,适当增加运动器材的数量和维修保养,为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起到良好的保障。

2.5 传统体育课教学无法满足体能锻炼需求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肩负着振兴国家的重任。而高校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最核心阶段,但对于高校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在繁重的学习任务面前,每周仅有的一两节的体育课不足以满足他们身体锻炼的需要。可现今的体育课虽种类繁多,很多技能类项群的项目在教学时教师主要以传授专项技术为主,但强度较低,并且缺少体能类的专业辅导。学生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学到了技能,但如果没有较好的体能素质作为根基,掌握再好的专项技术恐怕也很难发挥出来。因此,建议高校在各项体育课的课时安排上加入2-3课时的体能训练课,为大学生更好的学习技术技能提供体能基础。

3. 高校大学生体能教学问题对策及改进建议

3.1 加强宣传力度,增加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高校应增强宣传力度,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培养是提高体能素质的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的意识,充分利巧学校里的媒体、社团、俱乐部等加强对身体健康知识的传播让学生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3]。并且多发展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并且组织各种竞技性的比赛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体育运动的健康意识,使大学生走出寝室走向操场,主动参与到课外体育锻炼中去。对此,无论是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的养成,还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都存在非常重要的意义。

3.2 构建“基础体能课 +选修课”教育模式 ,加大经费投入

体能基础课是指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各个器官的协调性,增强整体的协调能力,进而使得学生具备基础的专项训练能力的课程[4]。在课堂上,教师根据专项的特点进行专项体能教学或者趣味性的游戏。比如排球课上可用半场单兵防守发展耐力;可用半“米”字移动发展脚步;可用沙袋绑在脚踝负重扣球来锻炼学生的力量和弹跳力;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体能素质和专项素质,还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大学生的个人特长与个性。

3.3 重视学生体能素质发展,增加体育项目投资力度

高校首先应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传统观念,提升对学生体能素质的重视程度。其次,适度加大对体育项目的投资的力度,重视体育活动设施的建设[4],以提供给大学生较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再次,对已有的场地和运动设施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体育运动场地与运动设施对大学生免费开放,有意识的对高校体育教师的业务进行监督与指导,方便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

4. 结论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人,体能素质的好坏不仅影响自身的未来,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建设与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体能素质的练习方法层出不穷,国家主管部门虽然出台各项方针、政策,但效果不明显。相对于大学生这种相对特殊的年龄群体,笔者认为让学生更加乐意参与到体能的训练中,高效的提高体能素质的方法才是在实践教学中所推崇的。针对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问题,从原因上出发并对其进行解决,通过这些对策来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改变学生对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有针对性科学性的训练是提高体能素质的必要手段[5]。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课素质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体育课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