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2019-01-19王蕾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5期
关键词:复律利多卡因室性

王蕾

618000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

心肌梗死后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是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心脏结构异常、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以及心律失常等诱发因素。心肌梗死导致患者的交感神经重构,区域交感神经高支配是诱发室性心律失常最主要的机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2 d内出现室性心律过速,1年内心律失常的复发率在4%左右[1]。用利多卡因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方法,其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后来研究发现,利多卡因有导致患者心律失常和精神异常的风险,效果欠佳。胺碘酮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方面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治疗率。本研究对胺碘酮和利多卡因的治疗效果作了比较研究,现阐述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6例,随机划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利多卡因治疗的对照组,每组各43例。治疗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8~70岁,平均(57.2±3.1)岁;PCI介入治疗35例,溶栓8例。对照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48~68岁,平均(56.9±3.5)岁;PCI介入治疗31例,溶栓1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选取的患者经检查,肌钙蛋白含量异常升高,心电图ST-T段有动态演变,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

研究方法:①治疗组患者给予初次静脉滴注150 mg盐酸胺碘酮注射液10 min左右,用后观察效果,若不明显则按1 mg/min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150 mg的胺碘酮。患者的病情有效控制后,过渡到口服给药。口服0.2 g盐酸胺碘酮片,3次/d,持续5 d。随后适当降低用药剂量,维持治疗。②对照组给予静脉推注利多卡因治疗,首次用药50 mg,若症状缓解不明显,则把滴注速度控制到5 mg/min持续给药[2]。

观察指标:以接受治疗的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脏功能恢复情况、不良事件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平均复律时长为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在用药后,室性心动过速频次较用药前减少≥85%。②有效:患者在用药后,室性心动过速频次较用药前减少50%~84%。③无效:患者未达到以上判定标准,室性心动过速较之前无显著改变,或频次减少<50%。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情况:胺碘酮治疗组43例患者经用药后,判定显效25例(58.14%),有效14例(32.56%),无效4例(9.30%),综合治疗率90.70%。利多卡因治疗的对照组43例患者经用药后,判定显效19例(44.19%),有效12例(27.91%),无效12例(27.91%),综合治疗率72.09%。两组的综合治疗率相比,胺碘酮治疗组明显升高(P<0.05)。

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心脏不良事件以及平均心脏复律时间比较:胺碘酮治疗组43例患者中,发生心脏不良事件3例(6.98%),出现不适反应1例(2.33%),该组患者的心脏平均复律时间(361.0±28.9)s。利多卡因治疗的对照组43例患者中,发生心脏不良事件8例(18.60%),出现不适反应5例(11.63%),该组患者的心脏平均复律时间(1 000.2±42.1)s。两组指标相比可知,胺碘酮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2.33%)以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6.98%)均较利多卡因治疗的对照组(11.63%、18.60%)明显降低,且该组患者的心脏平均复律时间(361.0±28.9)s,也较对照组的(1 000.2±42.1)s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讨 论

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主要是以抑制病情发展、改善预后以及保证心脏复律为主,由于患者对用药有不同的反应,差异较大,难以保证治疗效果和控制不良反应。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的原理在于抑制心室肌细胞的钠离子内流,促进钾离子外排,使心肌的自律性下降,有效不应期因此延长[3]。但该药物只能通过静脉滴注使用,且有负性肌力作用,可能引起心室停搏,有加重患者心律失常的风险。胺碘酮主要通过电生理干预心肌细胞的自律性,抑制神经突触部位的钠离子流速,抑制心肌细胞的电生理作用,延长心肌的动作电位时间,使有效不应期增加,从而控制心脏节律[4]。

研究发现,胺碘酮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2.33%)以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6.98%)均较利多卡因治疗的对照组(11.63%、18.60%)明显降低,且该组患者的心脏平均复律时间也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治疗患者有效率90.70%,与对照组的72.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胺碘酮的效果要比利多卡因突出[5],心脏节律恢复更快,不良事件的风险也更低,综合治疗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复律利多卡因室性
心房颤动抗凝与复律时机的抉择
心脏超声血流参数对肥厚型心脏结构改变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律成功的预测价值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不同起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473例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前抗凝与血栓栓塞风险评估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