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岗位胜任力为基础的临床教学研究进展
2019-01-19杨季菱郝义彬通讯作者裴青燕
杨季菱 郝义彬(通讯作者) 裴青燕
450000河南郑州人民医院
随着我国社会医疗条件和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临床教学对于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至关重要。现阶段医学教育改革强调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推进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的改革及教育质量体系的建设。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目标,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创新医学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整合临床教学内容、丰富临床教学模式、完善技能培训体系、创新评价考核体系等,注重培养医学人才的主体精神及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其临床知识、临床思维、临床技能和人文素养,提高其临床岗位胜任力。
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
1999年,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将临床医学岗位胜任力界定为住院医师应具备6大核心能力,分别为照顾患者、人际和沟通能力、医学知识、基于实践的学习改进、基于系统的实践及职业精神和素质[1]。Epstein和Hundert于2002年对临床医生的胜任力作出了界定:“胜任能力是在日常医疗服务中熟练精准地运用交流沟通技能、学术知识、技术手段、临床思维、情感表达、价值取向和个人体会,以求所服务的个人和群体能够受益。”[2]临床岗位胜任力概念的出现对医学临床教育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它促使现代科学融入医学院校的临床课程,引领了近现代医学临床教育的改革创新发展。
临床教学研究现状
在西方临床教学领域,美国的临床教学是最为典型的代表,其对人才的选拔相对比较严格[3]。在美国,临床医学生毕业后要进行为期3~7年的住院医师培训。只有顺利通过培训才有资格参加专科医师培训,进而获得专科医师资格证书。专科医师资格证书是存在有效期的,若想有终生的执业资格,就必须参加美国的继续临床教学,不断更新自身的医学知识,做到与时俱进。总的来说,美国的临床医学生培养体制较为严格,其培养周期相对较长,保证了临床医学生的质量,从而可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医务人才的需求。
在精英式教育中,英国的临床教学最为典型。在英国,经过为期5年的院校培养,临床医学生可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各医学院校多按照核心医学培训课程体系对医学生进行培养。英国重视医学学位和医师资格证书的授予,临床医学生毕业后要参加为期1年的普通临床培训,培训合格后可申请进行为期2~7年不等的专业培训,培训合格后可按照职业发展需求申请参加全科医师培训,成为一名全科医师,或是选择通过高级专科医师培训项目,成为一名专科医师[4]。总的来说,英国的教育方式较为灵活,更为重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教学方法上,我国的医学院校多按照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班级授课,统一考核,使学生医学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但由于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导致学生视野不开阔、思维不活跃。中国临床医学生在见习实习期间,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安排上,对临床技能实践活动重视略有不足,导致我国临床医学生临床技能实践机会较少,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实际临床操作能力、与病人沟通交流能力等方面存在欠缺。通过比较国外和我国临床医学教学可以看出,国外的临床教学相对完善,中国的临床医学教育正处在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以岗位胜任力为基础的临床教学应用研究
岗位胜任力在临床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关于岗位胜任力的研究多集中于护理岗位,有关临床医生的研究相对较少。钱风华、房学东等人将岗位胜任力应用于临床教学时间体系,结合协同创新理念对临床教学进行改革,成果显著[5]。申虎威、魏武等学者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建立综合实践训练平台,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实现了“双师制”导师型教学、强化病例为基础的床旁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等临床教学体系,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6]。朱庆双、张建等人探讨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模式。通过学生、教师、实习科室反馈调查表、实习形成性评价以及学生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分析对比等进行培养方案的效果评价,得到了良好的效果,认为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医学生提高综合临床实践能力。王瑜呈基于岗位胜任力对临床医生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建议规培机构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培训的经费投入;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开设相关培训课程,严抓培训质量[7]。詹青、余敏等学者,探索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神经内科临床教学新模式,认为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实践教学培养新模式,采用交互式教学方法,结合情景教学,促进学习知识点的整合,全面发展学员的临床实践技能、医患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有助于培养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型神经内科临床医师[8]。葛荣靖、赵士弟等学者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对病理生理学教学进行了改革,通过教学质量调查表评价教学水平,得出结论:围绕岗位胜任力来改革教学过程,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也让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的实用性,增加学习动力[9]。杨艳通过进行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临床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的研究,认为我国目前在护理人员分层使用与管理上尚欠缺统一的标准,亟待护理管理者解决[10]。
提升医生岗位胜任力的策略研究:卢书明、李春艳等学者对如何更好培养临床医学生岗位胜任力进行了研究,得出了6点策略:确定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整合临床教学内容;丰富临床教学模式;完善技能培训体系;培养医学人文理念;创新评价考核体系[11]。王士霞、庞雪晨等认为增强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应当更新教学理念,坚持教学计划内课程与第2课堂相结合、知识增长与能力增长相结合、专业知识学习与人文素养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应当吸纳家长参与,增强医学生培养环节中的社会支持;发挥学校主导作用,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成长[12]。申虎威、魏武等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综合实践训练平台;改革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强化病例为基础的床旁教学;早期接触临床;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刘红针对农村医学生提出如下建议:坚持目标导向;理论素养培养与实践技能训练并重;院校教育与继续医学教育相结合;岗位胜任力提升贯穿医师培训全程;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选拔、培训考核农村医生[13]。王震通过对中医师岗位胜任力进行研究,提出了提高中医师岗位胜任力的建议,如:提高中医教育制度的连贯性、适应性;优化教学课程改革;强化临床实训锻炼;增加中医师激励措施等[14]。
医学属于实用科学的范围,并且有其自身的特点,岗位特殊性更加明显。因此,医学领域对岗位胜任力方面的需求也更为突出。在我国,医学领域在科学评价系统上处于缺乏的状态之中,目前还没有成熟的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标准模型,总结学者观点,沟通能力、患者照顾能力、学习能力、实践力、领导力更被重视,但还需要深入进行研究。总体上,涉及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研究深度可进一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