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高校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2019-01-19刘西晓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赛事人才

刘西晓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 231603)

关键字:高校;体育产业;创新发展

高校体育发展是提高在校大学生素质的重要因素,高校大学生对体育需求的多元化促使了高校体育产业的转型与创新。高校体育产业是体育产业的主要构成版块,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潜力。高校体育产业创新发展要抓住此契机,根据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感,激发他们对体育的热情和激情,力促高校体育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1. 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潜在的消费潜力

安徽省是教育重地,截止至2016年末包括高职高专在内共119所高校,本专科在校生114.5万人。从市场角度来看,消费潜力巨大。消费与生产是密不可分的,生产力的大小和规模取决于消费能力的高低, 这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1]高校学生和教职工群体具有数量大,文化和思想素质较高的特点, 他们对体育含义的理解较其他群体更为深刻,对体育的需求更为多元化,体育参与热情更强,这可为我省整个体育产业的消费带来活力与生机。高校生具有强烈的运动主动性,在校学习的过程中较易产生强身健体、终身锻炼的思想理念,在意识上愿意在体育运动方面投资并会产生一定的消费行为,其消费潜力紧跟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的提升。

1.2 充足的人才优势

高校人才济济,不论是体育理论知识还是体育实践活动方面,都能够找到相关人才。体育、经济等专业学科领域的专家、教授和老师,他们在本专业具有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在体育项目、市场实践上也积累了大量经验。这些充足的人才资源是高校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先进科学的体育理论知识,通过培训、咨询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在校开展训练、健身、娱乐表演、体育竞赛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体育爱好者,扩大大学生体育爱好者的队伍,为体育产业培养未来的中坚力量。

1.3 丰富校园文化

高校体育教育的核心宗旨是帮助学生强身健体,让更多的学生意识到强身健体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进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仅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拓展体育教学范围,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运动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竞技和课外体育活动中,从而实现以“静”打牢理论基础,以“动”带动、带活校园氛围,为校园增添活力。

2. 我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我省高校体育资源利用率较低

虽然我省具有庞大的高校学生群体,但是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我省高校基础设施落后,体育场馆数量少,利用率低。

调查结果显示,省内城市中合肥、蚌埠、芜湖、淮南及其他城市场馆较少,社会与学生使用人次百分比分别为26.5%、8.7%、7.5%、9.1%和5.3%,由此可见,高校体育馆服务的对象、组织群体和活动展开范围形式单一,基本上是以校园为主体的“小圈子”,处于“与世隔绝”、“闭门造车”的状态,如果不与社会接触、交流、合作,就无法产生大的规模和市场效益。另外,体育场馆开放时间也有很大的狭隘性,多数学校只在日常教学中使用,额外的时间很少对外开放,体育爱好者无法在闲暇之余尽情运动。部分高校体育场馆不合理性收费也是降低场馆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高素质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虽然高校有较充分的人才资源可以利用,但是缺乏擅于经营管理的体育产业型人才。现代体育产业的生存和发展要依靠同时具备经营和管理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来领导,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有多大要看领导者的能力有多大,其经营管理的理念、决策等如果推广和执行不到位,就难以使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三自”(自己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经济实体。我省高校的优秀体育专业教练员也寥寥无几。教练员是帮助运动员成长的导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如果教练员没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如何能带出高水平的运动员?执教水平偏低不仅无法正确引导运动员发展,甚至会制约运动员团队自我挖掘能力的提高。

2.3 高校体育赛事较少且质量参差不齐

高校举办体育赛事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不仅有丰富的资源,而且有广大的参与和消费群体。但是,在我省的高校中,体育赛事较少且质量不高,做的相对好的只有CUBA、大学生足球联赛等少数几个赛事,而且商业开发还不够,没有完全市场化地经营,更没有成为大学生们自己的赛事。另外,高校自身举办的赛事多为有硬性规定的学校田径运动会之类的传统型赛事,其他赛事相对较少。

2.4 思想不够开放,未能与市场接轨

我省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制约瓶颈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深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认为体育课基础教学和课外体育训练才是最主要的。二是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水平整体不高,这种“自上而下”的客观因素制约了我省的发展。目前,整个高校体育产业市场化的产业发展链还没有完全形成,高校体育市场还没有充分的向市场开放,发展的空间有限,还不能完全与市场接轨。高校体育设施主要是服务于日常教学,没有向市场倾斜,不能够完全引入市场机制。这也导致体育设施资源长期处于无“工作”状态,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而且自然和人为损害增加了其维护、维修的成本,造成了资源与资金浪费。

3. 我省高校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

3.1 提高高校场馆等基础设施的利用率

一方面,高校体育设施除了服务自身教学需要以外,可以通过增加高校体育赛事项目大幅度的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另一方面高校完备的体育设施和充足的场所完全能够满足社会群众的需求,高校应抓住这一商机,开发其市场价值。各高校应以高校为点逐渐向四周辐射的方式拓展业务,在离自己最近的人群中加大宣传力度,从而形成一个以周边群众为主的大范围辐射网,把更多的企业团体和个人吸引到高校来消费。

3.2 注重体育经营管理专门人才的培养

具备市场营销管理能力和良好服务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的核心要素。再好的市场和营销策略没有这类人才去执行和灌输也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对实现体育产业化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大力培养这种市场的专业型和服务型的体育产业人才是高校体育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人才保障。高校具备两方面的优势:一是可以在经济、体育等院(系)开设相关的专业,培养具备市场和管理能力的专业性体育产业人才;二是要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专业比较齐全、覆盖领域较广的优势,各专业之间打破独立,相互交叉融合渗透,建设以市场为主体的体育营销、管理、广告、新闻等相关新兴专业,培养复合型、互补型的人才。[2]

3.3 建立完善高校体育联赛制度, 繁荣高校体育产业市场

发展高校体育产业, 要在全省或区域性范围内动员起来,普及和实施各种联赛制度,全省上下一心,鼓励全国性、世界性体育竞技赛事的申办。高校要争取社会全方位的支持,增加高校联赛的项目和次数,通过联赛的形式提高高校体育水平,激活高校体育市场,提高高校体育产业知名度,由政策性体育向产业型体育转型,加速与市场化并轨速度。作为双赢结局的另一面,高校体育联赛会为我省培养和发掘大量的职业竞技人才,产生良性循环。因此,科学、合理、灵活运用国家政策、法规逐步建立与完善各项赛事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可以拓展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思路,把高校场馆建设与产业开发、赛事播报、商业广告等结合起来, 形成一股绳,做到产业一体化,这对高校体育产业之路健康发展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

3.4 高校合作、校企合作,走产业聚合道路

高校体育经济实体间长期单一作战,相互之间没有太多联系和交流,高校体育产业应该大力学习和引进其他产业的先进产业聚合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糠。把好的理念和经验“引”进来,对体育行业进行资源重整和优化,把多条产业链融合起来使其产生最佳“化学反应”,这样既获得了经济效益又发展壮大了高校体育产业。此外,还可以通过负责校企合作的相关部门协调,既能解决高校体育产业发展需要的资金困难,还可以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 “新鲜血液”,使其勃勃生机,具有活力。另一当面,企业的产品通过高校体育产业的宣传与推广,企业当下获得了即时利益,打响了品牌名声,壮大了消费群体数量,从长远看也开拓了未来市场,挖掘了消费的潜力,企业品牌公共形象既得到了提高也产生了宣传与推广的作用,对其企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赛事人才
本月赛事
人才云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体育产业之篮球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