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性电视短剧栏目广受欢迎的原因分析

2019-01-18魏枫

科技传播 2019年1期
关键词:短剧电视栏目选材

魏枫

摘 要 地域性电视栏目剧与地方情况结合更加紧密,高质量的电视栏目剧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收视率,还可以增加电视台自身的知名度。在文中结合笔者所在单位的经验,就地域性电视短剧栏目广受欢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栏目剧;选材;地域性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26-0039-02

栏目剧,顾名思义,由“栏目”和“剧”构成。将具有统一片头、片尾,主持人,以及有演员演绎的故事情节等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的一种电视节目叙事形态。

在山西省长治市有一档电视栏目短剧《百姓影事》深受观众喜爱,从2005年开播至今在当地获得了较好的口碑和较高的收视率。由于这种形式的故事单一,情节简单,说事明理,一事一剧,形式化繁为简,受众十分喜欢,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将地域性的电视栏目短剧创作中的心得与问题与大家探讨。

1 电视栏目短剧的选材要有地域观念,更要有针对性

电视栏目短剧所包涵的内容很广,可以是言情的、婚姻的,也可以是普法的、文化的。因此,我们在做这类特定的栏目时,就不能想到什么做什么,做到那里算那里。这样做的结果,栏目内容就会成为大杂烩,成为调和饭,让观众模不着重心,找不着重点,自然也不会起到好的宣传效果。

解决这类问题的手段之一,就是强化地域观念,突出地域性,着眼针对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地域性是相对的,也不是绝对的,这要看制作电视栏目短剧的部门所处的位置在哪里,是省级台、市级台、还是县区级台,不同的台其涵盖的地域也自然是不同的,也就是选材要有所区别。

如我们推出的《百姓影事》栏目,因我们收视对象是长治地区的观众,那么势必地域就在于长治地区。在这个大的原则下,考虑栏目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没有一个好的定位,就会给选材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不容易选好材,用好材。还以我们的《百姓影事》来说,我们当时在设定栏目的定位时,就是“观世间百态、品五味人生,百姓故事百姓演”。有了这个定位,在这个点上做文章、下功夫就容易多了。如我们拍摄播出的《焕焕的DV生活》《咱村的辣嫂》《聪聪的烦恼》《变巧回家》等就是此类。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文艺作品的《百姓影事》栏目内容的构成因素,人物、事件、环境,实际上就是我们选材的内涵。这些东西形成于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是社会进程的必然反映,而电视短剧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生活中的原型,通过选择、集中、提炼、加工,再运用到电视这种特殊的媒体中,真实地还原再现。因此可以说,在一个地域内,针对性地选材还必然受制于现实生活。

除此之外,电视栏目短剧的选材,还会受到我们创作者的世界观的影响。我们在选择材料时要选择什么,舍弃什么,集中什么,突出什么,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世界观的约束。还以我们的《百姓影事》栏目来说,由于电视欄目短剧的客观性,我们的选材内容只能是自己所熟悉的地域内的生活,而对这生活如何选择角度,就是由我们的创作者的世界观来决定了,创作者就是要把生活现实中的与历史前进步调一致的东西集中起来,反映到电视栏目短剧中。如我们拍摄的《焕焕的DV生活》,讲的就是一个家住偏远山沟的女人焕焕学习摄像的故事。

2 突出地域性语言特点,让电视栏目短剧增色

我们长治市有13个县区,有道是“十里不同音”,各县都有各县的方言特色,这就要求我们的编剧熟悉、理解各县方言的特点及精华,让百姓说自己的话,而不是统一的“长普”。那么,好的电视短剧语言从何而来?又如何掌握呢?

2.1 语言的准确性

如我们拍摄的《老贾的发财梦》,老贾以为自己辛辛苦苦攒的十万块钱被骗了,在自家院子里捶胸顿足地哭道:“我是摘一根萝卜种一颗豆,拔一颗玉头黍(玉米)补一根葱呀,现在都被骗了……”短短几句话既符合老贾农民的身份,又能让观众眼前浮现出老贾辛勤劳作的场景,简单而准确。

2.2 语言的鲜明性

语言的鲜明性就在于语意要明确,说的要有条理,能把要表达的话说出来,使要说的事情的情形、特征明白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给听者有清晰的印象。还拿我们拍摄的《焕焕的DV生活来说》,片子开头画外音:“这个小山村位于武乡县的西部,它的名字叫作蚂蚁岾,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生活在这里”,在配乐方面我们选取了著名的“武乡开花调”,歌词唱到:“山顶顶上刮来一阵阵风,沟凹凹人家也过上了好年景……”,顿时就能把人带到黄土高原的小村里。

2.3 语言的生动性

电视短剧的语言运用要灵活多样、新鲜别致,不死板,打动人,让观众容易听得懂,弄得清,能用各种语言手段把所反映的现实与创作者的思想表现出来,所以我们采用了大量的方言俚语。例如:“吃饭要吃米、说话要说理”;“我是饥不想动、饱不想动、不饥不饱更不想动”,简洁明快、生动活泼,比较好地处理了区域内民众语言与电视短剧语言的关系。

2.4 语言的个性化

使用语言要有个性,尽量不要书面化。比如我们在剧中引用的一些方言“你是吃了猪油蒙了心”“驴毛塞住了耳朵,啥也听不见”等等。大家一听就知不是书面语,而是口语,读起来上口,听上去好听,也有节奏感,如音乐一样,高高低低,不是一抺平。这类语言正是我们要学习的。那么,我们的电视短剧语言从那里学呢?就是从生活中学,要深入基层,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要当小学生,虚心一点,在生活中学习语言,了解人们的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不然就不是大众化,而是小众化。到了基层并不是记住几句当地人说的话,而是要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没有生活,就没有语言,有了生活,语言就会自然而然地写出来。

3 强化情节,化繁为简,做好细节,让电视短剧活起来

我们的电视短剧其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短”,“短”是生命,是活力。要做到“短”就得在故事情节上下功夫,要写好故事,关键是写好情节,情节是故事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过程,它是由一系列能显示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组成的。我们所讲的故事情节需要单一性,而不需要多元化,不能几个线索同时展开,只能在一条主线上进行,但这也不是对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的罗列,而是要依据创作者的一定的原则,通过一定的艺术处理,加以组合、安排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而不是依自己的主观臆想来安排,把一些与事件、环境无关的情节随意安插。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冲突是情节的基础,但这种冲突是多种多样的,是复杂的。这里有大小粗细之分,因此,我们在创作故事时,必须要从这形形色色的冲突中区分开哪些是最能突出人物与环境个性的东西,也就是要把主要的东西与次要的东西分开来,不能什么也写进来,这也就是要提炼。这个过程不好掌握,弄好了能深化故事的主题,弄不好就会使整个故事没有主题,没有可看性。从现实生活来看,一个人物,一个环境,他们的个性的形成,都有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有头有尾,有起有伏,大致来看是这样一个程序,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有尾声。

我们还拿《焕焕的DV生活》来说,不仅把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说得十分到位,情节安排得有起有伏,尤其是细节也铺垫喧染得恰到好处,使情节更加动人、真实、令人信服。例如,当得知焕焕在练习摄像技术的过程中,无意中拍到了女女与对象约会,惹得女女妈追打女女,焕焕男人非常恼火,生气地说“让你拍、让你拍!”用铁锨把玉米秸秆扬了漫天。这一细节,一是表达了丈夫无以言表的愤怒,二是足以看出焕焕的这一举动在村里引起的闲言碎语纷纷扬扬。

细节的表现靠的是创作人员事先有意识的设计,这些东西不下功夫是做不到的。因此,做好细节也是我们电视栏目短剧从业人员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只有做好了这点,才能使故事主题更突出,更有意境,更有说服力,使观众对此类栏目更加喜欢。

4 结论

综上所述,地域性电视短剧栏目要立足当地,充分发挥地域特色,抓住百姓感兴趣的话题;要采用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方言来叙事,让观众有代入感和亲切感;要突出鲜明的主题和注重细节渲染,才能广受欢迎,才能让观众历经多年仍然不离不弃。

参考文献

[1]王大林.广播电视栏目剧的创作[J].西部广播电视,2017(21):109-110.

[2]孙丽佳.电视栏目剧的叙事理想与艺术追求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6(7):104-105.

[3]胡倩倩.电视栏目剧的节目要素与形态演变[J].新闻研究导刊,2016,7(7):153.

猜你喜欢

短剧电视栏目选材
短剧暴富
《走进三农》电视栏目
浅析色彩在电视栏目包装中的作用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新时期以来戏曲电视栏目述评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巧用英语短剧,提升语用能力
探析电视栏目短剧《吴忠故事》之魅力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