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商务与文化》课堂的实践探索
——自媒体传播视野下的模拟教学
2019-01-18沈莉
沈 莉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自媒体”(we media)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或旧媒体而言。它最早出现在2002年Dan Gillmor对“新闻媒体3.0”概念的定义中。自媒体以开放性、多样化、普泛化、易操作性、高效性、互动性和传播迅速为特点。自媒体让人人都成为信息的采集者,人人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将传统媒体具有的一对多的扇形传播方式转变成现在的网式交互传播方式。这不但完全颠覆了传统信息媒体传播的流程与大众的思维方式,也为高校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年来,如何更好地在高等课堂教学中使用自媒体促进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文献不断增加。最近两年的研究包括:如何打造隐性课堂与显性课堂成为教学补充(孙慧,2015)[1];探索利用自媒体延伸师生交流的时间,拓展师生互动的空间(张君明,2016,);基于自媒体的大学教学实践研究(张霞2016)[2],基于自媒体的成人教育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卓毅,2016),以及自媒体在新闻传播教学和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曾丽芸,2015;李明国,2016)等等[5]。虽然这些研究对如何有效地以自媒体为工具改善教学效果进行了相应的讨论,却鲜少从自媒体高效、开放和互动的传播机制出发,探讨高校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的模式创新。在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商业模拟是一种很重要的实践教学方法。早在2001年,不少国际知名高校,例如沃顿商学院,已开始在教学中运用商业模拟方法。而在我国高校商业模拟的运用还处于学习阶段。基于此,本文拟在自媒体传播机制下,探讨高校留学生课程教学中的模拟教学实践与创新,以期促进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基于自媒体传播机制的模拟教学模式
(一)我国高校商业模拟教学方法的实践情况和瓶颈
经济管理类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教授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展示出学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把重心放在体现学科的科学性的理论知识讲授上,对于艺术性只要求学生具备承担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没有涉及更深入的商业模拟。国外很多著名的商学院都将商业模拟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如沃顿商学院曾经投资上千万美金成立学习实验室,用于开发各种商业模拟课程。相对于传统授课方式,商业模拟环节可以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更直观地参与和发现管理或经济领域中的基本规律[6]。目前,我国高校在教学中也开始尝试使用商业模拟教学,但是在课堂上使用的商业模拟技术一般只包括角色扮演、计算机模拟和训练模拟。笔者所在的S大学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开设了沙盘实验室和经济实践研究室,引进了一些软件。然而,大部分基于电脑软件的虚拟环境模拟还不能让学生发现全部的实际问题。从总体来说,国内的商业模拟教学还处于发展阶段。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国内高校的商业模拟教学很难拓展学生的第二课堂或隐形课堂,能够灵活运用商业模拟的高校也不多(王虹,2013)。
(二)在商业模拟教学中运用自媒体传播机制的优越性
2017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而2016年数据显示手机上网使用率已为92.5%[7]。使用以手机互联网为载体的自媒体工具如微薄、微信、博客等的大学生用户数量增长迅猛,经常使用手机上网、自媒体交流和娱乐的学生已占有很高的比例[3]。从自媒体的诞生和发展过程来看,自媒体的传播机制主要体现在传播理念、传播价值、传播渠道和传播时效上。自媒体独特的传播特点可以使课堂知识得到快速传播。
1.从自媒体的传播价值来看,自媒体以“平等”为传播价值理念,以具有平等对话和信息共享为原则。如新闻类的自媒体Ohmynews就体现出“人人都是记者”的理念;播音类的自媒体荔枝FM的理念是“人人都是主播”。在课堂上使用自媒体,从价值理念上可达到“去权威”“去中心”的作用,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老师一言堂、课堂权威化现状,也有利于留学生跨越文化差异融入学习。
2.从传播主、客体来看,自媒体传播的有效性取决于传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互动和需求。在自媒体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与传播客体为同一群体,信息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会对信息进行相互过滤、反馈和选择,从而使得自媒体传播主题的信息更加具有动态性和符合目标受众的偏好。例如,自媒体中新闻的传播不同与传统媒体传播,自媒体的传播主体会根据客体的及时反馈更改自己的价值观念,使自己更贴近客体。传统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知识的传播主体和客体,但是作为传播主体的老师和作为传播客体的学生往往不是同一群体,知识要点和商务文化差异等,首先要通过老师的价值判断后再单向传播给学生,吸引力就会明显减少。所以自媒体“同向”传播的主、客体机制非常适合于改进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
3.从传播路径来看,自媒体的传播方式颠覆了传统一对多的扇形传播模式。由于自媒体上的信息、文字和图片及视频等都很容易被转发出去,传播客体能够通过再次传播信息成为传播主体,传播路径变成多对多的网状模式,因此信息能快速有效覆盖到范围很大的人群。此外,这种多对多的网状模式使每个用户都能以自己为中心形成“节点共享”[4]。这不但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路径,而且具有巨大的“潜传播”功能。潜传播意味着自媒体传播者需要对信息进行把关。相对于“明传播”,这样的“潜传播”可以大大地提高用户的信息处理和利用效率,让用户构筑起即时信息管理系统。这种机制同样也适用于构建课堂外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建立隐形课堂。
二、基于自媒体传播机制的《中国商务与文化》课堂实践
(一)自媒体中知识/文化传播机制构建
从自媒体的传播机制分析来看,双向、快速、网状的知识传播通路,平等和人人参与的传播理念,传播主客体就传播内容的自我把控和筛选,以及每个传播客体的潜传播功能的传播机制都值得运用于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中。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商业模拟教学,除了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外,更看重课堂外的实践知识传播、掌握以及运用。因此,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留学生商务课程教学中尝试运用自媒体的传播机制,以改变商业实践和理论知识的传播机制,实现知识传播主体和客体通过知识节点“〇”在自媒体传播平台上的自由、双向、平等、及时交流。基于自媒体的商业模拟知识传播机制如图一所示。
图一:基于自媒体的商业模拟中的知识/文化传播机制图
(二)课程的模拟教学环节的实践设计
受上海市教委资助,笔者给留学生开设了Chinese Business(中国商务与文化)课程。《中国商务与文化》是每年S大学外国留学生选课最多的课程之一,课程建设的主要特点是体现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现代教学技术创新与运用同时并进。该课程培养目标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商务直觉,为学生学习其他企业管理类课程打下基础。在以往的课程训练中,学生通过撰写商业计划书来完成实践环节;但其选题只是从理论出发虚拟出的商业项目,撰写商业计划的商业模拟实践性不够,学生无法直接获得在中国进行创业的知识,包括商业机会的识别、企业战略的制定、商业风险的回避、中国商业文化等内容。
自2014年开始,笔者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利用自媒体机制来完善该课程的商业模拟环节。其中包括自媒体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商业模拟教学环节设计。基于自媒体的传播机制,在教学中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分组进行小规模项目创业,构建第二实践课堂,通过自媒体手段控制隐形课堂的知识传播和积累,让留学生真正体会在中国经商创业的过程。除了国内有大量的自媒体平台工具,如 Weibo、WeiChat、BBS 等,本课程首先选择了S大学的自由课程教学网站和国内最常用的“微信”作为社交媒体,选择“钉钉”作为团队管理软件,国外Survey Monkey作为课程调研分析平台,Topcap作为课堂智能选答平台。该课程通过增加强实战性的商务模拟环节,通过自媒体运作方式,有效地拓宽了课堂空间,提升了学生和老师的主体意识。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包括学生是否在课堂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是否能在商务模拟中利用这些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学期结束后,笔者通过“Survey Monkey”问卷,让班上46名留学生对本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所有学生都认为这样的商务模拟非常有意义,91%的Andy说,如果她(Miranda)是男人,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是非了。这说明社会对性别歧视是多么的根深蒂固,古今中外都如此。女性在就业市场中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女性应该选择与家庭角色以及处于从属地位的职业角色。在传统的教育中,优秀女性基本是以家庭伦理角色出现,比如说母亲和祖母,而非职业角色,如军人、科学家、政府领导人等。
性别歧视以及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不仅给女大学生就业造成了重大困扰,也造成了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的偏见。长期以来,劳动力市场给女性的就业机会远远少于男性,在招聘一些非传统女性职位时更青睐于招聘男性。在此大环境下,作为就业弱势群体的女大学生,应该尽早培养双性化人格,打破传统意识中对性别定型的刻板性。女性应该培养竞争意识,与男性竞争,鼓励相互学习;同时,女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家庭、婚恋观。站在Andy人生对立面的Miranda,作为一个工作狂,显然是抛弃了生活,为了事业,牺牲了家庭和婚姻。对于新时代的女性而言,家庭、工作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结语
在职业选择中,当梦想与现实碰撞时,是坚持梦想,还是屈服现实,我们有时是难以抉择的。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给了当代女大学生许多启示。Andy的选择给了我们许多正能量,让我们摒弃浮躁、审视内心,在繁华中学会安静,不忘初心,实现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