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性能评价技术研究
2019-01-18代蕾颖赵丙锋王会如
王 军, 代蕾颖, 杨 忠, 赵丙锋, 李 正, 王会如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体外诊断检验室, 北京 101111)
1 引 言
自动化的发光免疫分析仪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学检验[1-3]。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研发制造技术门槛高,涉及光、机、电、软、液路、温控、免疫分析等多方面的综合技术,系统结构复杂、控制时序要求严格、运行可靠性和精度要求高[4-5]。由于仪器结构复杂,相应地对其进行性能评价和质量检测也有相当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不同厂家的仪器,原理、结构不一样,很难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仪器全封闭、自动化,从工程学上进行操作和干预比较困难;核心评价技术,例如标准光源、发光剂等,被少数国外大企业掌握。基于以上原因,目前企业、监管部门、使用单位基本采用仪器配套用发光免疫试剂盒来评价检测系统(仪器+试剂盒)的整体性能[6-10]。这种评价方法过度依赖配套试剂盒,不能准确反映仪器本身的性能,并且各个仪器所配试剂不同(激素、血药、肿瘤标志物、病原体……),得出的指标也缺乏可比性。
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关键模块包括加样系统、孵育系统、清洗系统和检测系统,本研究对各个模块分别建立了可行的、标准化的评价方法。本研究建立的评价方法适用于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荧光等不同发光原理的仪器,也适用于酶促发光和非酶促发光不同反应类型的仪器。
2 材 料
2.1 主要仪器
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西门子Centaur XP、Centaur XPT、Centaur CP、Centaur Atellica、IMMULITE1000、IMMULITE2000、Dimension EXL;雅培ARCHITECT i2000sr;罗氏cobas e411、cobas e601、cobas e801;贝克曼库尔特 DxI、Access 2;希森美康 HISCL-800、HISCL-5000;赛默飞世尔Phadia 250;生物梅里埃 VIDAS 3;迈克IS 1200、i3000;利德曼CI1000;迈瑞CL-1000i、CL-2000i;迪瑞CM-180;博奥ChemLiteTM 1200;新产业Maglumi 800、Maglumi 4000;安图AUTOLUMO A2000、AUTOLUMO A2000 Plus;科美LiCA 500、CHEMCLIN 1500。
福禄克f50d或其他分辨率不低于0.1 ℃的温度测量仪。
梅特勒bs210s或其他分度值为0.01 mg的电子天平。
日立U-301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MilliQ Advantage超纯水机。
2.2 参考光源
参考光源为发光二级管(LED),通过调节LED驱动电流的DA值,可获得不同光强的光。
2.3 试剂
橙黄G(Orange G):CAS号1936-15-8。
发光剂:分为酶促和非酶促两种,酶促发光剂由游离酶液和底物液组成,非酶促发光剂主要成分为发光标记物和缓冲液。
空白样品:待测物为零浓度的样品液。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试剂盒及配套校准品。
高浓度β-HCG临床样品:浓度超过105mIU/mL。
3 测试方法
3.1 反应区温度控制的正确度和波动度
将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反应区温度设置为37 ℃,待稳定后,使用温度测量仪进行测量,每隔30 s测定一次温度值,测定时间为10 min。计算温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算术平均值与设定值之差为测量偏倚,测量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一半为温度波动度。
3.2 加样正确度与精密度
准备可防水分挥发的适当容器,在电子天平上调零后放到合适位置,控制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的试剂针或样品针,向该容器中加入规定量除气超纯水,再在电子天平上称量其增加质量,以该质量除以当时温度下纯水的密度得到实际加入的体积。每种规定加入量重复测量20次,超纯水需提前置于恒温、恒湿的实验室内平衡数小时。以加样体积的变异系数表征加样精密度,以加样体积的相对偏倚表征加样正确度。
3.3 光检测装置部分
3.3.1 仪器噪声
3.3.2 发光值的线性
测试发光值的线性有下列两种方法:
(1)发光剂法。将光源检测专用高值发光剂用稀释液按比例稀释成至少5个样品,混合均匀后用分析仪检测发光值,每个样品重复测定3次。计算各样品3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以稀释比例为自变量,以测定结果均值为因变量进行线性拟合,并计算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r)。
(2)参考光源法。在分析仪上测试参考光源,通过调节LED驱动电流的DA值,可获得不同光强的光,以标定值为自变量,以分析仪实际测量所得的发光值为因变量进行线性拟合,并计算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
3.3.3 发光值的精密度
可选用发光剂法或参考光源法进行试验。用分析仪对在线性范围内的高、低2个水平的参考光源或发光剂进行测试,连续测试10次,记录发光值,计算发光值的变异系数,用变异系数表征发光值的精密度。
3.3.4 发光值的稳定性
可选用发光剂法或参考光源法进行试验。待分析仪开机处于稳定工作状态后,用在线性范围内的高、低2个水平的参考光源或发光剂进行测试,重复测试3次,记录发光值,计算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I0。过4 h和8 h再分别上机重复测试3次,计算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I1和I2,以I0作为基准值,计算4 h和8 h的相对偏倚(a,%),用相对偏倚表征发光值的稳定性。
3.4 携带污染
4 结 果
4.1 反应区温度控制的正确度和波动度
免疫反应的完成需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因此仪器要对反应区温度进行精密控制,该项考察的是仪器孵育系统的性能。使用温度测量仪对8个型号的仪器进行了温度采集,温度控制准确度和波动度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温度控制正确度均在(37±0.5) ℃,波动度均不超过0.5 ℃。参考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行业标准[1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温度控制正确度要求不超过0.3 ℃,波动度不超过0.2 ℃。免疫反应对温度要求没有生化反应严苛,温度控制正确度不超过0.5 ℃、波动度不超过0.5 ℃应能满足临床要求,因此初步判定这8款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温度控制合格。
表1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反应区温度控制结果
Tab.1 Testing result of temperature control of automatic 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analyzers
仪器序号温度控制正确度/℃温度控制波动度/℃10.300.1420.430.163-0.050.044-0.030.0550.500.0060.300.1070.000.4080.370.20
注:表中仪器序号与条款2.1不对应,也与下面各表不对应。下表同。
4.2 加样正确度与精密度
全自动仪器的样本处理、试剂处理均为批量化操作,加样模块的精确设计和加工制造对于提高操作效率、加强实验精度非常关键。经调查,由于市面上各型号仪器的试剂针、样品针的加样量程差别很大,无法设定统一的加样考核点,因此本研究对仪器标称的样品最小加注量和最大加注量、试剂最小加注量和最大加注量都进行了测试。
采用称量法对27个型号的加样模块进行了测试,结果见表2。表2可印证,各型号仪器的样品针和试剂针加样量程差别大,样品针最小加注量从5 μL到40 μL,最大加注量从20 μL到300 μL,试剂针最小加注量从5 μL到50 μL,最大加注量从47 μL到450 μL。无论是样品针还是试剂针,当加注量>10 μL时,大部分仪器能满足偏倚不超过10%,CV不超过3%;当加注量>50 μL时,大部分仪器能满足偏倚不超过5%,CV不超过2%。从表2可看出,加样量越小,偏倚和CV越大,这是因为加样量越小,对仪器要求越高,技术实现难度越大。综合起来,建议7号、15号、22号、27号仪器应对加注装置进一步改进,以达到其声称的加样量要求。
表2 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加样模块测试结果
由于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为全封闭仪器,在采用称量法测试加样模块精度时,有的仪器不能实现仪器开盖、加纯水作为待测样品或试剂、中断加样操作等干预步骤,实施称量法较为困难。在此情况下,本研究开发了第二种方法即比色法。比色法的原理是色素溶液的稀释比例与吸光度成线性关系。本研究采用橙黄G色素液,将其作为样品或试剂,控制仪器按设置的加注量加注到反应杯中,然后将杯中橙黄G全部回收,在分光光度计波长478 nm下测试其吸光度,与理论吸光度进行比较,通过计算,得出仪器加样的精度。与称量法相比,色素法操作相对繁琐,但其具有受环境影响小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加注量小的情况。
4.3 光检测装置部分
4.3.1 仪器噪声
仪器噪声大小直接关系到仪器的检测灵敏度,噪声越大,检测的灵敏度就越低。免疫检测为超微量分析,因此要求仪器的噪声越小越好。表3为检测器噪声检测结果,结果显示,化学发光仪、电化学发光仪、荧光免疫仪检测的发光信号是不同的,并且发光强度是一个相对值,仪器可以进行调整。各个厂家对仪器噪声规定值不同,实际测试值也不同,但均能满足各自规定。
表3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噪声测试结果
Tab.3 Testing result of noise of automatic 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analyzers
仪器序号测量单位企业规定测试结果噪声1相对光子强度(Relative light unit,RLU)3001502RLU6001143RLU1 5004054RLU1 0003325RLU500996RLU100317Counts4503008RLU300329RLU60015010RLU1 50029211RFV500438
4.3.2 发光值的线性
发光值的线性大小直接反映仪器的测量范围。由于仪器原理、结构、操作可行性等因素,本研究对发光值线性的测试采用了2种方法,参考光源法和发光剂法。
目前,发光仪所使用的参考光源大多采用发光二级管(LED),通过调节LED驱动电流的DA值,可获得不同光强的光。参考光源在制作、标定上有一定技术难度,所以采用参考光源进行发光仪光学系统检测的厂家还较少[12]。大多数厂家采用发光剂法[13]。发光剂分为酶促和非酶促两种,酶促发光剂由游离酶液(如碱性磷酸酶)和底物液组成,不同体积量的游离酶液与固定体积量的底物液充分混合后,将会发出不同强度的光强。非酶促发光剂主要成分为发光标记物(如异鲁米诺)和缓冲液。使用时,用稀释液将酶液或标记物稀释成不同浓度梯度,再与底物液混合,发出不同强度的光强,用来测试发光仪的性能。
发光值线性测试,共测试了11个不同型号的仪器,其中1个型号的仪器采用参考光源进行测试,8个型号的仪器采用发光剂进行测试,还有2个型号的仪器同时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测试,结果见表4。从表中可以看出,仪器的线性范围均不小于3个发光值数量级,有的甚至达到6个数量级,线性相关系数都达到0.99以上。2个型号的仪器同时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测试,结果接近,基本说明两者方法是等效的。
表4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发光值线性结果
Tab.4 Testing result of luminescence linear of automatic 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analyzers
仪器序号测试方法线性范围(RLU)r1参考光源法103~1060.999 992发光剂法102~1050.999 9963发光剂法102~1050.9984发光剂法103~1050.999 65发光剂法102~1060.999 86发光剂法102~1050.999 97发光剂法102~1050.999 88发光剂法103~1060.999 19发光剂法103~1070.99810参考光源法103~1060.999 9发光剂法103~1060.997 511参考光源法102~1070.999 2发光剂法102~1070.999 2
4.3.3 发光值的精密度
对发光值的精密度测试,选取了接近厂家标称的测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两个点,具体结果见表5。测量范围下限点的CV要高于测量范围上限点的精密度,最大值达到3.8%。目前行业内对发光仪检测模块的精密度要求是CV不超过3%,因此建议1号、3号仪器要进一步改进。
表5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发光值精密度结果
Tab.5 Testing result of luminescence precision of automatic 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analyzers
仪器序号测试方法测量范围下限的精密度CV/%测量范围上限的精密度CV/%1参考光源法3.10.22参考光源法2.90.13发光剂法3.80.54发光剂法1.71.35发光剂法2.41.66发光剂法1.41.27发光剂法2.40.68发光剂法1.30.59发光剂法1.00.510发光剂法1.61.511参考光源法0.80.05发光剂法0.80.7
4.3.4 发光值的稳定性
对发光值的稳定性测试,同样选取了接近厂家标称的测量范围上限和下限两个点,具体结果见表6。测量范围下限点的偏倚要高于测量范围上限点的偏倚,最大值达到8.0%。目前行业内对发光仪检测模块的稳定性要求是偏倚不超过5%,因此建议1号、5号仪器要进一步改进。
4.4 携带污染
携带污染主要表现为不同浓度样品间连续测试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含量高的样品对含量低的样品所产生的影响,考察的是仪器清洗系统的性能。本研究对6个不同型号的仪器进行了携带污染测试,结果见表7。携带污染率差别较大,从0.8×10-6~54×10-6。对于部分线性范围不太宽的项目,携带污染对检测系统引入的总误差贡献很小,但是对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HCG这类测量范围较宽的项目,如果携带污染大,就很容易对低值的阴性样品造成干扰,可能造成样品检测成假阳性[14]。本研究中将携带污染率设置为10×10-6,10×10-6可认为是一个门槛,满足该要求后95%的临床检测项目都可满足临床要求。按照该要求,建议5号、6号仪器要进行进一步改进。
表6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发光值稳定性结果
Tab.6 Testing result of luminescence stability of automatic 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analyzers
仪器序号测试方法测量范围下限的稳定性a/%测量范围上限的稳定性a/%1参考光源法6.70.42参考光源法1.2/3发光剂法 2.70.14发光剂法4.02.85发光剂法8.03.76发光剂法3.81.47发光剂法1.71.08发光剂法2.00.99发光剂法 /2.110发光剂法 2.70.911参考光源法1.50.1发光剂法1.41.2
表7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携带污染结果
Tab.7 Testing result of carry-over of automatic 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analyzers
仪器序号携带污染率K/10-610.8243645521654
5 讨 论
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关键模块包括加样系统、孵育系统、清洗系统和检测系统,本研究从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的结构和特点出发,建立了统一的评价方法。采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完成了对市面上主流的15家生产企业生产的30个不同型号的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的性能评价,基本证明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本研究主要贡献体现在:
(1)建立了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可行的、统一的、标准化的评价方法。
本研究对加样系统、孵育系统、清洗系统和检测系统(噪声、线性、精密度、稳定性)分别建立了检测方法,结合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的特点,对加样系统同时建立了称量法和比色法两种方法,对检测系统同时建立了参考光源法和发光剂法两种方法。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技术适用性强,能适用于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荧光免疫等不同发光原理的仪器,也适用于酶促发光和非酶促发光不同反应类型的仪器。
(2)完成了对市面上主流的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的摸底测试。
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对市面上主流的15家生产企业生产的30个不同型号的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了性能评价,基本结论为:孵育系统,所有仪器均能满足要求;加样系统,少数仪器不能达到其声称的最小加注量;检测系统,所有仪器均能满足噪声和线性要求,少数仪器不能达到精密度和稳定性要求;清洗系统,某些仪器的携带污染率不能达到要求。数据显示,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还有一定的质量提升空间。
(3)促进企业开发参考光源、发光剂等检测工装。
本研究开展前,只有少数企业具备参考光源或发光剂。在建立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方法过程中,国内外企业积极参与。通过对方法的反复讨论和验证,拓宽了思路,促使企业去开发检测设备和工装,特别是参考光源、发光剂等重要工装的开发,解决了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评价的核心技术障碍,从而也促进了产品的质量提升。
目前各厂家用参考光源和发光剂尚不能实现标定和计量学溯源,因此本研究后续工作设想是与计量部门合作,开发参考光源和发光剂的标准物质,从而进一步完善发光免疫分析仪的检测方法,促进免疫诊断结果的溯源和量值准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