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辅助软件改进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
2019-01-18高洪王联君黄辉阎辉
高洪 王联君 黄辉 阎辉
目前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控制的方法是通过中国疾控“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下载数据库,用人工筛选的计算方法,对每一张报告卡片的填写质量进行核对。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价包括报告卡片的及时性,填写项目的完整性、准确性等内容[1-2]。北京市东城区每年报告传染病卡片一万张左右,利用软件得出质控结果,节省人力的同时能够提高审核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医疗机构疫情专职人员每日在工作中使用该软件,可以及时发现迟报、不完整和不准确卡片。现将东城区使用软件前后报告质量的对比分析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选取2016年东城区医疗机构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9 783例传染病病例信息进行质量分析,使用软件前报告4 889例,其中乙类传染病报告11种,2 553例;丙类传染病报告7种,1 661例;其他传染病9种,675例;使用软件后报告4 894例,其中乙类传染病报告14种,2 418例;丙类传染病报告5种,1 758例;其他传染病9种,718例。
1.2调查方法 使用软件前,疫情专职人员通过人工筛选、排序等方法计算数据,对每一张报告卡片的填写质量进行核对。使用软件后,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下载数据库,导入软件后就能得到质控结果。该软件使用Python计算机设计语言编写程序,并做出界面来满足使用需求。最后汇总软件使用前后传染病卡片的迟报率(及时报告率)、完整率和准确率。调查的内容具体有4个方面,分别是调查传染病的种类、传染病报告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3-4]。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2 结果
2.1软件开发及使用介绍 根据实际需要,2016年6月向软件公司提出需求,7月区疾控先将制作的第一版软件进行测试,8月通过召开专家研讨会,继续修改讨论软件存在问题,10月制作最终版软件,11月召开全员培训会,培训疫情专职人员如何使用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软件并下发操作手册。该软件使用 python 语言编写,界面使用 PYQT 编写。为了方便 Windows 用户使用,利用 py2exe 和 Enigma Virtual Box 打包成Windows 程序。该软件只需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数据库,在软件主页面按软件提示选择文件进入软件的“导入”项内,点击“开始”,出现提示“质量审核完成”,即可“打开报告”。整个操作界面较为友好,便于使用(图1)。
图1 2016年12月东城区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评价结果
2.2使用软件前后迟报情况 使用软件前调查病例4 889例,发生传染病迟报的例数为 8例,迟报率 0.16%;使用软件后调查病例4 894例,传染病迟报的例数为0例,迟报率0.00%。使用软件后及时报告率从99.84%提高到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使用软件前后完整性比较 使用软件前传染病卡片完整报告4 751例,使用软件后传染病卡片完整报告4 852例。使用软件后完整率从97.18%提高到9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使用软件前,共有138例信息填写不完整,不完整的项目包括联系电话(24例)、工作单位(38例)、有效证件号码(66例)和患儿家长姓名(10例)。使用软件后,共有42例信息填写不完整,不完整的项目包括联系电话(8例)、工作单位(13例)和有效证件号码(21例)。不完整卡片数量较使用软件前明显减少,并且未出现患儿家长姓名漏填现象。
2.4使用软件前后准确性比较 使用软件前传染病卡片准确报告4 753例,使用软件后传染病卡片准确报告4 857例。准确率从使用前的97.22%提高到使用后的9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传染病报告卡不准确的项目有联系电话、有效证件号码和病人属于,联系电话不准确是指联系电话不是11位或8位,有效证件号码不准确是指身份证号不是18位或15位,病人属于不准确是指标识病人现住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不准确。使用软件前,联系电话不准确(11例)、证件号码不准确(20例)、病人属于不准确(105例),共有136例不准确。使用软件后联系电话不准确(8例)、证件号码不准确(2例)、病人属于不准确(27例),只有37例不准确,不准确项目数量明显减少。
表1 软件使用前后评价指标分析
3 讨论
3.1目前有一种传染病报告质量审核的计算程序,主要是基于 Office 办公系统的 Excel 表格的 VBA 程序编程操作[5]。东城区之前也开发过类似软件,但使用繁琐,故被医疗机构放弃使用[6]。此次东城区疾控中心与软件公司直接沟通,说明需求,包括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等内容,确定软件编程方向。工程师制作相应软件,初步设计完成后选取 10 家医疗机构作为试点单位,一个月完成了软件的实际测试,并提出修改建议。然后通过调研和专家论证会的形式确定最终修改意见,再次由软件公司完善开发软件。最后培训全区40家医疗机构,要求疫情专职人员每日使用该软件作质控,及时修改问题卡片。
3.2此次软件开发费用约5 000元,软件操作方便,结果输出准确。使用软件前后及时率、完整率和准确率明显提高,说明该软件是一种提高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的方法,在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该软件的特点是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的最新要求,提出需求,而且大疫情网数据导出的格式统一,因此该开发软件也适用于北京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使用,值得推广。
3.3此次调查发现医疗机构报告存在迟报现象,主要原因是周末或节假日兼职人员对疫情网操作不熟练;首诊医生对非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限掌握不准确;综合性医院信息化程度高,能够自动生成并打印传染病报告卡,但缺乏针对电子病历系统使用后传染病报告的管理措施和流程,从而影响了传染病报告及时率。故应加强培训力度,及时制定信息化的传染病管理制度。调查中还发现,有效身份证号码不完整所占比例最大,主要是患者就诊不带身份证或记不住身份证号码,建议行政部门以下发文件的形式或加大宣传力度,要求患者到医院就诊必须携带身份证等有效证件,患者在门诊挂号时将相关信息填写完整。也为全人群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实现电子健康档案与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整合提供便利。
3.42016年是《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版)》实施第一年[7],管理规范中对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修订了几个内容,比如“身份证号”修改为“有效证件号”、“患者职业”修改为“人群分类”、“病例分类”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和病原携带者四类等[8]。此次调查发现,“病人属于”填写不准确所占比例最大,主要是临床医生仍按户籍属于来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所致。随着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发应用了电子病历系统[9],并增加传染病报告模块[10],规范了患者就诊诊疗记录,减轻医生工作量的同时,有效地避免迟、漏、瞒、虚报等问题,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版)》修改后,医疗机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模块,提高信息报告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