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2017年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特征

2019-01-18马莉蓉陈辉勉丽娜

首都公共卫生 2018年6期
关键词:东城区学年发生率

马莉蓉 陈辉 勉丽娜

伤害是我国1~14岁儿童青少年首位死亡原因[1],伤害不仅对青少年的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而且也给受伤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各种沉重负担[2]。有资料表明, 我国城市学龄儿童青少年伤害人次发生率始终处于上升趋势。为了及时、动态掌握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生伤害现况分布、发生的原因,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安全知信行教育,东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从2012年开始连续开展了伤害监测工作,现将2012-2017学年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抽取东城区教育系统登记注册的4所学校(小学1所、完全中学1所、高级中学1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作为监测点校,监测时间按学年计算,此次监测时间自2012 年9 月1 日-2017年8 月31 日,监测对象为上述4所学校全体学生。

1.2方法 按北京市CDC制定的标准, 学校伤害报告人每月把上个月发生伤害的学生信息以报告表及数据库的形式上报区CDC,报告表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信息、伤害事件及重点伤害事件特征三部分,区CDC完成数据的审核、整理。学生伤害报告标准符合以下两条之一:(1)经医疗单位(医院、校医室等)诊断为某一类损伤。(2)因损伤休息(缺勤、休学、休息)半天及以上。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软件对学生伤害案例进行数据录入,应用 SPSS 19.0统计软件对不同性别、学年、学段的学生伤害发生率及伤害类型构成情况进行χ2分析。

2 结果

2.1伤害发生率 2012-2017学年共监测学生25 204人,发生伤害1 404人次,伤害年平均发生率为5.57%,5年来东城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基本呈现上升趋势,各学年发病率间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897,P< 0.05)、线性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有线性关系(线性χ2=66.132,P=0.000,表1)。男生伤害发生率(7.38%,979/13 258)明显高于女生(3.56%,425/11 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920,P=0.000)。不同学段学生伤害发生率依次为: 小学生5.53%(544/9 837),初中生6.47%(383/5 923),高中生5.05%(477/9 444),各学段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15,P=0.00),线性卡方检验显示不同学段间伤害发生率无线性关系(线性χ2=2.007,P=0.157,图1)。

表1 2012-2017学年东城区学生伤害发生情况

图1 2012-2017学年东城区不同学段学生伤害发生率比较

2.2伤害类型 东城区男、女生伤害类型均以坠落/跌倒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钝器伤、锐器伤。女生在坠落/跌倒伤的构成比上高于男生,钝器伤、锐器伤低于男生。不同性别学生坠落/跌倒、钝器伤、动物致伤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不同学年间跌倒/跌落均为伤害的主要原因,伤害发生率分别为69.31%、63.89%、42.90%、41.42%、47.13%,呈逐年下降趋势,线性卡方检验显示各学年间的跌倒/跌落引起的伤害发生率有线性关系(线性χ2=13.411,P=0.000,图2)。

表2 2012-2017学年东城区男、女学生伤害类型发生情况

图2 2012-2017学年东城区学生伤害发生类型比较

2.3伤害发生部位 小学生伤害发生部位位于前三位的依次是上肢、下肢、头面部;初中、高中学生伤害部位均以下肢为主,其次是上肢、头面部;小学与中学生伤害发生部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724,P=0.00)。小学生的头面部、上肢伤害发生情况明显高于初中、高中学生,而下肢低于初中、高中学生(表3)。

表3 2012-2017学年东城区学生伤害发生部位情况

2.4伤害发生地点和活动 中、小学生伤害发生均以在学校为主,其次是公共场所、家里,伤害发生地点构成差异各学段有统计学意义(χ2=13.520,P<0.01)。小学生伤害发生的活动主要为玩耍娱乐,而初中生、高中生主要为体育运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育运动时发生伤害的比例明显增大,而玩耍娱乐时发生的伤害则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小;各学段在体育运动、玩耍娱乐、行走、乘车、骑车、学习时发生伤害的构成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表4,5)。

表4 2012-2017 学年东城区不同学段学生伤害发生地点有效构成

表5 2012-2017 学年东城区不同学段学生伤害发生时活动有效构成

3 讨论

3.1结果显示,2012-2017年东城区学生伤害年平均发生率明显低于北京市伤害发生率[3],不同学段的学生伤害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初中、小学、高中,与吴龙辉[4]调查结果一致,而2014-2015学年东城区监测的学生伤害发生率与北京市海淀区2012年伤害调查[5]、上海市闸北区2011年的抽样调查结果接近[6]。分析差异原因,除了时间、地点、监测数量、监测模式的影响外,可能与伤害监测标准的掌握和报告人的身份不尽相同有关。因此,为了更准确地掌握学生伤害发生情况,2014-2015学年开始增加有护士资质的校医进行诊断,导致该学年学生伤害发生率明显上升,但获得的学生伤害发生特征与各报道一致,说明在当前校医资源匮乏的现状下,具有护士资质的校医在规范化培训后能够正确掌握评价标准,完成监测评价任务,对于及时发现学生伤害问题非常必要。

3.2在伤害发生类型分析中,坠落/跌倒是中、小学生发生伤害的首要原因,且女生明显高于男生,性别分布结果与国内外研究不一致。虽然各学年跌倒/跌落引发的伤害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占40%以上,为东城区学生发生伤害的最主要类型。提示坠落/跌倒伤给学生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影响,应作为优先干预领域给予更多关注。中学生在体育活动时受伤比例最高,小学生在玩耍娱乐时受伤比例最高,随着年龄增长,体育运动时发生伤害的比例明显增大,而玩耍娱乐时发生的伤害则随年龄逐渐减小,与北京市郊区、江苏、安徽、广东研究结果一致[7-10]。分析原因,可能与小学生生性好动,中学生活动强度大、偏好刺激性,老师与家长对男、女生采取不同管理态度以及学生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经济条件等存在差异有关。因此,制定伤害预防策略和措施时应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学生针对性的开展,如加强女生坠落/跌倒伤与动物致伤、男生钝器伤的预防意识,加强小学生玩耍娱乐、中学生体育运动的安全意识及防护措施,教会学生发生常见伤害后的正确处理方法等。

3.3东城区中、小学生在校内发生的伤害比例高于家庭和其他公共场所,与同种监测方式的一些城市监测结果一致[11],提示以学校为基础的伤害监测系统,对于掌握校内伤害分布、发生原因,针对性的开展伤害防控,降低伤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提高监测数据真实性、可靠性,需加强伤害监测报告人的培训,增强其对学生伤害基础信息收集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建立更加健全的伤害监测系统,减少漏报、瞒报,将伤害发生率和危害程度降至最低。

猜你喜欢

东城区学年发生率
《读写拍档·新高考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编辑计划
东城区政协“工会界别委员工作室”正式启用
掀起热潮 学深悟透 奋勇争先 东城区总工会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讲座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全国第17届可拓学年会”征文启事
第二届星火学年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大庆市东城区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分析与治理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