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地区精神病患者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2019-01-18彭志刚
彭志刚
云南省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云南个旧 661000
口腔疾病在临床上非常常见,主要有龋齿、牙周病、失牙等。在精神病患者中也不例外,由于患者患有特殊死的精神疾病,因此在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也就与正常人有所不同[1]。精神病患者大多都需要长期服用抗精神病的药物来维持药物,但是长期服用精神病药物会对患者的生理造成严重的损害,进而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口腔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2]。为了对精神病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该次研究中,该次选取了2015年6月—2018年6月184例在个旧地区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希望能够为临床治疗口腔疾病提供参考性的依据。现对该次研究内容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84例在个旧地区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对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病相关的诊断标准。本组患者中男139例,女45例,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45.12±3.81)岁。在居住环境方面,市区 76例,厂矿生活区28例,乡镇44例,农村36例。在职业方面,有89例患者有职业,49例患者无职业,46例患者为农民;在日常生活方面,每天都要抽烟的患者有88例,每天都要饮茶的患者有79例,而每天即抽又饮茶的患者有17例;该组患者中42例患者为第1次入院治疗,44例患者为第2次入院治疗,98例患者为3次以上入院治疗;该组患者中138例患者为汉族,20例患者为彝族,14例患者为哈尼族,其余12例患者为其他族。按照病史的长短将该组患者分为A(2年以下:28 例)、B(2~5 年:34 例)、C(5-10 年:28 例)、D(10年以上:94例)4组。入选患者或其家属对该次研究均知情同意,该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由3名专业的口腔科医师依据2005版口腔健康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所用到的标准器材,对所有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进行检查。通过在自然光下,借助口镜、探针、牙周探针等辅助工具进行检查。判断龋齿时,参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标准进行,全口的自然牙以28颗为标准进行计算,其中不包括上颌和下颌的第3颗磨牙[3-4]。在该次调查进行之前,医院组织相关的人员对参与该次调查的3名专业的口腔科医师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培训。为了保证该次调查结果的一致率,在该次检查之前和检查中,每名检查人员均对相同的8例患者进行了临床检查,一致率达到了95.65%。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该组患者的刷牙情况、牙周方面的疾病情况以及患有龋齿和牙缺损的情况。
2 结果
2.1 观察该组患
对该组患者的刷牙习惯进行统计后结果显示,没有刷牙习惯的患者有18例(9.78%),每天不一定刷牙的患者有8例(4.35%),每天有1次刷牙习惯的患者有72例(39.13%),每天有2次刷牙习惯的患者有86例(46.74%)。
2.2 比较各年龄段精神病患者牙周疾病的发生情况
15~25岁:2颗龋齿,1颗楔缺,2颗残根,3颗失牙;25~35 岁:9 颗龋齿,9 颗残根,21 颗失牙;35~45岁:8颗龋齿,34颗残根,84颗失牙,1颗义齿修复,9人全口牙周炎;45~55岁:12颗龋齿,5颗楔缺,162颗残根,399颗失牙,4颗补牙,6颗义齿修复,3人全口牙周炎;55~65岁:2颗龋齿,2颗楔缺,65颗残根,176颗失牙,2颗义齿修复,6人全口牙周炎;65~75岁:5颗龋齿,4颗楔缺,67颗残根,195颗失牙,1颗义齿修复,1人全口牙周炎;75岁以上56颗失牙,28颗(全口)义齿修复。见表1。
2.3 比较4组患者龋齿、失牙、残根等方面的疾病
其中A组中4颗龋齿,16颗残根,38颗失牙,1颗补牙;B组中14颗龋齿,2颗楔缺,39颗残根,91颗失牙,3颗补牙,1颗义齿修复,6人全口牙周炎;C组中9颗龋齿,1颗楔缺,43颗残根,168颗失牙,3颗义齿修复,9人全口牙周炎;D组中11颗龋齿,9颗楔缺,241颗残根,637颗失牙,34颗义齿修复,4人全口牙周炎。详见表2。
表1 各年龄段精神病患者牙周疾病的发生情况
表2 四组患者龋齿、失牙、残根等方面的疾病比较
3 讨论
口腔内的卫生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与患者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有着极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口腔卫生习惯与口腔疾病的发病率是呈正比例关系的[5]。根据该次调查结果显示,精神病患者口腔健康状况不是很好,患者牙周病的发病率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而升高[6]。
该次调查结果也显示,长期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其口腔保健意识和口腔卫生习惯也就比较差。该次调查结果显示,在龋齿的发生率方面,病史在2~5年的患者发病率最高,达到了39.47%,其次是病史在10年以上的,为34.21%;而在失牙方面,病史超过10年以上的发病率最高,为68.27%,其次为病史在5~10年的患者,为18.01%;在楔缺、残根、义齿修复、全口杂等牙周疾病方面,发病率最高的均为病史在10年以上的,分别达到了 75.00%、71.09%、54.55%和41.67%。精神病患者发病是时间越短的患者其口腔卫生要比发病时间长的患者好一些,但是结果中显示龋齿数量没有明显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患者长期住院治疗,导致口腔卫生保持不了,(删除 “在院期间患者”)所患牙体牙周疾病均得不到有效治疗,最后只能拔牙,导致口腔内牙齿减少的原因导致的。这与张素平[7]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特别是大量患者失牙后的义齿修复率极低仅为4.07%,全部为入院前修复,严重影响了精神病患者的口腔和全身健康[8]。
该文中对患者进行了年龄分组,结果显示,在龋齿和牙周病的发生率方面,该次研究结果显示,45~55岁患者龋齿的发病率最高,达到了31.58%,其次是25~35岁(23.68%)和 35~45岁(21.05%)。在失牙疾病方面,依旧是45~55岁的患者发病率最高,达到了399/933(42.77%),其次是 65~75 岁(20.90%)和 55~65岁(18.86%);而在牙残根疾病方面,依旧是45~55岁患者的发病率最高,达到了47.88%,其次是65~75岁(19.76%)和 55~65岁(19.17%)。 在牙楔缺、补牙、义齿修复方面,依旧是45~55岁患者的发病率最高,分别为41.67%、100.00%和54.55%。这说明精神病患者中牙周疾病发病率最高的是青壮年患者[9]。这可能与患者的饮食习惯、饮酒习惯以及喝茶习惯等有关。这与邢君[10]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总之,口腔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病史、年龄、生活兴趣、起居规律、懒散、吸烟等因素有关。因此,口腔科医生和精神科医生应积极的联合起来,做好精神并患者的口腔保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