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逆行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及经验分析
2019-01-18赵娜娜秦书艳
赵娜娜,秦书艳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眼科,江苏宿迁 223800
泪道阻塞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按照阻塞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鼻泪管阻塞、泪小点闭塞以及泪小管阻塞。一般而言,健康成人每天泪液的分泌量在1.0~1.5 mL之间,分泌的泪液可以帮助湿润、保护眼球。分泌的全部泪液中,会有很少的一部分在自然条件下蒸发,剩余的泪液会进入鼻腔继续发挥作用。如果患者出现泪囊、泪道的病变,可能会影响泪液进入鼻腔的过程,导致泪溢等症状。一般的治疗方案,就是重新恢复泪道的引流功能,借助人工置管,达到治疗目的。该文旨在探讨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接受泪道置管术治疗的82例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行新型泪道硅胶管施行环形置管术,分析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泪道置管术治疗的82例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了解该次研究内容,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所有患者分为新型置管组和传统治疗组,传统治疗组41例,男18例,女23 例,年龄 40~70 岁,平均年龄(57.67±5.32)岁。 患病时长在6个月~10年之间,平均患病时长约为 (5.1±2.5)年。阻塞部位:泪小管阻塞12例,泪总管阻塞19例,鼻泪管阻塞10例;研究组41例,男19例,女22例,年龄 40~70 岁,平均年龄(57.62±5.33)岁。 患病时长在6个月~10年之间,平均患病时长约为(5.2±2.4)年。阻塞部位:泪小管阻塞11例,泪总管阻塞20例,鼻泪管阻塞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共49例,患病眼睛数共64眼,患者年龄范围在39~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2±4.5)岁,患病时长在 6个月~10年之间,平均患病时长约为(5.1±2.5)年。可以进行对比分析。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治疗方法
术前对两组患者进行皮肤常规消毒,然后进行局部麻醉,麻醉起效后,对患者进行泪道冲洗,使用泪点扩张器对患者的下泪点进行扩张,然后置入9号泪道探针,通过泪道进入患者的下鼻道[1-2]。
1.2.1 传统治疗组 经患者的泪道置入带有硬膜外麻醉导管的探针,直达患者的下鼻道,然后拔出探针,使用胶布将导管固定在前额,然后使用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的混合液冲上泪点冲洗患者的泪道。使用红霉素眼药膏涂抹患者的结膜囊,重点涂抹泪点处,然后完成手术[3-4]。
1.2.2 新型置管组 使用含有记忆合金丝探通引导针置入患者的泪道,之后将针芯从患者的鼻前孔送出。如果送出不顺利,则撤回原有位置,稍微调整位置,再次进行探出,直至顺利送出鼻前孔。在引流管上涂抹红霉素眼药膏,然后使用引线与针芯连接,将针芯原路撤回,出下泪点[5-6]。在距离泪点约1 cm的地方,会产生突破感,证明引流管已经倒置进入了患者的泪囊,使用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的混合液从上泪点冲洗泪道,将暴露在外的引流管以及上端牵引线尖端,使用胶布将剩余部分固定在前额,完成手术。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和泪道通畅性判定治疗效果,具体分为以下4个等级:痊愈:在拔管之后,患者的泪溢症状已经完全消失,在对其泪道进行冲洗时无任何阻力;显效:在拔管之后,患者的泪溢症状基本消失,在对其泪道进行冲洗时无任何阻力;有效:在拔管之后,患者的泪溢症状有所改善,在对其泪道进行冲洗时存在一定的阻力;无效:在拔管之后,患者的泪溢症状无任何改善,在对其泪道进行冲洗时存在很大的阻力。另外,治疗完成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并通过随访统计两组患者出现复发的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得数据选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数据采用[n(%)]表示,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分别用 t和 χ2进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新型置管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1%,传统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1%,新型置管组的整体治疗效果要好于传统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统计[n(%)]
2.2 并发症
新型置管组患者并发症的出现率为7.3%;传统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率为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统计[n(%)]
2.3 复发率
随访中,新型置管组患者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2.4%,传统治疗组患者中有7例复发,复发率为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2,P=0.000)。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泪道阻塞的主要方式是泪道置管术,由于手术方式的差异以及导管材料的不同,治疗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现阶段,所有泪道置管术均已保护泪道内的生理解剖结构为宗旨,尽量保留泪液排出路径,以泪道内放置的导管和机体较好相容为主要目的[7-8]。
应用泪道置管术对泪道阻塞患者进行治疗时,无需损伤患者的皮肤,因此不会发生瘢痕,也不会损伤泪道的生理功能,同时可以保护泪道正常的解剖结构,具有操作简便、术中出血量少以及临床效果较佳的特点。在泪道进行置管之后,置管可以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促进泪总管、泪囊以及鼻泪管的不断扩张,从而达到引流的目的,以便为泪道注射药物提供所必需的时间以及空间[9-10]。
该次对照试验证实,使用新型逆行泪道置管术治疗的新型置管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1%,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的78.1%,这与周金文等[11]学者得出的96.2%、96.5%的数据结果相似,进一步说明新型逆行泪道置管术的治疗效果更好。而且新型置管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率7.3%,远低于传统治疗组的17.1%;新型置管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4%,远低于传统治疗组的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的安全性更好[11-12]。
综上所述,相较于常规治疗方式,新型逆行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效果更加理想,且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