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州工夫茶具的现状和发展战略(一)

2019-01-18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工夫茶工夫茶具

陈 辉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经过上千年岁月锤炼积淀而形成的潮州文化底蕴深厚、兼收并蓄,为世界众多的潮人所共有。其门类主要涵盖潮州方言、潮州工艺、潮州音乐、潮绣潮菜等“非遗”项目,衍生出来的诸多分支更是包罗万象。滥觞于明清时期的潮州工夫茶道,就是其中一枝独具风韵的奇葩。不仅素有“中国茶道的活化石”美誉,2008年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潮州工夫茶具是潮州工夫茶道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潮州工夫茶道一路相依相伴,从久远的历史时光中走来,带给我们以无穷的艺术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潮州工夫茶的流行促进潮州工夫茶具的发展

宋元以来,特别是明清之后,潮州地区地少人多、田不足耕的现实环境决定了本地需发展手工业来补充经济,陶瓷业便成为历代潮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茶具产品也成了历代潮州窑的一大品种,并随着时代背景、饮茶风俗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唐代,国家统一安定、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饮茶风尚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茶具生产的发展。瓷器茶具因瓷土资源蕴藏丰富、烧造费用低廉、瓷釉洁净而宜茶等优点大受青睐,迅速成为茶具主力军。在此历史背景下,潮州窑也根据市场需要生产适销的茶具产品。唐代饮茶之法以煎煮为主,且茶色尚青,故潮州窑茶具多为青釉的系壶、碗。宋代,社会主流饮茶风尚从煎茶法过渡到点茶法,斗茶之风盛行。茶具较唐代又出现了些许变化,以长流执壶、茶盏为主。潮州窑茶具主要为长流执壶、碗、盏,釉色以青白釉为主,褐釉次之,出现刻划花等装饰,茶具素简又不失精美。

明清时期,随着陶瓷生产技术的进步,茶叶从饼茶过渡到叶茶形态,饮茶方式也从最初的煎煮变为冲泡,茶具的种类、形态也发生了变化,潮州地区饮用工夫茶的茶俗由此开始兴起。工夫茶讲究“茶香不涣散”,宜“小杯小壶”。在此茶俗基础上,潮州窑茶具主要有陶、瓷质地两种类型。其中,瓷质地工夫茶具主要为青白釉、仿龙泉釉、青花瓷的茶壶和茶杯;陶质地工夫茶具则以朱泥壶最具特色,与潮州工夫茶相得益彰。不仅成为清宫旧藏的贡品,而且随着潮人下南洋而远销海外,成为潮文化在海外的一个重要载体。

民国时期,潮州商事发达,潮商在“汕-香-暹-叻经济圈”中扮演主要角色,饮茶谈商成为社会重要的交际手段,工夫茶也成为海内外潮人不可或缺的日常饮品,发展迅速。随着海内外市场对茶具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枫溪部分作坊从造型和装钸等方面对茶具产品进行了改进,并根据饮茶需求不断丰富其种类,茶具产品出现系列化。从瓷提梁壶、瓷执壶、朱泥壶,杯,到薄锅仔、茶盘、茶船,再到红泥风炉、茶叶罐等,应有尽有,且工艺造型更趋精致。抗日战争期间,茶具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大量日产机器瓷茶具充斥潮州市场。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帮助陶瓷作坊恢复生产,茶具生产出现复苏现象。公私合营期间,茶具主要为适应内销市场的朱泥、瓷工夫茶具;20世纪60年代中期,饮用大杯茶的潮流逐渐代替了工夫茶,瓷质提梁壶和大茶杯成为国内的主要茶具。为发展国外成套茶具市场,枫溪陶瓷研究所和国有陶瓷厂批量生产成套的高档彩瓷大茶具,这种适用美观的咖啡茶具受到国外市场的欢迎;70年代初,枫溪陶瓷厂恢复朱泥刻划花茶具的生产。改革开放后,工夫茶在潮州重新流行,茶具的发展也迎来了春天。特别是朱泥壶发展迅猛,受到东南亚及港澳台茶商的追捧,与之配套的瓷质茶具及配套产品,畅销海内外市场。

进入21世纪之后,伴随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茶之风愈来愈旺盛,细品慢饮的工夫茶饮法被民众普遍接受,潮州工夫茶文化的发展和潮州工夫茶具的生产也由此进入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的历史时期。

潮州工夫茶具产品的现状

当今世界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绿色环保、养生保健、休闲雅致、修心养性的生活方式已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崇尚的潮流。中国的工夫茶文化正好迎合了时代的这种需要,其丰富的内涵也逐渐在新的时期里日益彰显出来,并随着国际之间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而不断走向世界。

正如翁辉东在《潮州茶经·工夫茶》中的描述:“工夫茶之特别之处,不在于茶之本质,而在于茶具器皿之配备精良,以及闲情逸致之烹制”“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无论嘉会盛宴,闲处寂居,商店工场,下至街边路侧,豆棚瓜下每于百忙当中,抑或闲情逸致,无不借此泥炉砂铫擎杯提壶,长短酌,以度此快活人生”,潮州工夫茶最能体现茶道文化中人与自然、人与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乐,最具工夫茶文化所具有的环境之美、茶叶之美、茶具之美、烹饮之美和情志之美,堪称工夫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也正因为如此,潮州工夫茶自20世纪末以来越来越受到全世界各国家人们的肯定、喜爱和追捧。潮州工夫茶具产品也随之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全面繁荣的美好春天。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方面,注重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呈现百花齐放品类繁多的格局

2 0世纪90年代,潮州陶瓷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个体企业茁壮成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并以独特的陶瓷品种引领产业发展。到了90年代后期,潮州陶瓷业开始出现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民营企业,这些民营企业在广州交易会上大显身手,世界各地的陶瓷订单源源不断地汇集到潮州,潮州陶瓷产区成为中国陶瓷的重要出口基地。潮州茶具产品借助广交会这一贸易平台,受到东南亚、港澳台茶壶商人的青睐,出口量大增。

这一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工夫茶逐步成为海内外潮人的日常饮品。继1989年、1990年分别被国家农业部、商业部评选为全国第一名茶之后,凤凰单丛茶在国内外茶叶博览会评比中屡获金奖,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凤凰单丛茶的声名鹊起,推动了潮州茶具产品的发展。白瓷茶具与液化煤气炉成为家喻户晓的工夫茶具,煤油炉逐步退出茶具舞台,成套彩绘瓷质工夫茶具也得到普及。佘怀英(1936-)创作的“大号潮州八景工夫茶具”当选1997年交通部全国科技先进代表大会礼品。在实用工夫茶具的基础上,部分厂家还推出童子茶具作儿童玩具、装饰摆设及旅游手信之用。

进入2 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潮州陶瓷业创下年产值超百亿的空前局面。2004年,潮州被中国轻工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瓷都”称号,陶瓷产业的知名度和产能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茶的追求不再停留于实用层面,更多的是注重其艺术。

在此背景之下,潮州各主要陶瓷厂家纷纷凭借独立的产品研发机制和专业的设计人才,站在多元的文化角度上,设计出众多具有科技含量和艺术文化元素的茶具套系推向市场,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潮州茶具产品一时间呈现出乱花迷眼、争娇斗艳的局面。

首先是国礼瓷茶具不断涌现。2007年,在莫斯科克洛库斯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中国国家展”上,胡锦涛主席将深圳国瓷永丰源的“帝皇黄”和“满堂红”系列茶具赠送给前来巡展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得到普京的称赞。广东松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人民大会堂专用瓷“胜利杯”,胎薄如纸,瓷质白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2010年,“中国当代十大名窑”之一的潮州市弘扬陶瓷有限公司的梦醉樱伦系列茶具当选为温家室总理出访印度的国宾礼品,赠送给印度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夫人;2014年,习近平主席出访欧洲四国,弘扬瓷的“福禄双全”茶具作为国宾礼品赠送法国总统奥朗德阳。这些国礼瓷代表着当代中国陶瓷茶具制作工艺的项尖水平,推动潮州茶文化走向世界。

与此同时,潮州主要陶瓷厂还精制各式骨瓷茶具,并将怀古的浪漫主义情怀与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相结合,将仿古、五彩、斗彩、青花瓷、色釉瓷、白釉瓷、玉瓷、黑陶、窑变、柴烧等工艺特色应用于茶具生产,创作出一批风格各异的作品,有中国风、自然风、宫廷风、英伦风等,均美轮美奂,文化气息浓厚,艺术性强,深受市场喜爱。

其中,如广东泽洲工艺品有限公司设计的“繁华似锦”蓝地斗彩茶壶和泽洲欧亚艺术馆展示的茶具文创产品均按照欧洲宫廷审美趣味进行设计,典雅高贵,带有异域风情;潮州市尚品窑陶瓷文化交流中心设计的尚品窑款祥龙玉瓷茶具,巧妙地将传统龙纹题材用立体浮雕、浅浮雕的方式融入现代茶具设计中,与晶莹剔透的玉瓷碰撞出高贵典雅的艺术气息,大体量的工夫茶具套非常适合家庭、商务场所招待亲友宾客使用;广东全福陶瓷有限公司生产的窑变玫瑰红茶具,其表面的色釉在窑变中产生出自然而变化莫测、光辉灿烂的色彩,鹿脚的形象、玫瑰般的红色充满了吉祥、喜庆的气氛;伯林陶瓷有限公司生产的春意盎然色釉五彩花鸟纹茶具,将传统陶质提梁壶的设计元素应用于瓷质提梁壶,体现清新高雅的艺术格调:枫溪詹厝詹培明(1948-)于1989年在深圳创办斯达高瓷艺发展有限公司,以珐琅彩瓷的装饰工艺借助现代高科技研发出精致系列彩瓷,其茶具系列产品以绿色环保及精湛装饰受到国内外消费者欢迎。

为适应装修华丽的大型套房家居环境和当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满足多人共饮需要,集煮水、冲茶、排水于一体的大体量工夫茶具套也在此时应运而生。液化煤气茶炉也被电陶炉所取替。另外,半自动茶具也颇受人们欢迎。如弘扬瓷彩塑荷塘情趣自动茶具套。此举简化了传统程式化的工夫茶冲泡方法,又赋予工夫茶具新的活力,更能为年轻人和外地人士所接受。

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潮州陶瓷业者还推出集泡茶、咖啡、奶茶于一体的时尚套壶,适合出差、旅游人群的小巧旅游茶具,陶瓷内胆与不锈钢器表相结合的便携式保温茶杯,具有保健作用的纳米茶具以及绿色环保钢化玻璃瓷茶具等产品,大大丰富了潮州工夫茶具的品类。此外,为了吸引消费者的购买兴趣,不少厂家从形式上增加茶具内容,如茶宠等摆件。

在现代瓷茶具生产过程中,传统生产工芝因其精工细作、融入创作者的艺术情感而越发得到关注。不少陶瓷设计者也试图从产品特色入手,将传统文化精髓注入现代茶具中,生产出既具现代特色,又含历史文化底蕴的茶具。其中比较有代表性是嗳记碳炉制作技艺研究中心,陈家旺、吴瑞梓,福合荣记等厂家、艺师和字号制作和生产的作品(产品)。

嗳记炭炉制作技艺研究中心的作品包括碳炉、砂铫和电陶炉等,在选材精、配方好、做工细等先天优势的基础上,注重设计,讲究外形韵味,在古朴风雅的特点中凸显丰富的人文内涵。陶艺作品《儒家炉》就因此被中央电视台《记住乡愁•感恩篇》选作人文内涵表现道具,并荣获2016年中国工艺百花奖银奖(国家级)、2015首届广东省传统工艺文化博览会金奖。陶艺作品《天地炉》在第三届广东(潮州)工艺美术精品展中获金奖。

陈家旺制作的传统茶具品种多样,有青铜、紫铜(手拉)和白银壶,有以酥油或酒精为燃料的景泰蓝、青铜火炉,还有工夫茶香道使用的青铜香炉等。吴瑞梓制作的手拉大茶船和陶砂铫,也颇具韵味,避免了机器铸造的僵化、呆板;福合荣记出品的深海白泥碳炉和砂铫延伸了传统朱泥碳炉和陶砂铫的范围,以其干烧不坏的特点引人青睐。此外。吴大林的陶水缸、郎十八度的锡罐也颇得资深茶客的喜爱。

上述产品、作品均为枫溪所出产。除此之外,潮阳流溪和普宁池尾镇贵政山村生产的红泥小炭炉(俗称“土烘炉”)和茶叶陶罐也颇引人兴趣。前者工艺精美,炉身常以对联、书卷或博古等为装饰,极为儒雅。如“益丰”号红泥小炭炉的联语为“益吾留得宾朋意,丰水调烹雀舌茶”,呈现出潮州工夫茶的无穷意趣。而贵政山村的陶罐,造型古色古香,有赤褐、墨褐、青绿等色彩,一般饰以花鸟图案或山水图画,意蕴很耐人寻味。这些传统作品和产品均富含厚重的历史文化质感、精湛的工艺和悠闲适意的审美情趣,标志着潮州工夫茶具的品位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传统的潮彩及柴烧茶具越来越受到欢迎。陈仰中(1947-)、陈坚(1979-)父子手绘的山水、花鸟茶具套,以其艳丽典雅的艺术风格而受人喜爱;凤塘信靠龙窑的邢宋明(1959-)、邢利祥(1986-)父子及江东溪东窑的庄岱华(1976-)等尝试生产柴烧陶艺茶具,注重自然朴实的视觉效果以及温厚的触感,满足现代人类追求返璞归真的审美观。

近年,潮州市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根据历代潮州窑典型器精挑出“颐陶轩•潮州窑百宝”,取其独特的文化元素进行文创产品创作,在茶具上推出具有宋代笔架山潮州窑青白釉特征的颐陶轩•笔架山窑制的盖壶、执壶、茶盏等淡雅宋瓷系列,符合藏区民众审美观的八吉祥系列套壶及酥油盖碗、盖杯及僧帽壶等茶具,以及太平有象纹套壶等反映太平盛世和谐社会景象的作品。这些文创作品因为注入了浓烈的文化元素和情怀而显得独具风韵、耐人寻味,可谓是当代潮州工夫茶具的典型代表。

值得提出的是,当代潮州工夫茶具在注重传统工艺的同时渗透了浓浓的潮州文化韵味。这主要表现在其装饰上,其一是以地标式景观为内容,如有的画以“北阁佛灯”“潮州八景”等;其二是刻上在潮州地区广为流布的佛教有关内容,如佛像、佛语等。这些作品和产品所洋溢出来的地方传统文化特色与传统工艺相得益彰,使之更具有强烈的人文气息和情味,深化和提升了潮州工夫茶文化的内涵。

总的来说,当代潮州瓷茶具产品目前已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格局。一方面在现代生活理念下,茶具呈现出简约、自然的风格;另一方面又借鉴古代名窑产品工艺,大走复古之风,产品雍容华丽。总的趋势是工艺科学与历史文化、艺术观念的有机结合,更加注重茶具的空间造型、形状、线条、色彩色调、肌理质感以及配套器具的协调,呈现出奇异新颖、富含意趣等新特色。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工夫茶工夫茶具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泡好三道“工夫茶”,落实乡村学校名著阅读
泡好三道“工夫茶”,落实乡村学校名著阅读
潮州工夫茶具的现状和发展战略(二)
“工夫”与“功夫”
一杯热茶的功夫
“诗内”与“诗外”工夫
“功夫”和“工夫”
冯可宾买茶具
潮州工夫茶:一脉相承的事实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