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再考量*

2019-01-18王长宇王佳帅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医德医学院校医学生

耿 瑞, 刘 颖, 王长宇, 王佳帅,付 佳

(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wyy650509@163.com)

1 新时代医学生医德教育存在的不足和弊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日益深入,高等医学院校对医学生医德培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在诸多方面仍存在着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医德课程比例明显偏低,还未能放在突出地位来抓

高等医学院校存在着明显的重医学专业知识,而轻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倾向。在西方发达国家医学院校的医学课程基本上由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人文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以美国、德国为多,达20%~25%,英、日为10%~15%,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8%左右[1]。当前,我国医学院校对于学生的医德教育仅限于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和医学伦理学课,未能达到全国思想政治教育会议要求的各类课程要与德育课程同行同向,都要做学生的德育工作的要求。高等医学院校的德育教育形式相对单一,医德的知识传输途径、手段和方法过于简单化,不能很好地承担和完成医学生提升医德水平的职责和任务,这些问题的存在对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

1.2 医德教育的效果很难量化,医德实践教学更是教学难点

不能及时解决医德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仍陷于单纯理论教学难以调动医学生学习医德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医德教育仍然处于“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况。反过来说,医学教育工作者对医德实践教育重视程度不高,也很难在教学效果上取得创新和突破。医德教育的全面开展需要良好的实践条件,亟须高等医学院校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完善的运行机制和可靠的后勤保障。特别是医德实践基地建设要与实习医院建设相结合,使医技教育和医德教育紧密结合。

1.3 医学生对待专业课和医德课的态度和方式差别很大

医学生对医学专业课的兴趣度明显高于医德教育课。学生重“术”轻“德”的现象比较普遍。对医德等人文类课程的学习结果仅限于“及格”的认识层面。通过走访校园观察到,一部分医学生在临近公共课考试时,使得图书馆出现“一位”难求的局面,这也是包括医德教育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面临的窘境。

1.4 医德教育的效果受舆情和带教医生影响比较大

大学生学医动机受到来自家庭、社会和学生自身的认知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但绝大多数学生学医的出发点和动机是和“救死扶伤”相一致的,这是医德教育的良好基础。不过,现阶段社会舆情对医疗服务行业的非理性认识所带来的社会后果令人担忧,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医学生的价值观;加上个别临床带教医生医德水平不高,容易在临床教学中将医学生带偏,导致医德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2 新时代影响医学生医德教育因素的分析与考量

2.1 造成高等医学院校课程设置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基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课程建设早已陈旧过时,很多高等医学院校还在沿袭这种旧模式,和新时代医德教育要求相脱节。加上在课程设置上观念守旧、认识落后,仍然尊崇重医学专业知识,而轻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信条。另外,医学教育体制僵化、机制运行不畅都导致医德教育被忽视。如医学生在早期未能培养和建立好自己的医德体系,未来进入临床后,稍不注意就会引发医患纠纷,如临床医患冲突和矛盾只有不足20%是由于医疗技术原因引发的,70%以上是由医患沟通不畅、医生态度冷漠、服务不周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可见,有意识地加大医德课程和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能最大限度帮助医学生未来更好地融入职业,服务社会。

2.2 医德教育考核方式尚待完善和发掘

现有的医学教育制度实际上还是一种应试教育体制,仍然以单纯的理论课程的考试成绩来论高低,其科学性与合理性令人怀疑。需要把学生平时的素质表现以及在临床实习期间的医德医风表现等纳入考核,特别是医德课程设计上要增加德育实践课程,当然德育的实践还处在摸索前行的阶段,各个高等医学院校都在尝试着进行改革,很多实践课的内容、形式、方式和模式还在探索中,没能形成更多成熟经验和做法。医德教育知识缺乏系统性,未能达到与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相适应,无法保障医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2]。

2.3 医学生重视技能的学习,忽略医德品行的检验

轻品行重技能的表现深层反映出有些医学生正确学习态度的缺失和医德信念的缺位。医学生能否形成正确学习态度和中学时期逐渐固化的认知有关,有的学生对大学的基本认知往往来自网媒,这其中有很多偏颇的观念和认知。另外,很多大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忽视自身修养对自身社会化完成的重要性,并且将这种风气带入高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4 舆情冲击及部分带教医生医德失范带来的困惑

近年来,医患纠纷时有发生,一些有关医患关系紧张和冲突的不实报道,片面地夸大医患之间的复杂关系,其中偏颇、片面、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社会舆论相互交织构成了错综复杂的舆情环境,不同程度上扭曲了社会对医生医德的看法,干扰了医学生的判断和认知。加上有些患者及家属对疾病了解及治愈率并没有正确的认知,治疗效果稍有与自己期望值相差就作负面揣测,甚至恶语相加,乃至动粗,激化医患矛盾。这对医生和即将成为医生的医学生的道德信念无疑会造成动摇和冲击,挫伤了内心的怜悯和善意。而医学生在实习或走向工作岗位后所接触到的少数品行不端的医生,他们不良的失范行为,会使医学生自身的医德信念产生怀疑和迷茫,导致医德教育效果的衰减。医生的品行对初入社会的学生具有直观而深刻的影响,比如“拜金”“享乐”等价值观冲击,会造成盲目攀比、虚荣、追名逐利,缺乏奉献意识,消极服务等后果。在不正之风的影响下,医德教育看似简单的传授过程,实际受到诸多来自于社会的阻力,教育效果要想取得进展是举步维艰的。

3 新时代提升医学生医德教育水平的对策

3.1 做好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突出医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课程建设方面,增加医德教育、医史教育、医学人文教育和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的比例,力求这类课程比例不少于12%;编纂医德教育案例教材,让医德教育案例教材贯穿医学生在校的全过程;增加医德教育授课学时数量,强化学生医德重视程度。将医德教育与其他必修课程进行深度融合和渗透,其他授课内容必须含有对良好医德思想的引导,使“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辅助多开设医学人文教育的培养课程,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率先对医学课程进行改革,之后从70年代起,大部分医学院校开始增设人文学课程,到1995年人文学课程己成为美国医学院必修课程之一[4]。作为高等医学院校对于医学生的教育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医学技能、理论和道德层面,还必须包括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医学人文教育为医德教育提供佐证和补充,增强医德教育的全面性、实证性和趣味性。 ”[5]引起医学生对尊严、对价值和命运的思考,促进医德精神塑造,有目的地培养有感情的医生。

3.2 加大医德实践课比重,寻求手段和方法创新

现在医学院校虽已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医学伦理学等课程,当务之急要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将医德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紧密联系,使医学生更直观地体验到医德的重要性。要使全体教师重视医德,并非只教“专业课”,将医德精神的重要性、必要性传输给学生。医德教育能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方法十分重要,灵活运用教育方法,如通过讲述亲身经历和开展案例分析或者设置互动探讨等。总之,从医德理论课程考核到医德实践考核都需要再设计、再调整、再摸索。

3.3 营造良好的医德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氛围良莠与否对于医学生医德信念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它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活动和发展。物质层面体现在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精神层面体现在校风、校训、校徽等学校特征,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等。医德精神可以通过校园文化的有效的宣传载体进行开展,宣传身边德技双馨的医生的事迹让医学生深入了解行业特点和要求、纠正错误认知,形成共识,营造“德术合一”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医德教育进头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在教育的载体方面下工夫,充分利用新媒体,利用丰富的网络的医德教育平台和公众讯息发布平台,推出有关医德医风评价的手机APP,塑造网络平台医德医风的意见领袖来引导医学生的选择和作为等。

3.4 通过营造风清气正的行医环境熏染医学生

医德环境的维护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宽容,网络关于医疗行业的负面舆论、不实报道很大程度上挫伤医生工作的积极性,监管部门对于片面言论要及时把控和引导,让医生的付出得到认可和慰藉,也让医学生感受社会对医疗行业尊重。面对声势浩大的社会舆论时,必须秉持一种科学精神去探明相关民意的客观真实性,而不应停留在社会舆论表面的声势之上[6]。建立和维护具有包容性的、具有温度的社会舆论才能成就更多热爱医学事业的医者,医学生也会更向往高尚的医德作为,使医学事业得到良性发展,同时帮助医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信仰,将医德认知转换并贯穿在医疗实践中,达到培养良好医德践行者的目的。医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好坏,与成长期受到家庭、社会和学校的综合性影响密不可分,在学生实习或走向医疗工作岗位阶段,学生的带教老师极其重要,言传身教的方法使学生更直观地体验到医德实践的过程,严格约束带教者的行为,形成规范的“医德”“医风”奖惩制、考核制和监督机制。当然,良好医德医风的医务工作者毕竟占多数,对个别医德缺失的医生要坚决惩戒。

现在高等医学院校很多教师已经主动承担起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重任,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和精神指引,帮助医学生坚定职业选择,认定具备高尚医德精神对于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意义,最终引导医学生形成良好品性,未来成为医德、医术兼备的好医生。

猜你喜欢

医德医学院校医学生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医学生医德意识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目标优化研究*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