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人趣味对宋代陶瓷装饰的审美影响

2019-01-18齐美玲

陶瓷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文人装饰

齐美玲

(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市,333000)

1 文人趣味的形成与发展

1.1 文人概述

西周时期“文人”这个一词汇就已经出现在《诗经》中“告于文人”(《大雅•江汉》)这一句子里,这里“文人”所指的是周天子的先祖,也有人说这里的“文人”是指周文王。“文人”一词在汉代有了新的转变,在汉朝文人指的是士人阶层中舞文弄墨的那一部分。周代的“士”则指的是贵族阶层中最低层的那部分。到了春秋时期,礼乐制度崩坏,“士”这一阶层在社会群体中表现得最为活跃,有一部“士”保留了做官的身份,有一部分擅长写作之人投入生产知识当中,被称之为“文人”。

1.2 形成与发展

宋代以前的 “士人” 大部分都是文武兼备。那时的文人只是士人中的一部分,也是身不离剑的。魏孝文帝曾赞扬他的将军说: “高祖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魏书•傅永传》)亦如陆游所云“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从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来看不能说宋朝之前独立以文为业的文人一个都没有,只能说宋朝以前的文人数量较少在社会当中并没引起人们过多的关注。

到了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转变,大量的文人出现乃至形成一个文人群体,不再只是士人中能文的那一部分人,还融入了大量的平民文人在其中。唐代和唐代之前的文人大都是豪门世族,既便是出身寒门的,也都是有一官半职的。由于宋朝的社会变迁和统治阶级政策的变革,使宋代与之前的朝代截然不同,其中平民出身的文人几乎成为了文人阶层的主流。

宋朝建立的不是像唐代那种博大雄浑,诸多领域百废待兴,都需要从新开始直到真宗时期才逐渐恢复。生活在宋代这种文化氛围中的文人们积极参与着文化的创造和传播。使得重建之后的宋朝没有了唐朝的富丽奢华的贵族气息,而是一种清新典雅、古拙质朴、接近地气的平民世俗文化。

2 宋瓷装饰风格的审美体现

在宋朝这种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封建王朝的特殊历史条件下,追求高雅的艺术品位和安逸享乐的生活成为文人阶层和统治阶层逃避现实的方式。程朱理学在当时的思想领域占据着统治地位,其主张的“存天理,灭人欲”,推崇的是一种深奥神秘的禅宗哲理和平易质朴的风格,在艺术上反映的则是爱好幽轩苍古之趣,使这种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成为主流。这种文人审美,体现在所用的瓷器上,讲究的是简洁的纹饰,细节的净润,色调的单纯,趣味的高雅,追求古朴而庄严的神秘艺术效果。

2.1 宋瓷之釉色

钧瓷的窑变色釉玫瑰紫、海棠红,千变万化犹如天边绚烂的晚霞的;色白如玉的景德镇青白瓷;如春水般清澈柔和,莹润如堆脂的汝瓷;龙泉青瓷的梅子青翠绿晶润更是美之极致;那有意制作出来的瑕疵美,满布断纹的哥窑;宋代的人们还烧制出了兔毫、油滴、玳瑁、鹧鸪斑那样的结晶釉和乳浊釉。在我国陶瓷历史上宋代的制瓷工艺最大的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宋代瓷器的装饰审美风格,非常的质朴素雅,自带一种文人气息。虽然宋代的钧瓷釉色绚丽如晚霞,但也不像是唐三彩那般的奢华炫目。

虽然宋代的汝窑瓷和龙泉窑、官窑的青瓷都是玻璃釉,但它们所用的釉料不再是以往稀薄的石灰釉料,而是一种粘稠的石灰碱釉。与普通的浮薄浅露的透明玻璃釉料相比,龙泉窑瓷、钧窑瓷、哥窑瓷、等都不在是一览无余的透明玻璃釉而是透露出质感美的乳浊釉和结晶釉。官窑和龙泉窑经过多次施釉,通过釉料中微小气泡所造成的折光散射来形成这种深沉而凝重的质感,让人感觉到有观赏不尽的意蕴。唐朝人用 “如冰似玉”这种修辞来形容越窑的青瓷,但也只是将其理想化而已。而宋代人们却将这种理想化为现实,烧造出了玉质般质地的龙泉青瓷和青白瓷。宋代瓷器不仅仅美在其釉色上,而是追求釉料本身质地的内在美感。它创造了瓷器釉色的新境界。

2.2 宋瓷之器型

宋代的制瓷业兴盛发达,各大瓷窑为了满足不同阶层民众的需求,烧制出了不同种类的陶瓷器具。民间烧制的瓷器大多从朴实耐用、经济实惠的角度出发来制作,并兼顾到大众的审美需求。宋代陶瓷器型中很多为后世所延续烧制。宋代瓷器类型品种繁多,而每一类陶瓷器物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匠人们利用改变器物外部轮廓线的横直、弯曲、长短、粗细,来组成不同的器物形体,不少器物既美观又实用且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美的器物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形体,如瓶类,样式颇多,有玉壶春瓶、梅瓶、橄榄瓶、净瓶、扁腹瓶、瓜棱瓶、直颈瓶、葫芦瓶、多管瓶、龙虎瓶、胆式瓶、双鱼瓶、琮式瓶等。器型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瓶体秀美修长;另一类是瓶体短硕稳重,但瓶类器型中以修长者占多数。其变化主要表现在口沿、颈部和腹部。造型之丰富,有的秀美匀称,有的轻盈俏丽,深受人们的喜爱。

宋代瓷器中比较多见的瓶式之一,玉壶春瓶,是北宋时期所创烧的。其撇口、细颈、圆腹、圈足。以变化的弧线构成了匀称、柔美的瓶体。自从问世就被受人们推宠,并成为汝窑、定窑、磁州窑、耀州窑普遍烧制的典型器物之一。梅瓶因其瓶体修长在宋代时期又称之为“经瓶”,是宋代瓷窑普遍烧制的又一种瓶式。其器型特点为小口、短颈、丰肩,肩部以下逐渐收敛,圈足。是用来盛酒的器具。在上海博物馆里藏有两件磁州窑系的白地黑花梅瓶,两件梅瓶的瓶身上分别书有“清沽美酒”、“醉乡酒海”四个字,其用途明确无疑了。

2.3 宋瓷之纹样

宋代陶瓷的装饰纹样非常丰富,其中花卉纹样是纹饰题材的主要内容之一,龙、凤、鹤、鹿、兔、鸭、麒麟、游鱼、婴戏、花鸟、鸳鸯、山水纹也是常见的纹饰题材。除了上述主体装饰纹样外,宋代陶瓷器物上还有其他辅助装饰纹样,诸如回纹、钱纹、曲带纹、莲瓣纹、卷叶纹、云头纹、蕉叶纹、水波纹、圆圈纹等。总之,无论什么装饰题材的纹样,都能在工匠们的妙手下与器物形体完美的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在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这对装饰艺术也产生了影响。随着历史的推移和佛教的中国化,莲花题材也逐渐丧失了其宗教意义,而莲花、莲瓣等陶瓷装饰纹饰成为了高雅优美的纯装饰性题材。具有一定的带表性的定窑划花梅瓶上的缠枝莲纹,瓶身上的莲花迎风开放,茎蔓缠绕,布局疏密得当,映衬在挺拔秀俊的瓶体上,越发显得其出淤泥而不染的清新典雅之风貌。千百年来莲花纹始终被人们所喜爱着,至今仍有大量以莲花作为装饰题材的工艺美术作品。

3 文人趣味对宋代陶瓷装饰审美影响的原因

3.1 政治环境

公元959 年,五代的后周世宗柴荣病故。960 年,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被部下将领拥戴为皇帝,推翻后周统治后建立了宋朝。宋朝的建立了结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鉴于五代时期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宋代以采取“制其钱谷,削夺其权,收其精兵”来防止武将割据。皇帝一人总揽兵政大权,加强中央集权后有利于维护安定和统一,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一些矫枉过正的政策,也带来了效率低下、机构重叠、军队指挥不畅、战斗力低下等不利的弊端,更是导致了积贫积弱的后果。

成为宋朝祖宗家法开创者的宋太祖制定了法制,加强中央集权,重视文治不杀朝臣,后世子孙帝者大都较为忠实的执行其所创的法制。所以,整个宋代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内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的稳定。宋太祖非常重视文治,乾德中,他在一个蜀中宫女的镜背上发现“乾德四年铸造”的字样,召问窦仪,窦仪回答说:“前蜀曾用过这个年号。”宋太祖回应说:“做宰相的必须是读书人。”虽然太祖是武夫出身,却非常重视和重用儒者。文治成为整个宋代统治的重要标志。宋太宗统治时期有五个年号: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其继续加强了中央集权,能听言纳谏,优待文人志士,宋代得以不蹈五代十国的覆辙,太宗功不可没。

3.2 文化背景

到了宋太宗统治时期,他采取振兴文化事业和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等政策,史称宋太宗为贤君。他在位的二十二年期间,推行文教,不罪劝谏;自奉慈检,劝课农桑;选拔官吏,惩治贪官。太宗还完善了科举制度,确定了科举每三年举行一次,为了防止作弊实行试卷封弥制度,举行殿试由皇帝主考来决定进士的名次。从此使中国的科举制度走向规范化。除此之外,宋太宗还主持了《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部大型类书的编纂。宋徽宗和南唐后主的李煜很相似,都是政治上腐败无能的统治者,却在艺术和文学领域贡献颇多。

宋代涌现出许多名垂千史的文人骚客、画家、书法家,耳熟能详的就有欧阳修、苏轼、王安石、范仲淹、沈括、辛弃疾、李清照、张择端、马远、范宽、赵佶等。徽宗还自创了瘦金体书法,善于绘画,有很多传世作品,如《瑞鹤图》《听琴图》《芙蓉锦鸡图》。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宋朝就占六位,可见宋代文学艺术气息之浓厚,影响之深远。

3.3 经济技术

宋朝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商业活动打破了唐代市坊制度的局限,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集市城镇。宋代稳定的社会局面使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宋代进行宽减赋税的政策,“不抑兼并”,土地自由买卖。从生产关系上发生重大变革,实施租佃制和雇佣制,这极大地提高了劳动者们的生产热情,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极速发展。到了北宋末年人口数量也猛增到一亿,也因此为社会提供了大批的劳动力,大规模的开垦耕地面积也扩大了一倍,手工业、纺织业也都有了重大进展。制瓷业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景德镇等地所生产的青白瓷畅销海内外,中国也因此被誉为“瓷之国”。

猜你喜欢

文人装饰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鲤鱼旗装饰坠
古代文人的雅号由来
北宋文人朋友圈
“贵州木纹石”装饰之美——以几座建筑装饰为例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文人吃蛙
小熊当当装饰圣诞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