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小儿结肠息肉的应用及预后分析

2019-01-18周仁民林琼通讯作者陈颖陈欣涛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单发电凝结肠镜

周仁民 林琼(通讯作者) 陈颖 陈欣涛

214000无锡市儿童医院

随着结肠内镜技术的运用,儿童结肠息肉的检出率逐年增多,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剖腹手术。便血与大便次数增多是结直肠息肉的特征表现,其他症状还包括反复腹痛、腹泻和肛门脱垂[1]。本研究分析了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小儿结肠息肉的应用及预后,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结肠息肉患儿130例,除巨大息肉转院治疗3例外,其余127 例均行结肠镜下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130 例患儿中男82 例,女48 例,男女比例1.7:1;病程0.5 d~5年;年龄10 个月~15 岁,平均7.8 岁,其中≤8 岁93 例;患者主要临床特征:105 例患儿便血,其中便中有鲜血98例,便中带有暗红色血17 例,复发性腹痛8 例,腹泻6 例,腹胀2 例,肛周肿物2例,大便形状改变5例。

方法:①术前准备:结肠镜检查前完善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输血前全套、肝肾心功能、胸片、心电图等检查以了解患儿全身各脏器功能。检查前2 d进食无渣半流质,术前1 d 开塞露通便,清洁灌肠,>3 岁患儿加用番泻叶5 g 冲服,检查当天清晨禁食、禁水,再予生理盐水500~1 000 mL清洁灌肠,直至大便清水样、无粪渣。②器械准备:CFQ240ZI 电子肠镜、Olympus UES-10 高频电发生器、Olympus PSD-30 高频电刀、Olympus HX-110QR钛夹释放器、电动吸引器等。③治疗方法:结肠镜进腔过程中少量注气,以便清楚暴露结肠息肉,尽可能完成全部结肠检查。在进镜过程中根据发现的结肠息肉类型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电凝电灼术、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活检钳切除术)。切除息肉时应充分暴露息肉部位,将圈套丝套至息肉蒂部,使其尽量离开肠黏膜。根据息肉大小、形态、蒂的长短和粗细调整电凝、电切指数。对于宽基息肉,电凝后可用混合电流电切。对于无法悬空于肠腔的大息肉可采用紧密接触法。分叶状或巨大息肉可分次切除。多发性息肉可1次由远而近摘除数枚。所有摘除的息肉常规送病理检查。④术后处理:息肉摘除后卧床休息,禁食6~8 h,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预防感染,止血药预防出血,术后留院观察是否有便血、腹痛和腹部不适等体征,3 d内进食无渣半流质,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大便通畅。

结 果

130例患者中息肉152枚,单发为主106 例(81.5%),多发20 例(15.4%),息肉病4例(3.1%)。最常见的息肉部位是直肠59例(38.8%)和乙状结肠53例(34.9%)。全部病例结肠镜检查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幼年性息肉115例(77.7%),其次是腺瘤性息肉伴上皮不典型增生11 例(7.8%),幼年性息肉伴不典型增生9 例(6.1%),增生性息肉6 例(3.4%),炎性息肉6 例(3.4%),管状腺瘤性息肉伴不典型增生3例(1.7%)。经治疗后,全部息肉切除成功,术后出现少量渗血3例,经治疗后缓解。

讨 论

随着小儿结肠镜的广泛开展,结肠息肉的检出率也逐年升高。目前我国还没有准确的儿童结肠息肉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结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已成为公认的结肠癌前期病变[2]。儿童结肠息肉多位于直肠、乙状结肠段,37%可发生在右半结肠,病理类型与成人有明显的不同,儿童病理以幼年性息肉为主,绝大多数单发,少部分为多发。

研究发现单发幼年性息肉内可存在管状腺瘤成分,且腺瘤成分可诱发癌变,提示儿童单发幼年性息肉也有恶变的潜能。幼年性息肉是儿童结肠息肉中最常见的类型(115 例,占77.7%),本研究中幼年性息肉出现腺瘤样改变9 例,幼年性息肉内存在管状腺瘤成分2 例,且腺瘤成分出现了不典型增生,其余幼年性息肉伴发不典型增生7 例,证实单发的幼年性息肉有恶变的潜能,其恶变过程为幼年性息肉-腺瘤-癌,国内外也有类似报道,但本研究资料中不典型幼年性息肉性检出率较其他报道高,这可能与结肠镜广泛推广以及组织病理学检出率的提升有关。炎症性息肉是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引起的肉芽肿,严格意义上不属于结肠息肉范围,因此又名假息肉,部分学者认为其有恶变可能[3,4]。因为高度恶性潜能,幼年性息肉病综合征患者息肉切除后,应该每2~3年进行1次结肠内镜检查。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由于具有100%恶变性,因此所有患者均需提前行息肉段结肠切除。

便血是结肠息肉最常见的症状。在我们的研究对象中,86.53%的患者表现为便血,伴或不伴有其他症状。少数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症状,偶尔也会见到有肛周息肉脱垂表现。临床出现此类症状,如排除肛裂、痔疮和肠炎,可考虑行结肠镜检查。结肠内镜检查对儿童结肠疾病患儿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深远的影响,传统诊断方法主要是靠钡剂灌肠来进行,甚至有些情况下需要进行剖腹探查才能确诊。传统诊断方法误诊、漏诊率高且周期长,甚至可能出现有较多并发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结肠内镜检查已经逐步替代了传统诊断方法(钡灌肠和剖腹探查术)[5,6]。

内镜下高频电凝治疗并切除小儿结肠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创伤性极小的理想治疗方法,以作为儿童结肠息肉诊断和治疗的首选。若幼年性息肉为单发息肉,切除后多不需要定期复查,因大多单发息肉癌变可能较小,除非再出现便血症状。若幼年性息肉合并腺瘤样改变,则需定期结肠镜复查,或有便血应随时复查。目前国内尚无儿童结肠息肉的流行病学统计结果,儿童结肠镜检查技术的普遍推广和临床运用有助于提高我国结肠息肉儿童的确诊率并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时也可加快我国儿童结肠息肉的流行病学调查进程[7,8]。

猜你喜欢

单发电凝结肠镜
结肠镜治疗前肠道清洁准备致水中毒一例报告
保护措施
一种单发直升机直流供电系统构型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严重鼻出血的疗效
1HMRS在鉴别脑内单发环形强化病变中的应用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双极电凝止血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减轻结肠镜操作中腹痛的研究进展
益气定眩饮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气虚血瘀型眩晕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