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域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走向
2019-01-18安林继
安林继
(保山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保山 678000)
任何民族想要得到长久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的文化与传统。我国在近代社会,经历了文化自卑到文化模仿的过程,但在长达上百年的追赶下,已经实现了文化的自觉选择与理性选择,并认识到了振兴传统文化对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性。庆幸的是,我国已经重新回到了发展民族文化的道路上来,做到了“求同存异”[1]。如今,西方体育文化正以一家独大的气势在我国体育文化中不断渗透,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到我国民族体育的发展危机,准确把握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走向,复兴我国的传统文化。
1. 文化封闭、冲突的诱因
明末清初是西方文化渗透到我国的一个起点,自此之后,我国文化便与西方文化出现了碰撞与交流。在此之前,我国一直继承华夏文明,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并在五千年文化的更迭之下,创造了农耕文明,将东方文化打造成了经久不衰的历史佳话。但同时在长期万邦朝拜与国家强盛的长期满足下,形成了一种虚荣感与优越感,进而不愿意同外界交流与合作,直至在经历千年盛世逐渐没落和衰败后,统治者仍存在愚昧心理,认识不到国之将亡的境况,反而做出了关闭大门的无知之举,隔绝了我国与世界间的联系,使得国人目光短浅,在这一趋势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逐渐走下坡路。但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则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东方便成了他们口中的“肥羊”。直至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而在经过工业革命的洗礼后西方文化得到了有效丰富与发展,其不断渗透的过程中将中国长期的虚荣感与优越感一下子冲击的荡然无存,使得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间产生了尖锐的冲突[2]。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亦是如此,在封建社会长期紧闭大门的环境下,其发展没有受到较大的干扰。但在洋务派引进西洋兵操及留学生、传教士的宣传下,在我国掀起了一股军国民的体育思潮,从中也可以看出在东西方文化出现差异、冲突的开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便已经处于劣势,同时也被迫进入了东西方文化碰撞与冲突的境遇中。
2. 文化自卑、模仿的无奈
这一时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则以“戊戌变法”为开端,积极提倡“尚武强国”的近代体育思想,西洋兵操、民族传统体育及体操在这一阶段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且这一阶段我国的文化与西方文化处于一种互相尊重的状态[3]。但之后在落后的封建体制与西方列强的压迫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虚荣感与优越感遭到了沉重打击,逐渐在中西文化中失去了话语权,进而存在严重的自卑感,最深刻的表现就是五四运动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否定,使当时的年轻人不能正确认识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意义。相比之下,同一时期的西方体育文化则呈现出了明显的科学性与进步性,而这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滞后性。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为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延续民族文化,便开始盲目模仿西方体育文化的行为,但由于政治体制、文化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西方体育文化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改革之中,导致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也是举步维艰。从客观角度来讲。我们不能将我国传统体育的个性通过泯灭来达到文化趋同,这时不理智也是我们所无法接受的。
在此之后,我国的新军操练飞废除了原本的击剑、骑射等训练项目,改为体操、洋枪等内容,学校体育也以西洋操为主要内容,设置在竞赛的规则以及设置上也不同程度融入了相应的西方体育思想。总而言之,就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与西方体育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逐渐从抗拒向接纳、融合、模仿、改良和创新的道路走去。
3. 文化自尊、根源的寻找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在近百年的艰苦斗争取得了最终胜利,使得民族自尊和民族地位得到了有效地提升。民族自尊是其他民族对该民族的认可与尊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西方体育文化的长期打压下,逐渐成为了陪衬,使得我国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因此亟需建立文化自尊。这一阶段的文化自尊的寻找主要通过在国际体育盛事中取得奖牌来获得,使人们初步改变了对中国传统民族体育的认知。对于中国来说,民族传统体育是否存在文化自尊,不仅与国家声誉与地位有关,还关系到民族文化的延续和人们的民族情感,要在文化的不断创新下,重新发掘与创造文化的魅力所在,在世界体育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这一大背景下,人们也开始认识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意义。国家就民族传统体育的种类、起源与分布进行了有效的整理与组织,出版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记录了56个民族的近千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利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弘扬,并向世界人民昭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与文化价值[4]。
4. 文化筛选、认同的回归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体育依然在世界中处于主导地位,而我国开展的一些项目没有认识到重点所在,只是将其当做一种用来展现民族特色的一种手段。究其原因,主要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各项项目中,依然保留了许多不科学和封建的内容,制约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再加上其他民族体育文化的冲击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人们对文化选择存在盲目性,缺乏必要的认同感。
在社会改革与文化不断变迁的形势下,必然要做到一些东西的取舍。虽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让世界的各个民族都能认同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但要做到民族传统体育的有效传承与推广。对于文化的筛选,必须要求我们本着理性的认知,充分发掘其中的价值点,并以其作为立足点,做到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目的。当然,这项工作的开展需要建立在文化认同之上,做到将传统文化知识充分运用到当今的文化发展中,并筛选出其中在社会中具有广泛认同价值的内容,开展进一步的推广与发展。如太极、摔跤、射弩、蹴球、中国武术及舞龙舞狮便经历了文化筛选和文化认同的过程。并且笔者相信,在未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其必然会在世界的体育舞台上大放异彩。
5. 文化自觉、自信的法则
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费孝通先生提出了“文化自觉”的概念与理论,并强调这是个艰辛的过程,要做到多种文化的接触与理解,加强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并在世界不同文化中处于有利地位[5]。但在西方体育文化的长期影响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形式、内涵与价值遭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忽视,进而使人们逐渐丧失了文化自觉与自信,最终同民族传统体育有了一定的隔阂。现阶段,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正向边缘化发展,具有很强的商业性特点,使其原本蕴含的意义与价值被误读或是扭曲,值得我们引起反思。例如当今瑜伽、跆拳道、冲浪等体育项目的涌入与兴起,更容易让人们在选择下失去民族文化的自觉性。
近年来,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对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认知有了极大的提升,为带动这一学科的发展,社会上开展了学术成果研讨会、学术科研会议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活动。当然,这也是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必经之路,需要以此为基础,经过长期的奋斗,不仅要将民族传统体育在本土上发展起来,还要把其积极推向世界,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
6. 文化自强、扩展的趋向
如今,我国科技、文化、经济及军事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均达到了世界前列,在国际竞争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与影响力,已经跻身于“东方大国”,但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大国并不是强国,在国际舞台中我国仍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话语权,尤其在文化方面,依然处于弱势。对此,我国于十七届六中全会中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要建设成为文化强国,切实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改善如今的文化逆差情况,打破原有的文化模式,进行文化的有效创新,进而践行“走出去”战略[6]。
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高潮,同时也为我国体育强国口号的践行迈出了第一步。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个活性载体,能够向世界人民彰显中国人们的聪明才智,表现文化精髓,并通过娱乐、艺术以及文化等功能,加强了其他民族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认同感。另外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自觉承担起弘扬与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义务与责任,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开辟新的路径,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体育全球化的趋势下,为实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更好发展,需要全面掌握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走向,做到文化封闭与冲突—自卑与模仿—自尊与寻根—筛选与认同—筛选与认同—自觉与自信—自强与扩展的有效发展。同时我们作为华夏儿女,也要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义务,承担起发扬与继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任,促进国家的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