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花淡淡紫韵香
——论“暗香壶”的工艺特征与文化情思

2019-07-18许建华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梅枝情思暗香

许建华

紫砂壶,一个在中国人心中极有分量的名字,也是一个在收藏家心中极为珍贵的宝物,在他的身上有着些许神秘色彩,但更多的是美与内涵的呈现。紫砂壶具有独特的包容性,也正是这种包容性使得紫砂壶在时代浪潮的淘洗之下越发醇厚清新,成为一件家喻户晓的精美艺术品,乃至成为世界中的一个奇迹。

紫砂壶也称“宜兴紫砂”,大致诞生于明朝正德年间,推算起来也是有几百年历史的“老古董”了。在宜兴的丁蜀镇有一黄龙山,制作紫砂壶的原材料——紫砂泥正来源于此地,这种泥土深藏于矿石底层,历经上亿年的风吹雨淋和化合作用才最终磨练出那动人的色彩和独特的品质,人们发现用这种泥所制成的茶壶有着极好的透气性,不仅能保证茶叶充分展现自身的色、香、味,更是能使茶水隔夜而不馊,经过长年累月泡养的紫砂壶其光泽也会越发亮丽,甚至不需茶叶便有茶香,也就难怪人们说“茶养壶,壶养人”了。除了实用性,紫砂壶自诞生起就与文化有着密切地关系,古代文人雅士乐于以一物件作为价值表达的传统也就流传下来,时至今日,不少人购买、收藏紫砂壶已经不仅仅是为了使用,更是看中了其中所包含的文化韵味。

《暗香壶》许建华

此件“暗香壶”紫砂壶艺术作品造型典雅秀丽,端庄柔美,结合了仿生学和绞泥的制作工艺,使其呈现出独特的气质韵味。此件紫砂壶颠覆了以往同一颜色表面,而是采用了绞泥工艺来体现出特点。此壶仍以传统的紫红色为底色,壶的各个部分所呈现的仍是低调醇厚的紫红色,而在壶身和壶盖上则像是一些不规则的花纹,这也就是“绞泥”了。所谓“绞泥”即是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不同的的泥料相互融合、挤压而形成自然纹路,诸如水波纹、云纹等。这种技术早在唐代就已出现,运用于紫砂壶上可以体现出紫砂壶的肌理之美,给人以自然、丰满的美感,因此件紫砂壶的绞泥面积较大,更显手工艺人技艺之高超。壶身呈钟形,古朴中正。壶嘴与壶把手较为圆润粗壮,上有枝节装饰,是仿造梅花枝干而制成,具有仿生学的美感。壶盖为嵌入式,微微凸起的表面上同时绞泥工艺,上有圆环状壶钮一枚,与壶嘴、壶把手相互呼应,同样为梅花枝干形状。从此壶的造型上看,此壶以仿生和绞泥工艺将“暗香”体现的淋漓尽致,明丽流动的花纹好似梅花香气环绕,虽未见梅花但却已感到梅花香气,由此唤起人的美好想象。

梅花是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花卉了,因其独特的花期在中国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与作为君子的竹和充满阳刚之气的松相比,梅则具有“女中豪杰”的气势,她那娇艳灿烂的花朵在白雪的映衬的格外美丽,那沁人心脾的芳香更是令人心旷神怡。在中国,咏梅是文人雅士的一种习惯,而“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诗句的确也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因此选择梅枝作为此壶的主题,手工艺人所看重的不仅是梅花的外形,更是充分考量了其中所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们心中的价值取向,再通过独到纯熟的手工技艺以紫砂壶的形式再现出来,梅枝与紫砂壶融为一体,无论对于梅枝还是紫砂壶来说,都赋予了它们全新的艺术生命。

紫砂壶艺术在中国已经流传了百年之久,它的艺术魅力大家有目共睹,它的收藏价值也早已得到了人们的肯定。正如这件名为“暗香壶”的紫砂壶一般,它以美丽的造型勾起的是人们心中积存的文化情思,也正是在这文化情思的作用下,“暗香壶”才显得格外耀眼,正如元代诗人王冕所说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结 语

通过分析此件名为“暗香壶”的紫砂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对紫砂壶文化进行了解,进而分析“暗香壶”的工艺特色,其次对“绞泥“工艺有了一定的了解,进而过渡到中国特有的“梅”文化之中。无论是梅花还是紫砂壶,它们都是中国人极为喜爱的植物和器具,手工艺人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将二者结合起来由此呈现出双重魅力。这便是悠久动人的紫砂壶艺术!

猜你喜欢

梅枝情思暗香
李传胜
家庭相册
暗香袭人
中秋寄情思
飘落的情思(局部)
《最美中国画100幅 》
冬夜梅花暗香来
ЛУЧШИЙ ИЗ ЦВЕТКОВ – МЭЙХУА
病梅记
拗九粥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