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常州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现状与分析

2019-01-18邓楠楠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1期
关键词:测报常州市苗种

邓楠楠

常州地处太湖流域水网平原,北临长江,东濒太湖,腹部有滆湖、洮湖,周围水系发达,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渔业经济居全市大农业之首。截至2017年末,常州市有水产养殖面积52.9万亩,水产养殖产量14.8万吨,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10万吨;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230.6亿元,其中一产产值54.8亿元。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获得了长足发展,随之水产养殖病害也呈高发、频繁态势,水产养殖病害直接影响了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造成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的因素有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为生物、环境和人为三大因素。内在因素主要为水产养殖动物自身免疫力,免疫力下降是引发疾病的内在原因。由于水产养殖动物栖息生活于水中,因此在疾病控制方面有很多不可控制因素,如患病初期难于发现,给药方法及给药剂量有一定局限性,控制难度大等。如何有效控制水产养殖病害频发,保持渔业产业健康良性发展,是目前水产病害测报工作的主要任务。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以法的名义明确了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具有“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防”的职责,这也对我们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在水产养殖病情测报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启用的《全国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信息系统》为渔业生产和管理部门提供了科学、准确、及时的病害发生动态,对于病情测报人员摸清辖区内水产养殖病害流行规律和趋势,准确预测预报下一阶段的养殖病害,真正建立“以防为主”的水产病害防控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现将常州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现状汇报如下:

一、常州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现状

1.科学设立监测点和监测品种

常州市在天宁区、新北区、武进区、金坛区、溧阳市5个辖市区科学设立了33个病害测报点,测报员29名,监测面积达到3188公顷,监测品种包括鱼类、虾类、蟹类和其他类共计4大类10个品种,其中鱼类是我市监测的主要品种,共计7个,分别是:青鱼、草鱼、鲢、鳙、鲫、鳊、黄颡鱼;虾类1个:青虾;蟹类1个:河蟹;其他类1个:甲鱼。

2.水产养殖病害分类

我市水产养殖病害根据发病种类可分为鱼类病害、虾类病害、蟹类病害和甲鱼病害四大类,其中鱼类和蟹类是我市的主要发病品种,发病率分别达到61.22%和36.73%;虾类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为2.04%,甲鱼全年没有监测到病害发生,详见图1。

按照病原种类可以分为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非病原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其他原因导致的疾病、病因不明、真菌性疾病7种疾病种类;其中细菌性疾病发病比例最大为53.97%,非病原性疾病(外环境导致的疾病)位列第二,发病比例达到15.89%,寄生虫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发病比例居三、四位,分别为11.92%和6.62%(详见表1)。

表1 常州市水产养殖监测疾病种类汇总表

图1 常州市发病种类比例

3.病害危害情况分析

鱼类病害发病率高,危害大。我市对青鱼、草鱼、鲢、鳙、鲫、鳊、黄颡鱼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有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等17种疾病,其中细菌病6种,病毒病3种,寄生虫病6种,真菌病1种和不明原因疾病1种(详见表2)。据统计,鲫、鳊、草鱼病害疾病相对较多,青鱼、鲢、鳙、黄颡鱼发病相对较少。鲫共有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赤皮病等8种疾病,其中黏孢子虫病发病率最高,造血器官坏死病和赤皮病分列二、三位;5-11月均有发病,尤其以7、8月份最为严重。鳊全年共发生细菌性肠炎病、指环虫病等5种疾病,其中锚头鳋病发病率最高,细菌性败血症次之;5-11月均有发病,8、9月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大。草鱼主要疾病为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细菌性肠炎病,出血病对草鱼的危害最大,其中7-9月发病相对严重,8月份病害危害最大(详见表2)。

青虾共监测到固着类纤毛虫病和因水环境缺氧造成的疾病,其中固着类纤毛虫危害相对较大,发病率为5.94%(详见表2)。

河蟹共监测到12种病害,其中细菌病包括腹水症、肠炎病等6种,寄生虫病1种,病毒病1种,非病源性疾病包括蓝藻中毒症、蜕壳不遂症等4种。河蟹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分别是蜕壳不遂症、固着类纤毛虫病、肠炎病;死亡率最大的三种疾病依次为蓝藻中毒症、弧菌病、颤抖病。

甲鱼全年没有监测到病害发生。

表2 常州市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明细表

二、引起常州市水产养殖病害原因分析

1.养殖模式不合理

由于我市地处苏南板块,池塘资源紧缺,塘租费用大幅度上涨,部分养殖户为追求高产量高效益,苗种放养密度过大,投放饲料量及其它投入品数量大,水质恶化难以控制,由此引起病害发生频繁,死亡率高、发病面积大。

2.养殖小区未隔离

我市养殖区域重点集中在“两湖一江”渔业经济圈,区域养殖规模较大,但养殖设施相对陈旧,多数池塘进排水系统相通,乱扔死鱼死蟹情况时有发生,没有真正建立起完全隔离的养殖小区,一旦水质恶化,群发性水产养殖病害几率倍增。

3.苗种引进未检疫

目前,水产病害疫病检疫体系不健全,导致我市引进水产苗种时,外源性病害的带入,是造成我市水产养殖病害的主要原因。

4.药物使用不规范

出现病害死亡时,在病因没有确定情况下,盲目用药,起不到治疗效果,有时反而加重病情。有些细菌性疾病,长期使用同类药物,造成病原抗药性增强,治疗效果变差。养殖户使用不正规渔药或不正确操作,造成鱼类死亡或畸形的现象也屡有发生。

三、小结与建议

1.摸清疾病发生规律

经过连续不间断监测追踪,摸清不同养殖品种不同时期发病情况。鼓励采用生态养殖方式,调整品种结构,降低放养密度;正确诊断病情,确保对症下药。一旦发生养殖病害,应查看病症,镜检寄生虫,必要时应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正确诊断病情,选用高效性药物,并根据水温、水质、天气、鱼体规格、药物有效含量、发病严重程度等因素确定外用药施用量,或根据养殖品种、投饲量等因素正确确定内服药物用量,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

2.加强水产品苗种检疫

实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从源头开始预防和控制养殖病害,防止疫病传播,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当下极为迫切的任务。近年来许多水产养殖疾病都跟苗种质量有着密切关联,水产苗种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养殖过程的成败。完善苗种检疫工作机制,加强组织管理,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把好水产品质量源头关,是防控水产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3.优化养殖环境

随着养殖密度的加大,养殖环境也愈发恶化,水质已经成为疾病暴发的催化剂,因此在保证养殖效益的前提下,改善池塘底质、优化水质,尤为重要。建议定期检测养殖池塘pH、COD、亚硝酸盐、氨氮等指标,合理利用微生态制剂调控养殖环境,降解底泥中的有机物,同时选择合适的水生生物,优化优质,促进池塘水环境的生态平衡,进而降低病原的威胁,减少疾病的暴发。

4.提高测报人员技术水平

基层测报人员掌握着养殖塘口的第一手资料,是有效防控水产疾病的第一道关键屏障,他们的测报水平,事关水产养殖病情测报的准确性。目前我市测报人员数量较少,多为兼职,缺乏深入塘口的时间保证、显微镜和水质快速检测的动手能力,测报工作大多浮于表面,没有及时总结病害测报的好点子、好经验、好方法。建议设立专业基层测报岗位,每年定期举办测报人员技能培训班,不断提高测报水平,同时每月发布病情预测预报,为养殖户分析预测下月病害流行趋势,做好具体防控准备。

猜你喜欢

测报常州市苗种
教师作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生产情况的公示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初级中学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的公示
孝义市草地贪夜蛾高空测报灯投入使用
夸夸咱们的测报员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