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内外倾性格对其人际信任的影响
2019-01-18宋涛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
宋涛 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
一、引言
俗话说,人无信不立,信任对社会的良性发展非常重要,具体来讲信任对人际关系的建立,社会功能的维持,亲密关系的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信任的研究包括组织信任,管理信任,人际信任等,人际信任是信任研究的热门领域。心理学家Rousseau提出人际信任的概念:“个体对他人行为意图的积极期待,并可能带来风险或伤害的心理状态”[1]。
中学阶段是人际信任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学生逐渐走出家庭,增加社会接触,拥有较高的人际信任的学生能够更好的与同学相处,拓展人际交往的深度与广度。但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难发现:即时在相同的情境中,不同的个体在决定是否信任他人时存在个体差异。造成个体差异的原因有个体的人格特质、家庭环境、社会互动经验等,但是人格特质是其主要原因。埃里克森指出:婴儿期建立信任,婴儿从生理的需要转换到对安全的需要的过程中,会对其所处的环境产生信任感。以往的研究争议较多的是人格特质中内外倾向与人际信任的关系,即与内向的学生相比,性格越外向的学生其人际信任水平可能更高或者更低[2][3]。
先前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外倾性与自信心有关[4]。在中学期间,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因此在自信条件下考察学业自信和人际自信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在学习和生活中,外向的学生能够更容易与人相处、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相互学习交流,从而使中学生的人际自信学业自信水平提高。另外,还有研究指出:中学生的自信心越高其人际信任越高[5]。自信水平高的个体更能主动的与人交往,更具有社交技巧,使其更容易得到交往对象的信任。
综上所述,本文拟考察外倾性与中学生人际信任的关系,以及学业自信、人际自信在外倾性与人际信任之间可能起到的中介作用。
二、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选取河南省农村地区中学学生450名,剔除无效样本44份(有规律作答,遗漏题目过多),最终进入后续分析的有406名被试。其中男生171名,女生235名;241名儿童为留守儿童,165名儿童属于非留守儿童;年龄集中在13-15岁。
(二)研究工具
根据研究目的,从艾森克人格问卷中选取了外倾性维度[6],从罗鸿编制的中学生自信心问卷中选取了人际信任、学业自信两个维度[7],采用Rotter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8]。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量表,一共20项题目,每一项做是否选择,用来测量中学生的内外向性格,具有较高的信效度。本次测验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9。
采用罗鸿编制的中学生自信心问卷中的学业自信和人际自信维度,分别有4、6项题目,采用里怀特5点计分,用来测量中学生的学习与人际交往中的自信程度。本次两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61,0.785。
采用Rotter重新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ITS),一共25项题目,采用里怀特5点计分,用来测量中学生对另一方的行为预期,组织承诺以及口头或书面保证的可靠性的认知评定。本次测验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25。
(三)程序
本研究使用统计软件SPSS 21.0进行问卷处理和数据分析。由于中介效应估计值的分布通常不是正态分布,因此采用偏差校正bootstrap方法检验中介效应的显著性。如果bootstrap 95%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则说明参数估计值显著;反之,则说明参数估计值不显著[9]。
三、结果
(一)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矩阵
表1列出了外倾性、人际自信、学业自信和人际信任4个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皮尔逊积差相关矩阵,各个变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表1 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皮尔逊积差相关矩阵 (N =406)
(二)中介效应检验
首先检验外倾性对人际信任的总效应,结果表明外倾性显著正向预测人际信任(γ = 0.24, p < 0.01)。然后加入人际自信和学业自信这两个中介变量,用SPSS中的process组件进行多重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性水平(p < 0.01)。最后使用偏差校正bootstrap法进行显著性检验。由表2可知,学业自信和人际自信的单独中介效应的95%置信区间、学业自信和人际自信的链式中介效应的95%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即三个中介效应都显著。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19.5%、44.1%和6.9%。
图1 多重中介效应路径图
表2 效应分解及偏差校正bootstrap的95%置信区间
四、讨论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外倾性,人际信任,自信心(学业自信,人际自信)两两之间均显著相关。外倾性与人际信任显著正相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2][10]。性格外向的学生更愿意与人接触,增进了解后更有可能得到别人的信任。研究结果表明,外倾性与学业自信、人际自信显著正相关,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4][11]。性格外向的学生对自己的认可度高,喜欢交际,可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和同学交往的过程中会增加友谊。因而与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相比,更容易拥有较高的自信心。同时,学业自信、人际自信作为中学生自信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际信任显著正相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也一致[5][12]。拥有较高学业自信、人际自信的学生能够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并保持较高的人际信任。
多重中介结果表明,学业自信、人际自信是中学生外倾性和人际信任之间重要的中介变量,并且占总间接效应的比例分别为44.1%,和19.5%。进一步检验发现,学业自信、人际自信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两者的链式中介效应占总间接效应的比例为6.9%。外倾性不仅可以直接预测人际信任,还会通过学业自信、人际自信对人际信任产生间接作用。从自我效能感的角度解释,自信心较高的儿童其人际信任水平越高,而且自信心与个体的内外向性格又正性相关,即外倾性的学生的,当自信心水平提高时,会使其人际信任也越高。另外结果表明,学业自信和人际自信除了各自独立在外倾性与中学生人际信任之间起中介作用,人际自信还能通过影响学业自信进而间接影响中学生的人际信任。这是将学业自信和人际自信同中学外倾性性格相联系,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学生的人际信任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