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策略分析
2019-01-17毛爱国
摘 要: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广,小学语文课堂改革迫在眉睫,小班化教学机制逐渐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当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语文的乐趣。因此,对小班化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的相关策略进行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小班化;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用灵活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语文基本知识,还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情境,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學习中。
一、利用巧妙导语进入情境
(一)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设置悬念
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等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一定的课前疑问,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在讲《草船借箭》这一课内容前,教师可以先用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谁看过《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中,你们觉得谁最聪明,谁能说出几个有关他的事迹?”接着进入本节课要讲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便会带着好奇心参与到学习中。
(二)创设音乐情境,引起学生共鸣
音乐因其具有既能缓解压力,又能陶冶情操的艺术特点,广受人们喜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音乐,开展教学工作。比如,在讲《快乐的节日》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快乐的节日》这首歌曲,然后在黑板上写出今天要讲课的内容,当学生看到题目的同时,受优美旋律的吸引,学习积极性会明显提高。
二、通过情境深入体验教学内容
(一)通过生活情境开展教学
教师创设的情境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只有让学生在社会中、大自然中得到真实的体验,他们才会更多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比如,当讲完《小柳树和小枣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学生找到柳树和枣树,然后观察柳树和枣树的样貌、姿态,之后,要求学生描述自己观察的结果。最后,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整个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来说,认真观察、描述柳树和枣树,不仅能够理解文中作者的描述,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印象,而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1]。
(二)利用多媒体展示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真实性、形象性的情境,从而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教师除了搜集与小兴安岭有关的图片、资料外,还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与小兴安岭有关的视频,这些视频最好包含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然后在播放的过程中,配上优美的音乐,从而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小兴安岭的魅力和多彩。最后,教师再进行点题,引出《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通过表演再现情境
除了使用上述两种方法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一味地讲解,必然会使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其既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具有表演性的活动,来增强学生对语文的热爱,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而且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创设调动积极性的游戏情境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此,他们更喜欢游戏。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课本知识内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情境的创设一定要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彰显其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对新知识的理解中,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成功的课堂情境[2]。比如,在讲《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制作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脸谱,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然后教师根据不同角色,分发相应的脸谱。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既然要符合人物形象,就会更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得到提高,而且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既要注重课文知识的讲解,又要通过使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在课堂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创设课堂情境作为当前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是值得广大教育者采纳的。
参考文献:
[1]范晓欢.小班化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策略分析[J].课外语文(上),2017(6):45.
[2]孙梅.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旬,2018(3):135.
作者简介:毛爱国(1963.7—),男,汉族,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人,大专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