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
2019-01-17王洪印
王洪印
摘 要: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解说,但是总体教学效果却不够理想。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进步,教师要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丰富阅读素材,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教学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要性
小学生由于身心发育不成熟,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容易出现找不到重点或是没有耐心看的情况,导致教学效率下降。因此,需要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加强阅读教学,与课文内容相结合,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有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1]。学生需要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对于不懂的地方可以向教师提问,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目前阅读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其发展,需要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改革。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思维僵化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多的像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学习解题思路,教学方法也是简单的一对一解答过程。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根据问题寻找关键字词句并写在问题下方,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解答问题,但是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2]。加上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如果只是简单的生搬硬套,只会让学生对阅读丧失兴趣。因此,教师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提高教学趣味,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
1.创造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强烈而耐心不足的特点,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其对阅读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阅读。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在阅读时可以讲述与小学生年龄相仿的故事或情境,小学生也可以通过代入的方式激发求知欲,从而投入阅读活动[3]。例如在《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讲述自己在动物园中看到的各种动物,然后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小学生自己演绎文中的情节,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与理解,了解到故事的各种原因,为什么狗熊会来回奔跑的同时,明白故事背后蕴藏的道理。通过讲述小学生感兴趣的故事,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思考,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2.通过朗读加深印象
阅读教学需要让学生学会读书,朗读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新学习词汇的读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能够更好地了解课文背后的内涵。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方式,需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到自己熟记于心,从而对文章有更深刻的感悟,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其表达能力。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从而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例如在《小马过河》学习中,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老牛说河水浅而松鼠说河水深?究竟是谁在撒谎?谁说的是真话?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从而了解故事反映的道路:光听别人说的话而自己不去验证就永远无法知道真相,因此在做一件事的时候需要多听多看多想,才能够做好一件事。
3.带入情感阅读
小学课文中有很多都是蕴藏着深层含义,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通过文字体验作者的情感,包括作者通过文字向他人表达的情感以及社会表达的情感,通过体悟文字的情感,让学生拥有对正确与否的辨别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泊船瓜洲》学习中,虽然表面上是描写瓜州的景色,但是在“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中可以了解作者的思乡情绪,更深层次的内涵则是作者想要重新返回官场的强烈渴望。
4.课外强化阅读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但阅读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在课余时间进行拓展阅读。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向小学生推荐各种好玩、有趣的书籍,从而不断丰富小学生的文字、词汇以及语言,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创新教学模式,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谢幼如,吴利红,黎慧娟,等.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2(6):36-42.
[2]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32(15):283-284.
[3]王莉.基于阅读关键能力培养的小學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探讨[1].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19,12(6):29,28.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