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
2019-01-17陈守强
摘 要: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给予特别的重视。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采用更加高效有趣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语文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化素养;阅读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老师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我们肩上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多年来,众多教育专家和教师提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教学内容,阅读能力也是学生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之一,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专业知识,进入社会后展开激烈竞争,表面上看似乎并不直接与语文阅读挂钩,实际上各种学习及活动都与阅读有密切联系,因为是否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具备较好的理解能力,同时阅读能力也直接关系到写作能力,良好的写作能力是学生以后从事高技术工作、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步入工作岗位的朋友曾建议,大学加强语文课的学习。很多学生语文基础太差,导致自己无法正确理解相应的文件,写出来的技术报告别人看不懂。以上都说明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从小培养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适应社会,因此有必要加强此方面的教学,思考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其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高质量地进行阅读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快速地掌握阅读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实现最佳的阅读效果,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是摆在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如何让阅读教学有效或者高效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笔者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思考总结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几个方面,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教师的文化底蕴和专业知识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这是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共同承担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提高是语文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在当前新课改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文学素养的提高也是势在必行。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首先具备的素养就是文学素养。文学素养是通过训练和实践,在语言文字艺术上所达到的水平。而深刻认识语文教育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是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前提。
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底除了系统地学习语言、文学、文字等知识以外,还要掌握必备的文学理论知识,平时在生活中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因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大量的学习和领悟慢慢积累起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多读书读好书来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自身素质、修养。而我们的学习是多维度的,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专业基础知识要稳扎稳打,我们要深入课堂,多听优秀课例,归纳、总结、提高。要时刻多读多听多看,大量吸收和储存,善于积累、活学活用。人们常说语文教师是“杂家”,语文学科固有的综合性特点要求语文教师不单单掌握语文知识,也应汲取其他学科知识,将它们融会贯通。只有语文教师全面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旁征博引、游刃有余,语文课堂才能彰显本该有的活力,吸引住学生,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除了要对课本中的知识熟稔于心外,还要广泛涉猎课外相关知识,用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语文教师对丰富的课外知识了解得越多,对课内文本的解读教学能力就越深厚,驾驭课堂的能力就越强,才能在语文课堂上做到真正的“气定神闲”,在阅读课程中对文章的独到分析和解读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在这样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带动学生去阅读和理解作品中的深刻内涵,促使他们产生阅读的兴趣。带领学生“穿梭古今,遨游中外”,不仅能使课堂充满活力,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增强教师的个人魅力。
教师水平的提高,还需要语文教师反复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应定期进行定向写作,方向可以宽泛,通过写作训练,使语文老师不仅仅停留于课堂上,同时也参与到实践创作中,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循环促进,相互成全。
二、指导学生学会“读”,体会阅读美感
“读”既是阅读教学中的基本环节,又是学生直观感受文字的必要方式。阅读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作者所写的文字结合作者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写作的意义及写作过程中的心理变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达到教师、文本、学生三者的融合。一方面,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读课本,让学生自读自悟,并且要求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总结和提炼。另一方面,教师要适时点拨,找好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并让学生获得深厚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真正走进文章,感受文章各个情节的跌宕起伏,进而更好地对文章进行深度解析。在阅读过程中了解文章的初始、高潮、结束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个人情感,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融入作者所在的意境,将自身思想与作者意境相结合,实现“精神交流”,体会阅读的美感,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三、多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有效学习的一项重要因素,同样是学习效率的原动力。小学生正处于好动的阶段,对任何新奇的事物都充满好奇,教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才能在学习中有所动力,从而取得好的效果。
1.情景构建,增强师生互动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互动性较差,以至于课堂学习氛围过于枯燥、乏味,学生无法快速地进入阅读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师生互动,多为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构建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带着悬念去阅读,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加深学生对阅读知识的记忆,还能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2.尊重学生差异,构建个性化阅读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见解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按照学生的差异化特性,掌握不同学生的思维模式,根据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构建个性化阅读。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激励学生依照个人兴趣进行不同类型书籍阅读,以完善自身个性;二是引导学生发挥好个人的思维价值,确保在相同篇章内部挖掘出不一样的人物形象。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都有着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讲,他们特有的思维意识已然形成,在客观世界认识上有着独到的见解,愈来愈显著的个体差异性自然决定了他们选择不一样的书籍。所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多引导与鼓励学生大胆阅读,为他们分别推荐特定类别的书目,令他们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细致品味,满足个性化阅读需求,体会语文阅读的乐趣与魅力。
3.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展现多媒体教学的魅力
语文阅读教学要善于运用不同教育教学先进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鲜活、灵动的学习平台。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多媒体的教学设备也引入到教师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方式主要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融合在一起,让学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感受,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广泛使用和推广。例如,在学习《长城》时,笔者就采用新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播放长城的图片和视听资料,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长城的雄伟壮阔,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探索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积极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驾驭者,真正地还语文一个“感性+理性”的天空,通过视听的感染,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学习,为初中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阅读教学质量关系着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在路上,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刻苦钻研。以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基石,以丰富的多媒体现代化教学为手段,全方位提高学生的閱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相信我们能用自己博大的胸襟、丰盈的学识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贞情怀,迎来语文阅读教育的草长莺飞和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1]邹春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J].科学中国人,2015,25(9):298.
[2]王静.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8,4(3):295.
[3]张淑芬.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6,16(13):21.
[4]邓乃霞.个性化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读与写杂志,2019,45(5):118.
[5]张连红.讨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路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9,8(4):121.
[6]马进林.小学语文高校阅读高效教学的实践[J].学周刊,2019,28(10):127.
[7]林寒春.小学语文名著教学的策略[J].基础教育,2019,8(2):253.
作者简介:陈守强(1963—),男,汉族,籍贯:贵州省湄潭县,龙丰小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