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防治作用探讨

2019-01-17马海霞

中外医疗 2019年32期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

马海霞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前护理干预防治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对象方便选取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90名,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45)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n=45)采取产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SDS评分为(40.1±5.3)分,HAMD评分为(5.1±1.0)分,EPDS评分为(7.8±1.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1、2.485、5.007,P<0.05);观察组抑郁总发生率为4.4%,明显低于对照组1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8 ,P<0.05)。 结论 产前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治产后抑郁症,值得推广。

[关键词] 产前护理干预;产后抑郁症;防治作用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11(b)-013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prenatal care intervention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Methods The study subjects were from 90 women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n=45)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observation group (n=45) adopted prenatal care intervention, to compare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SD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0.1±5.3)points, the HAMD score was (5.1±1.0)points, and the EPDS score was (7.8±1.5)point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 3.621,2.485,5.007,P<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4%,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7.8%),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5.218, P<0.05 ). Conclusion Prenatal care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Prenatal care intervention; Postpartum depress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产妇产后易表现出注意力难以集中、失眠、易暴躁、嗜睡、乏力及厌食等症状,心理上也多伴随沉默、孤僻、悲观及自卑等情绪,多关联于产后抑郁症[1]。该病在产妇中发生率高,多在产后6周内发生,为临床常见精神障碍类疾病,受多種因素如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影响后产生,会严重影响产妇自身及婴儿健康,导致产妇出现生活障碍,严重者还会出现自杀等行为,危害自身及婴儿安全。近年来社会不断进步,医学技术也不断发展,现代医学模式也逐渐转变,人们开始重视围生期保健,而孕产妇心理健康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虽然对于女性而言怀孕、生育、产后恢复及哺乳为自然生理现象,但对于每个亲身经历者而言,该过程也伴随着复杂的、巨大的心理应激与生理变化。产前、产时及产后女性状态均为亚健康,因此产科开始重视围生期保健,而将产后抑郁发生率安全有效降低为当前主要面临难题。研究表明为产妇提供产前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治产后抑郁症[2-3],为具体探讨其效果,现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90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对象方便选取于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90名,纳入标准:孕前无合并症; 孕周≥37周;语言表达能力正常,具备一定理解能力;于本地居住时间超过6个月;教育程度在小学以上;于该院建档产检并于该院分娩的孕产妇;对该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无法坚持随访与干预者;中途因畸形引产者或转院者;孕周<37周者。将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45)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n=45)采取产前护理干预。对照组年龄为20~41岁,平均年龄为(29.6±4.7)岁;35名一胎,10名二胎;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18名,高中及大专18名,本科及以上9名;10名职工医保,22名新农村合作医疗,13名其他。观察组年龄为21~43岁,平均年龄为(30.5±5.4)岁;37名一胎,8名二胎;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20名,高中及大专17名,本科及以上8例;12名职工医保,21名新农村合作医疗,12名其他。两组产妇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产前检查按照正常程序开展,再让产妇入院待产、选择分娩方式至出院,开展简单的围产期教育,提供母婴指导,指导母乳喂养。观察组于妊娠晚期即28周后与住院待产期接受专业护士提供的全面、系统的心理護理与健康教育,对于疑似抑郁者或个性特征不良者则要作为产后抑郁症的重点预防对象。实施方法如下。

1.2.1  对孕妇产前健康状态予以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家族性精神病史、孕妇个性特征、孕期合并症、对婴儿性别的取向、家庭关系如何等,并对孕妇心理状况与身体健康状况予以了解,详细了解其对分娩与妊娠的感受,并结合评估结果开展完全或部分补充教育或护理。若孕妇存在抑郁危险因素则将其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强化心理指导,并为其提供帮助,使其能够对各种生活问题予以有效处理,强化自我调节。同时还要沟通联系于产妇家属,使其能够多关心与帮助产妇,尽量保持心态良好。

1.2.2  孕期提供全面与系统的保健服务  护士要为孕产妇提供心理社会支持。孕妇分娩后压力较大,其来源包括身体形象改变、无法快速适应母亲角色及缺乏支持系统等。针对压力源护士可利用产前门诊开展个别辅导、将宣教资料发放给孕产妇、宣传室播放碟片、在孕妇学校授课等方式让孕产妇享受到全面、系统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以将产妇心理适应性提高。①在妊娠晚期,专业护士要主动联系孕妇并与其构建优良的护患关系,结合产妇心理生理变化、个性特征等对分娩相关知识予以主动讲解,指导在分娩期间如何充分放松,指导如何为婴儿洗澡、换尿布及哺乳等,在技能及思想上促进孕妇向母亲角色转变,使其做好充分准备。开展健康宣教,内容包括就诊与分娩时机、胎儿监护方法及母乳喂养要点等,帮助产妇熟悉生产环境,将其负性情绪消除,有利于保持产后心理健康。②住院待产期间护士开展服务时要将产妇作为中心,责任护士要充分给予帮助与关心,针对孕妇普遍存在的心理活动如矛盾、期待、焦虑与恐惧等开展健康宣教与情感疏导,使其享受到持续的情感与身心支持。③护士不能忽视社会与家庭支持对孕妇的作用。为避免发生产后抑郁症,医护人员不仅要强化孕产妇心理卫生保健,对抑郁症高危因素产妇提供指导,而且还要让孕妇家人能够深入认识到产后抑郁症的危害,进而多关心与理解产妇。部分产妇为了得到丈夫经济、情感与家务等各方面的支持故而很期盼生男孩,为此护士要帮助其在产前树立正确的生育观,使其了解母婴健康与平安才是最重要的。将丈夫思想转变以后再联合对公婆思想工作予以转变,摒弃封建思想与旧观念,将产妇心理压力减轻。此外,告知产妇分娩后会有支持组织开展产后访视,为其提供母婴护理技术指导,将其后顾之忧解除。

1.3  观察指标

入院后登记两组基本资料,干预出院后42 d采取电话网络结合上门的方式予以随访,让产妇结合自身情况填写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①SDS:该量表为标准化自评量表,可对抑郁状况轻重程度予以衡量,可将抑郁相关症状及其变化有效反映出来[4]。该量表共20个项目,42分为异常界定值总粗分,≥42分代表抑郁,<42分代表无抑郁。1条代表1项症状,每个条目评分方法为1~4级,正向与反向评分各10项。②EPDS:该量表特点为耗时少、敏感性好、评分简单及特异性高等[5],广泛应用于各国。该量表项目共10个,有4个等级,其中1、2、4条正向计分,其余7条负向计分,0~30分为得分范围。总分≥13分提示产患者存在抑郁障碍,产后抑郁筛查阳性,分数越高提示抑郁越严重。③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正常即分数<7分,轻度抑郁为7~17分,中度抑郁为18~24分,重度抑郁>24分。

1.4  统计方法

应用软件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上述数据,用[n(%)]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DS及HAMD评分比较

观察组SDS、HAMD及EP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抑郁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

观察组抑郁总发生率为4.4%,明显低于对照组1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医学模式也逐渐转变,人们愈发重视健康,特别是当前育龄女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都渴望宝宝能够健康平安出生,因此孕妇在妊娠及分娩期间不仅自身内分泌激素会出现系列变化,内心也存在各种担忧与煎熬,一旦抑郁情绪加重也会对母婴健康产生影响。不同时期因胎儿生长发育问题及预产期临近孕产妇会担忧营养、流产、胎儿畸形等,且初产妇会恐惧生产过程,担忧胎儿能否平安降生等。产褥期为新型应激过程,产妇易哭泣且情绪易抑郁;产后生理激素不断变化,加之不知如何照料新生儿、婆媳矛盾、母乳喂养的艰辛、婴儿将乳头吸破、堵奶、乳腺炎等情况也会加重产妇不良情绪,诱发抑郁症。产后抑郁症的危害性十分大,不仅对产妇身心健康存在影响,还会对婴儿社会能力、认知能力及情感行为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临床要分阶段、多途径开展针对性的综合干预,以最大限度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6]。

该院采取产前护理干预,即对孕产妇开展围生期护理干预。孕妇在产检或者入院待产时要对其心理状态及身体状况予以评估,开展全程健康宣教,指导产妇正确应对不良情绪;对于迫切想生男孩的产妇及丈夫还有老人,护士要对其开展思想工作,转变旧观念,使其对生男生女产生正确认识,避免生下女婴导致情绪状态不佳或被丈夫、公婆责备;同时使产妇了解到自身情绪不佳会影响血液成分与内分泌,进而影响胎儿发育。门诊产检时要让产妇了解生理心理变化过程,宣教分娩相关知识,指导如何有效放松,将其恐惧紧张情绪缓解;通过多媒体或图画等方式指导换尿布、哺乳及洗护等,便于产后快速适应母亲角色。若孕妇热爱阅读,可鼓励多阅读育儿书籍,增加孕妇接受信息的途径,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不良情绪。将家庭与社会支持系统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特别是丈夫,多项研究表明[7-9]丈夫的态度会直接影响产妇的情绪,因此要鼓励丈夫努力对夫妻、婆媳及家庭成员关系予以改善,并充分了解心理学相关知识,多参与育儿过程,使产妇处于被关爱、被关心的生活环境中。

通过上述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SDS、HAMD及EP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抑郁总发生率为4.4%,明显低于对照组1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小燕等[10]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HAMD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6.15%,明显低于对照组24.61%(P<0.05)。该组结果与其相近。由此可知,产前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治产后抑郁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常俊丽.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防治效果观察[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40(2):140-142.

[2]  李丽荣.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3):220-221.

[3]  史永红.产前心理护理对产科应激事件及产后抑郁症的有效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1):254-255.

[4]  蔺和宁,张兴兵,罗娟, 等.孕产妇情绪评估及个性化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症的作用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 17(5):947-949.

[5]  左秀芬,王照红,辛英.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及社区健康教育效果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3):61-62.

[6]  李冬利,曲梅,吕彤.高龄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防治和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34):2713-2716.

[7]  于西兰.产后抑郁症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5):144-145.

[8]  张光青.护理干预控制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1):159-160.

[9]  周秀红.正常产后抑郁症及盆底功能障碍发生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162-164.

[10]  王小燕,王寧,房汝敏.产前综合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防治效果观察[J].临床研究,2018,26(3):143-144.

(收稿日期:2019-08-24)

猜你喜欢

产后抑郁症
浅析产后抑郁症的形成原因与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探讨
健康教育对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协同护理模式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