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技术在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19-01-17郭瑞艳
郭瑞艳
摘 要: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型教学手段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以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在现有数学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通过应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能够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鉴于此,针对现代技术在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进行了探讨,主要阐述了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技术的作用,就其教学策略应用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现代技术在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提供帮助。
关键词:现代技术;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运用
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同于常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这是因为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属于残障人群,其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会出现偏差,所以教师在对其教学中,需要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以现代技术作为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辅助方式,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对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而需要教师在现有教学工作开展中,将现代技术与学生数学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认知能力,以此满足学生数学教学需求。
一、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技术的作用
(一)培养学习兴趣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言,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供帮助,对学生自身数学学习质量的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形式受到束缚,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直接与教师沟通交流,因而使得其学习兴趣有所降低,教师通过现代技术应用,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1]。
(二)提高学生认知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而言,学生数学学习认知能力的培养是比较关键的,只有教师在日常教学培养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认知,才能满足当前数学教学需求。因而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技术,对学生数学教学中的认知能力培养作出改进,提高学生数学认知能力,为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
二、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技术的策略
(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是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重点完善的一项教学策略,所以教师应该按照现有数学教学工作开展需求,对学生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作出科学的改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现代技术以多媒体动画展示,将数学加减合成原理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数学加减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比如10-3=?减法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将10个苹果拿走3个,剩下7个,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减法的真正内涵,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认知能力[2]。
(二)提供学生合作学习机会
合作学习也是在现代技术应用下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明确的一项教学内容。对于现有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而言,教师以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小组学习问题设置,以排队游戏为例,将加减法运算告知学生,提高学生加减法学习能力。如20-5=?减法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站队形式,先让20人站成一排,然后走掉5人,让学生数剩下的人,这个过程中就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3]。
(三)加强教学互动
教学互动是在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在现有学生数学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通过现代技术教授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认知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乐趣。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中,应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多与学生互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认知能力,为数学知识的传授提供帮助[4]。例如,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让学生针对数学问题学习进行探讨,帮助学生培养合作学习探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总之,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小学生数学教育工作实施而言,現代技术的引入能够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自身的学习质量提升和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中,需要针对学生数学教学中的现代技术应用进行分析,完善相关教学培养策略,即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提供学生合作学习机会和加强教学互动等,只有完善了以上三点教学策略应用,才能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数学教学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管昌楠.浅谈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J].新课程(下),2018,25(5):125-128.
[2]孟芳芳.信息技术在特教学校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36(1):104-106.
[3]刘桂香.探究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关爱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62(2):116-118.
[4]陈庆洪.多媒体技术在聋校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12(1):90-91.
编辑 郭小琴